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的时候紧紧手握玉玺,刘墉仅用了八个字,就让乾隆交出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2-14 11:57:39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其功绩颇为卓著。他凭借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宏伟的抱负,引领大清走向了昌盛的巅峰。不过,当他在晚年决定禅位的时候,其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煎熬,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与不安之中。

本文要来讲述乾隆的整个人生历程,还有他禅让前后的内心想法,从而研究一位君主在面临权力交接时那种繁杂的心理状态。期望借由乾隆的事迹,促使读者思索权力所带来的后果,以及一名君主该具备的胸怀和责任。

【一、康熙引路,雍正磨砺,乾隆登基之路】

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帝,那可是聪明非凡,打小就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有一天,康熙把他召进宫中询问学业情况,年仅七岁的弘历沉着冷静,提笔就写,还流畅地说出了《论语》里的语句。康熙看过之后,对他赞不绝口。从那以后,康熙常常把弘历叫进宫里念书,并且亲自给他检查功课。

在康熙的精心培育下,弘历学贯古今,能文能武。康熙还在他的心底种下了帝王之术的苗子。虽说老皇帝和弘历仅仅相处了一年的时间,但却对弘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有了十足的底气。

康熙归天之后,弘历的父亲雍正登上了皇位。雍正这人性格严谨,他觉得弘历有些过于放纵,所以对弘历的功课要求很严格,还从多个方面进行试探,以此来锤炼弘历的能力。

有一回,雍正让弘历呈奏有关康熙一朝的利弊情况,以此来检验他的学问见识。弘历毫不胆怯,在呈奏之时,不但对康熙的功绩予以夸赞,并且坦言雍正刚即位时赋税过于沉重。雍正闻听之后,顿时火冒三丈,把茶杯朝弘历扔去。弘历敏捷地躲开,冷静地予以回应。

事后,雍正把弘历叫来,对那件事只字未提,只是言道:“朕之所以严厉,那是为你考虑。你日后要是登上皇位,得有承担的能力才行。”弘历听后,赶忙跪地认错。

在雍正的悉心栽培下,弘历变得聪慧能干,还懂得了忍耐。雍正十三年,弘历凭借储君的身份登上皇位,成为了乾隆皇帝。

【二、登基伊始,乾隆政治手腕展现】

乾隆刚登上皇位的时候,高兴地接过祖宗传下来的江山,不过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他清楚地知道雍正朝的时候规则过于严格,把那根弦绷得太紧了,所以他刚一上任,就施行宽严并施的办法。

他给百姓减轻了税收负担,还废除了诸如文字狱这类在雍正时期的残酷法规。与此同时,他再次强调君权,责令百官严格遵守法度,绝不允许有丝毫越界之举。

乾隆心里很清楚,得把朝中的重臣稳住才行,所以就想着办法去笼络人心。他把上了年纪的张廷玉又请了回来,让他当老师,向他请教政务方面的事;还把年长的大学士鄂尔泰叫来,询问康熙朝过去的事情,以此来表示对他的敬重;对年轻有为的张照加以重用,丝毫没有因为他的才能而对他有所防备。

凭借这些办法,乾隆让朝廷里的所有人都对他心怀感激、由衷信服。有大臣不禁感慨道:“皇上您天生聪慧,而且还性情温和、为人亲和,简直就是神明般的君主啊!”

【三、威胁平息,国泰民安盛世来临】

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乾隆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边疆的叛乱。苗疆那边乱了起来,大小金川的情况也很不稳定。乾隆一方面派兵去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又下诏书告知苗酋的首领,想办法安抚民众的心。最后,苗疆又重新回到了朝廷的管辖之下。

乾隆派兵挺进位于今四川西部的大小金川,历经多年的艰苦征战,总算把叛乱给平定了,让这个脱离中央管辖长达百余年的地方,再次回归到国家的版图之中。

乾隆运用刚柔并济的手段,有效地稳固了边疆局势,让国家的统一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边疆安稳下来后,乾隆开始搞内政建设啦。他弄了个仁民殿,专门用来接纳百姓的请愿;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积极兴修水利;还对官吏进行整顿,把有能力的臣子给提拔上来……这一连串的举措,让国家的实力达到了巅峰状态。

工商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手工业制造的产品在海外特别畅销。人口一下猛增到了三亿人,耕地的面积也大大增多了。国库里的银子存储量居然有三千万两,这可比全国一年收上来的税还多呢!

在这整整六十年的太平年月里,老百姓吃穿不愁,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日子过得安稳又快乐。乾隆时期的那些图片,变成了流传千古的精彩篇章。

【四、乾隆的诺言:执政不过康熙】

乾隆在登基之际向众臣许下承诺,自己执政的年头不会超出爷爷康熙的六十年。在乾隆看来,康熙堪称千古一帝,他觉得自己压根就难以超越,而这也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

然而啊,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在那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时代中,时间无声无息地溜走了。乾隆居然在位的时间长达六十多年,当初的那个诺言,这下子好像变得不太容易实现了。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携百官编著并刊行了一部囊括古今中文献的鸿篇巨著——《四库全书》。在庆功宴上,乾隆略带几分醉意,又一次向纪晓岚提及自己的承诺,言辞恳切地讲道:

“朕可没忘登基之时所许之诺,那便是待朕执政满六十年,便会禅让皇位。现今《四库全书》已然编成,朕已下定决心,是时候践行此诺言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一个劲儿地夸赞皇上圣明,全都把皇帝说的话当作忠言呢。

【五、禅让之难,乾隆的挣扎与抉择】

眼瞅着禅让的日子越来越近,乾隆的心里却打起了鼓——自己当皇帝都已经六十年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咋能说放就放呢?

有一天,乾隆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致陷入沉思。这多年的江山都掌控在他的手中,要是就这么把皇位让出去,那自己能习惯退位之后的生活吗?

这会儿,宰相刘墉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您的功业已然如此昌盛,深得民心,这着实是千秋万代的太平根基啊。陛下您年事已高,历经风霜,应当好好调养身体,让贤明之君接管江山,如此一来,天下便能更加繁荣昌盛,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臣子的福分吗?”

乾隆感慨道:“朕自打登上皇位,一直勤奋理政,关爱百姓,把万民都视作一体。现今瞧见大清的江山社稷已然成熟稳固,朕心中着实是不舍得啊。你我都已渐渐老去,怎能甘心看着这江山换了主人呢?”

刘墉恳请乾隆仔细斟酌:“皇上您得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这样才对得起这世间少有的繁荣盛世。臣等会辅助新君,让大清的朝堂始终坚守最初的理念,如此一来,皇上您便能安心无忧了。”

乾隆思索了一会儿,而后郑重其事地说道:“朕下定决心了!既然是当年说过的话,就应当信守承诺。朕不会辜负众人的期望,会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

【六、八字点破,乾隆禅让成功】

禅让大典按时开场了。在金銮寺中,锣声响亮,为前路开道,来自四方的官员们排成队列,恭敬地迎接新君。乾隆穿着绣有金龙的袍子,从偏殿慢慢地走了过来。

这时候,乾隆都八十多岁了,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沧桑。他在龙椅跟前坐定,颁布了禅让的诏书。大臣们一下子就泪如泉涌。

接下来就到了交接玉玺的时刻,可乾隆却紧紧握着玉玺,不愿放开。刘墉瞧在眼里,赶忙上前说道:“皇上,立储大典的事儿已然天下皆知,四海的百姓都盼着新君即位呢。这会儿和硕嘉亲王在殿外都等了好久了,可千万不能没个缘由地耽误了这大事啊!”

乾隆的脸色稍稍有了变化,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传国玉玺,那可是权力的一种象征呢。

刘墉瞅见这情形,凑到乾隆耳边,小声言道:“皇上,登基这事儿缺不了玉玺啊。”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把乾隆给点醒了。这下子,他总算松开了手,把玉玺递给了刘墉。

刘墉毕恭毕敬地接过来,迅速朝着殿外走去。没过多久,嘉亲王顺顺利利地登上皇位,成为皇帝,也就是嘉庆帝。

禅让的仪式顺利完成了,乾隆的心里头涌起了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轻松和畅快。

【结语】

乾隆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颇为长久的英明君主,他引领着大清步入了长达60年的繁荣昌盛之期。不过,即便这样,在面临权力交接的关头,他的内心也承受了深切的煎熬,进行了艰难的痛苦抉择。

咱们不能单单依据结果来评判历史,得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角度去琢磨乾隆的复杂心思。作为一个君主,面对着国家江山,对百姓承担着极其重大的责任。要放下手中的权力,那可得有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才行。

乾隆做出了明智之举,他并未贪恋权势,践行了对先皇的誓言与许诺,为大清王朝开启了崭新篇章。此次禅让,既体现出了人性之光辉,也凸显了一位君主该有的气度。

0 阅读:4
夏夜流萤迟归

夏夜流萤迟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