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宫遇上马斯克,美国是否重演北宋2.0版本?

青衫弹史 2025-03-03 17:10:04

公元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刚刚即位不久的宋神宗赵顼看着手中大臣的奏折,眉头紧锁。

全国军队数量百万之众,每年财政收入的8成用在了军队,可就这样,北宋官军还是打不赢西北的夏国和北方的辽国。一个七品县令需要配备正副主簿、司理参军等12名属官,这还不包括大量候补的寄禄官,这些人都需要花钱发俸禄,可国库的钱空了啊。

这不,三司使又来要钱了,堂堂天子居然缺钱,穷的头疼。

956年后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帝国,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看着美国财政赤字报告,同样眉头紧锁。

回头拿起手机,气愤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你被炒了,You're fired!

你们这些蠹虫贪污了这么多钱,都不带我分一个,太过分了!

11世纪的北宋王朝,开封都城200万人养着25万的公务员,100万的禁军,冗兵冗官造成国家财政巨额支出,产生冗费问题。冗兵冗官冗费这三冗问题始终困扰着北宋王朝,甚至继续影响着南宋。

北宋王朝先是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裁撤官员整顿吏治,不过两年时间新政宣告失败,接着又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整顿军备增加政府收入,前后持续16年时间,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

21世纪的美利坚帝国,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2024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足已买下整个东南亚的GDP,比之全球很多国家的全年GDP总量都要高,堪称恐怖,600万美元买9只山羊,五角大楼的采购清单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吃空饷"指南。美国联邦政府麾下数百万的公职人员,耗费颇多,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冗兵冗官冗费这三冗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个世界霸主国家。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选择成立政府效率部,由马斯克领衔,推动改革,裁撤冗员,减少政府支出,如今改革渐起波澜,却是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改革的未来何去何从,谁也不知。

北宋王朝与美利坚帝国,在繁华的表象下,隐藏着冗兵冗官冗费的危机,如同华丽袍服下的虱子,逐渐侵蚀着王朝的根基。历史从来都不会简单重复,却也总押着相同的韵脚出现。跨越千年时光,大洋彼岸的两个国家,出现相似的情况,从历史中又能汲取怎样的营养?历来改革变法都困难重重,若想成功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朋友们,请随我一起探讨。

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

全文共45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与媒体报道,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历史的奇妙共振:三冗问题

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可是这句话放在北宋时期,可不一定成立。据史料记载来推测,宋仁宗时期军队人数达到了恐怖的120万,却给赵宋王朝在后世赢得了大怂的称号。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武将充满了猜忌与不信任,先是杯酒释兵权,后又实行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如何形成强大战斗力,可偏偏宋朝北方面临契丹的威胁,西北有着党项的骚扰,只能疯狂扩充兵员,靠人数的堆积,弥补战力的不足,而且北宋政府还喜欢在灾年的时候招募饥民进入军队,既能扩充兵员,又能解决灾民的吃饱问题,可是如此兵员又有几分战斗力呢?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战力越差越要扩充兵力,越扩充兵力战力越差。

北宋的官僚体系,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臃肿的大胖子。或许是因为北宋的皇位得位不正,所以北宋的皇帝特别注重官员的制衡,为此不惜搞出一套复杂的分权制度,这就导致官员数量超标,而且北宋时期还有科举扩招和恩荫泛滥的情况,如此一来官员的数量急剧膨胀了起来。

军队需要拨付钱粮,官员需要支付俸禄,每年还要给辽、西夏等国送岁币绢帛等财物买平安,什么叫花钱如流水,北宋的君王们体验到了。

如今美国的军事开支,也是高得离谱,堪称现代版的冗兵。

600万美金空运9只山羊,2800万美元的森林迷彩服用在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2%的阿富汗,18万美金的野战厕所是镶了金边吗?如此新闻屡见不鲜,美军的奇葩采购清单,让人看了直呼好家伙,这空饷吃的,6啊!

美国的冗官,官僚效率低下,一条高铁修了多少年了还在纸上谈兵,可见一斑。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状况,就像是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债务高筑,收支严重失衡,美国的国债规模已经突破了36万亿美元,而美国仅有约3.4亿人口,每个美国平均背负10.5万美元的国家债务,想想都不寒而栗,而这样的美国居然还是无数人的梦中情国,迫不及待地想要移民过去。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三冗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北宋王朝的统治,解决此事迫在眉睫。为此宋仁宗时期,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大臣,推动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跟今天马斯克在美国所推动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核心都在于精简政府架构,剔除腐败冗员,提高政府效率。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限制官僚滥进,严格官员考核,看看熟悉不,是不是如今的美国正在进行的改革?

然而,庆历新政的口号喊的是挺响亮的,真正落到实处的政策却寥寥无几,准备不足,动员不到位,对罢黜官员安置没有着落,百姓没有的到实际好处,自然也无从拥戴。结果就是不到两年时间,所谓的庆历新政便被废黜,宣告失败。

庆历新政坚持了两年时间,那么,与其内容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马斯克改革,又能坚持多长时间呢?朋友们,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预测,一起看看准确与否。

庆历新政要裁撤官员处理冗员问题,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于是匆匆结束,目睹全过程的王安石另辟蹊径,节流不行那就开源,做大蛋糕,这样改革总归行得通了吧。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等政策,让政府财政收入多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收入项目,短时间内财政收入大涨。

然而即便如此,仍旧遭到激烈反对,市场就那么大,蛋糕看着变大了,实际上只是把地主大户的隐性收入转到国家账户上,自然遭到了地主豪绅的抵制了,在他们的串联鼓动下,各项措施逐渐走歪,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如青苗法这般出发点极好的政策也变成了祸害百姓的恶政。

固然王安石变法的确让北宋政府富裕了起来,国力上升,但是却也引发了新旧党争,埋下亡国之祸。

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北宋汴京的朝堂上,王安石手捧着青苗法的奏折与反对派的司马光展开激烈辩驳,千年后大洋彼岸的美国,特朗普和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揭露政府腐败真相,让一众大佬震怒。

1060年王安石在《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写到:“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告诫官吏要奉公守法。2025年,马斯克宣称要引入AI技术审计政府支出,减少贪污腐败。两位改革者,跨越千年时光,各自用各自的法术势挑战既得利益集团,试图营造一个朗朗晴天。

那么,问题来了,纵观古今中外,改革失败有之,成功亦有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又有哪些呢?关于这点,我整理史集,归纳出4点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朋友们参考,如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哦。

首先第一点,顶层设计要超越利益集团的掌控。改革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不是为了个人或者某些利益集团的一己私欲,所以在改革之初,对于改革的整体架构设计上必须抱着大公无私的态度,超越利益集团的掌控。改革要针对性的解决社会积弊,势必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如果顶层设计就无法摆脱利益集团的掌控,好处只会被这些既得利益群体吃干抹净,最终的社会只会是富的越富,穷人越穷,中间阶层消失,形成财富的空中楼阁,看着很美好,实则虚的很。

那么,顶层设计如何超越利益集团的掌控呢?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绝对的权力!

商鞅变法为何可以成功?秦国最高权力拥有者秦孝公对商鞅毫无保留的信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有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就敢处罚太子,虽然是让太子老师代罚,但是太子的面子不要的啊,连太子都敢处罚,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那个出头鸟呢?其次是商鞅领兵出征,夺取得了秦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河西之地,本身威望高,又有君王支持,自然政通人和。

张居正变法又为何成功?皇帝年幼,太后支持,自己又是内阁首辅,大权在握,谁敢不从,还想不想做官了?张居正那一句:吾非相,乃摄也。就已经透露出原因来。

庆历新政也好,王安石变法也罢,之所以失败,首先在于支持改革的君王本身对于变法的决心就不够,面对各方势力的反扑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另外主持改革的官员权力也不够集中,不能如商鞅、张居正那般大权在握,以绝对权威震慑四方。

其次,第二点,基层受益,让改革红利的有效传递。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再分配,如何分配,那是第一点顶层设计的问题,向谁分配,则是第二点要谈的。要改革,利益自然是从既得利益集团尽可能的留下社会上人数最多的普罗大众了,财富流动起来,社会才有活力,阶层不流动,社会就会僵化,整个国家也就失去了活力。

所以,改革的红利需要有效的传递到基层,让民众真正受益,不能在中间被人篡改,以国家之名,行不法之事,谋一己之私。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初衷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顶层设计很好吧,可是执行过程官员为了政绩,强行向农民摊派贷款,利息也高,结果就是百姓怨声载道,好的政策反而损害百姓的利益,成了人人唾弃的恶政。

这就是改革红利没能有效的传递给基层,科技的发展可以绕过壁垒更新换代,社会的改革只能突破壁垒层层传达。

第三点,舆论支持,培养对抗旧势力的群体。

商鞅立木建信,得到民众的信服,罗福斯炉边谈话,新政内容举国皆知。百姓的消息是相对闭塞的,改革的内容需要通过舆论直接传达给最底层,省去中间传递过程,防止走偏走歪,甚至有人在其中鱼目混珠,浑水摸鱼。

民众能够直接理解改革内容,自然知道谁是为了他们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众的力量平时过于分散看不出有多大的威力,可当所有人万众一心的时候,有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使得旧贵族势力不敢轻易猫头反对变法,自然为变法的推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人单打独斗,自然容易被打倒,可是有了新的利益集团帮助呢?至少也有了一战之力吧。

最后一点,培养新的生产力,做大蛋糕。

蛋糕如果就那么大,一般性的改革只是将某些既得利益的权力转移到另外一群人身上,或许可以让国家短时间内强盛起来,可最终要面临巨大的阻力,毕竟是拿人钱财的事情,那是会拼命的。

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出新的生产力,将蛋糕做大做强,商鞅将秦国从奴隶主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进步,即使商鞅死了商鞅的改革成果依旧存在,并且继续让秦国强大。庆历新政也好,王安石变法也罢,甚至张居正改革,虽然都革除了社会积弊,也只是转移了矛盾,新的生产力未能培养起来,故而也面临着人亡政息或者改革失败的风险。

终章

历史是面镜子,镜子的一面映照着千年前北宋的三冗问题,镜子的另一面呈现着当代美国新三冗危机,虽处不同的时代,隔着千年的时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北宋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如今美国有马斯克,都在试图打破旧有体制的桎梏,为国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顶层设计需要超越利益集团的掌控,改革红利需要惠及基层,又要赢得舆论的支持,更要培育新生产力,无一不是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与手段。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勇敢的尝试,都值得尊敬!

参考资料: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2.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

3. 《变革之路 中国历朝改革得失》鞠佳

4.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 吴钩

5. 《北宋改革与变法》 梁庚尧

6. 《王安石传》 梁启超

7. 《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 徐富海

8. 《美国官僚体制》 詹姆斯・Q. 威尔逊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