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好团圆》收官了,结局不出所料,一家子团团圆圆,皆大欢喜。可这“好”团圆,怎么看怎么别扭,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好”结局吗?尤其是陈赫饰演的邓海洋,从一开始的“邋遢大王”到最后洗白成创业CEO,这华丽转身的速度堪比火箭发射,看得人一愣一愣的。观众不禁疑惑,浪子回头是好事,但如此突兀的转变,真的能让人信服吗?这“洗白”来得太快,就像加了特效,反而让人觉得虚假,甚至有点讽刺。
向家三姐妹的婚姻,简直就是一部当代女性婚姻困境图鉴。老大向前,嫁了个看似完美的博士老公,结果却是个吃软饭的“凤凰男”,还出轨小学妹,简直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老二向中,遇上的是“明明白白”的糟心老公邓海洋,好吃懒做,邋遢成性,各种奇葩行为让人目瞪口呆。小妹向南,以为自己钓到了金龟婿,结果却掉进了家暴男的陷阱,所谓的霸道总裁实际上是个违法犯罪的“纸老虎”。这三个女人的婚姻,各有各的糟心,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不同女性在婚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人不禁感叹:婚姻真是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邓海洋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他的懒散、邋遢、不负责任,几乎集结了所有“渣男”特质。然而,编剧却给他安排了一条“洗白”之路——离婚后幡然悔悟,创业成功,最终逆袭成CEO。这情节,怎么看怎么像爽文套路,缺乏现实基础,也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深入刻画。离婚现场的“表演”,更是让人觉得尴尬。前一秒还吊儿郎当,后一秒就痛哭流涕,说着甜言蜜语,这转变也太突然了,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真诚,反而像是在演戏。更别提那突如其来的创业成功,简直就是开了金手指,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一个之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突然就变成了商业精英,这可能吗?观众不是傻子,这种敷衍的“洗白”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而为了平衡剧情,编剧还给向中安排了一段“小鲜肉”插曲。在离婚冷静期内,向中与一位爱猫的阳光男孩王玉溪产生了暧昧的情愫。这段情节的设置,看似是为了展现向中在婚姻中的缺爱和对关注的渴望,实则是为了转移矛盾,弱化邓海洋的责任。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王玉溪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疑似“杀猪盘”的设定,更是让剧情走向了狗血的深渊。这种“平均分配错误”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剧情更加混乱,也让观众更加难以接受。本来是邓海洋的各种“渣男”行为导致婚姻破裂,现在却变成了双方都有错,这难道不是在为邓海洋的“洗白”铺路吗?
这样的剧情安排,让人不禁怀疑编剧的创作意图。是为了迎合“好团圆”的大结局,还是为了制造话题,博取眼球?无论是哪一种,都反映了国产家庭剧的创作困境:套路化、悬浮化、缺乏现实基础。为了追求所谓的“合家欢”,编剧们往往会选择回避现实问题,用一些虚假的“糖衣炮弹”来麻痹观众,最终却失去了作品的深度和力量。
观众想看的,不是虚假的“好团圆”,而是真实的生活,是人物的成长,是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面对婚姻危机时,夫妻双方如何沟通,如何反思,如何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不是像《好团圆》这样,用一些“神操作”来掩盖问题,最终呈现出一个皆大欢喜的假象。
国产家庭剧想要突围,就必须打破这种套路化的创作模式,回归现实,关注现实,反映现实。要塑造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要避免过度依赖“狗血”情节,用真实的细节来打动观众,引发共鸣。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创作水平,加强剧本创作,注重叙事逻辑和人物塑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产家庭剧的收视率普遍不高,观众的口碑也逐渐下滑。这与创作上的问题密切相关。很多家庭剧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牺牲作品的质量,最终导致观众的流失。例如,某平台2022年播出的十部家庭剧中,只有两部的豆瓣评分超过了7分,其余的都在6分以下,甚至还有几部跌破了5分。这说明,观众对国产家庭剧的质量越来越不满意。
另一个数据显示,在观众对国产剧的评价中,“剧情狗血”、“人物不真实”、“缺乏逻辑”等负面评价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再次证明了,国产家庭剧的创作亟待改进。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家庭剧,能够真正反映当代家庭的生活,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能够传递正能量。希望创作者们能够打破套路,勇于创新,用心创作,为观众带来更多“好剧”。不要再用虚假的“好团圆”来敷衍观众,而是要用真诚的态度,去讲述那些真实的故事,去展现那些真实的 emocion。只有这样,国产家庭剧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才能真正走向繁荣。
我们期待,未来的国产家庭剧,不再是“好团圆”,而是“好剧”。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