撒贝宁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刷着微博,坐在家里,宅着看电视,天天上着网,做着那些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呢?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一定要努力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手机、平板,这两个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代替了很多繁冗的设备:书啊、电视啊,电脑啊,都可以被它们取代。于是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很多人都在拿着手机,低着头,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不知道为何他们笑了,不知道他们为何眉头又紧缩了。
现代生活的进步,让很多人开始慨叹生活的便捷。小时候上学查个陌生字得去翻字典,而现在不用了。过去你想了解什么知识或者时事得通过定时定点的广播,现在拿起手机随时消息就会呈现热浪般向你涌来。当你感觉到压力巨大的时候,你还可以通过手机和遥远的朋友联系,倾诉,或者你还可以交到异地的朋友,成为彼此的牵挂。
电子产品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
但也看到了电子产品带来的弊端——你不爱思考了,你变得随波逐流了,你开始在生活中没有重心了,你开始对生活没有期待和建设了,你变得又懒又馋又佛性了,好像这个世界为你独尊了,又好像你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或者你干脆完全的看不上自己了,觉得自己连个屁都算不上。
碎片化的结构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在这些碎片化中,人们接收着来自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的传输,觉得他们都说的好对哦。于是你开始信赖他们。等他们倒了,你又转而信赖他人,总之,你的大脑完全不被你自己独立控制,你好像是个没脑子的人一样。
我是喜欢的读书的,喜欢在文字中捕捉历史和人文,喜欢去品读不同作家笔下的各色人等。可现在我发现,最近这些年鲜少有优秀作家出版优秀作品,大部分人开始转移到网文的创作中,当然这是为了谋生,作家也需要生存啊。于是你会看到很多作家开始写出鸡肋般的作品,和其创作的那些优秀作品相差甚远。还有很多作家开始转战直播带货了,完全的颠覆自己文学家的角色。
当一个人开始为利益奔波的时候,他的人生底色就开始变色了,变成了混沌的模糊不清的颜色。
我不知道如果朱自清先生在世的话,游荡在清华园内时,看到那满池的荷花,拿着手机,是否再能创作出经典作品《荷塘月色》了。他是否也会如我们一样,拿着手机拍下一幅幅照片,发个朋友圈然后配上一段文字来感慨这日常的美景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子产品的出现确实是好事,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的时候,我想我们就真的变得没脑子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