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旅游,如果想体验文化氛围,一定要到夫子庙。
因为这里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曾经是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以教育出名,在明清时期就是全国的重点文教中心,也是文教建筑最多的地方。
也是无数文化人、读书人最爱来的活动中心。
夫子庙是南京的“金字招牌”!
很奇怪的是,夫子庙并没有什么山川之景,它是坐落于市中心的闹市之中,而且整个景区面积也不大。
所以很多人来到夫子庙,觉得没意思。
但它的地位,在古代却是非常高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从没落寞过,始终人山人海,热闹无比。
不仅老百姓喜欢,也是很多达官贵人、世家大族的最爱,南京古代凡是有钱人都喜欢搬家到夫子庙附近。
因为太繁华,所以夫子庙也有“六朝金粉”的美誉,可以说就是古代南京的CBD。
很多人了解夫子庙,都是从杜牧《泊秦淮》中的那两句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夫子庙的秦淮河,也是很多游客必来打卡的地方,但拍完照,下面就不知道去哪了。
如果来夫子庙只是拍张照,那就错过很多真正好玩的景点,留下遗憾。
下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玩转南京夫子庙,领略历史人文风采。
第一站:瞻园
南京历史最久的园林,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住宅,乾隆最爱游玩处
瞻园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典园林,和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共同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乘坐地铁在三山街站下,从4号口出,走大约600多米就到了。
之所以叫瞻园,是取自欧阳修的一句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然后进行命名的。
而这块匾额上的两个字,也有来历,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亲自御题的。
当然,这并不是它的第一个名字,在此之前有个更霸气的名字叫“吴王府”,因为这曾是朱元璋称帝之前的王府。
后来朱元璋成功坐上王位,建了皇宫,就将这座吴王府赏给了开国功臣徐达。
但现在的瞻园,已经完全不像一座王府,大家走进去会发现,非常大,风景秀丽,奇峰叠嶂,就像走进一座巨大的花园之中。
一座王府是怎么变成一座园林的?
这事和徐达有关,当初朱元璋把府邸赐给他。因为这里曾是朱元璋称帝之前的住所,因此他不敢要,于是就在对面重新了一座新府。
建成后,徐达的家族后人,有三代都在这居住。在这期间,他们不断修缮和扩建,最后慢慢就和吴王府融到了一起。
意外成就了现在的瞻园。
论景,瞻园里面出名的,其实是假山。
全园面积总共8亩,仅假山就占3.7亩,在里面几乎走几步就能看到假山,而这些假山全都是用的“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的太湖石。
用太湖石装点园林,这种首创是白居易,他是个爱玩石头的大诗人,他发现把太湖石放在园林中很好看。
瞻园就借鉴白居易的装修风格,也用了大量的太湖石。
也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因为建的实在漂亮,瞻园成为了很多的大人物的心仪之地,当武将的徐达不识货,可识货的却大有人在。
比如,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和幼西王萧有和,都曾先后将瞻园作为自己的府邸。
到了民国时期,更夸张,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几乎大半个机关机构,都设在了瞻园里面。
瞻园还曾是乾隆最喜欢游玩的地方之一,都知道,乾隆爱游山玩水,但地处平原的南京,名山大川并不多,搞的乾隆没多少兴致。
清朝的时候,瞻园改为了布政使衙署,这是个统筹机构,管下达文件,管交税,管官员考试,管户籍土地,等等。
乾隆来这里视察时,一下就被瞻园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沦陷其中。
当即就决定在这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好些天,每天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
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当你走进瞻园,就像走进了一座闹市之中的“世外桃源”,一步一景,处处美不胜收。
也就会明白为什么乾隆会沉醉于此了。
瞻园还曾是87版《红楼梦》和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取景地,走在里面如同走进书中的大观园一般。
瞻园里还有个“镇宅之宝”,在观鱼亭入口处的右边墙壁上,是一块巨型的草书字碑,写的是一个“虎”字,非常有张力,字是虎,形也似虎,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虎字里还藏着四个字:富甲一方。
堪称“百年古碑,天下第一”。
这块虎字碑,是民国时期担任汪伪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江亢虎,亲手题写的。
因为整个字,把老虎的形象写了出来,虎头、虎嘴、虎背、虎尾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民间传说摸摸瞻园的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
所以来瞻园后,一定要记得摸摸这块虎字碑。
其实,景只是瞻园看头的一半,另一半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这也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文博单位。
相比瞻园的美景,承载历史的博物馆,就要变得厚重很多。
在院子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20门大炮,这里面很多大炮还残留着曾经的炮灰余烬。
走进博物馆的正门,里面是一尊洪秀全的半身铜像。
这个历史上饱受争议的领导者,从零基础开始,经历了巨大的成功,又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人生可谓大起大落。
进入二进大厅后,有两块匾额上面写的分别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太平天国历史陈列”,这两块匾都是由郭沫若亲自题写的。
整个博物馆很壮观,里面陈列数百件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玺、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收藏了2800余件文物。
还有各种记载的史书资料。
总之,在瞻园不仅可以赏尽人间风景,还能看到一个王朝的历史故事。
第二站:李香君故居
一代名妓的旧居,缔造了一段秦淮佳话
出了的瞻园,沿着路一直往东走,过了一座来燕桥,然后往右拐,不远就是李香君故居了。
这个故居不是宅院,而是过去夫子庙秦淮河上最出名的一家妓院——媚香楼。
因为,李香君是南京城最有名的歌姬之一。
与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为“秦淮八艳”。
在南京,李香君是充满风采,但最开始的故事却是十分悲惨的。
她原本是苏州一大户人家的小姐,父亲是在朝廷做武官的,因为得罪了大太监魏忠贤,被设计陷害,从此这个家垮了。
李香君,一夜之间,从富家小姐沦为了秦淮歌妓。
即便沦为“下九流”,有文化的李香君始终有个原则,那就是:只卖艺,不卖身。
所以李香君所在的媚香楼,虽然作为青楼,却出现了个有趣的情景,就是客人基本上都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只为了听李香君唱曲弹琴。
堪称青楼界的一股清流。
直到遇到了侯方域,彻底打破了她的原则,改变了李香君的一生。
侯方域是个小有名气的读书人,是来南京的考试的,跑到秦淮河畔的媚香楼喝酒时结识了年仅16岁的李香君。
李香君喜欢画画,侯方域也喜欢,因为共同的志趣,两人一见如故,坠入爱河。
文人和歌姬的爱情故事,往往都爱的无比疯狂,李香君和侯方域也不例外,没多久两人就直接在媚香楼结婚了。
在李香君故居的二楼,现在还保留着两人的当初的新房,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幸福时光。
结婚时,侯方域因为没钱,还专为跑去和朋友贷款,买了一把象牙骨做的扇子,然后把祖传了一颗琥珀系在了扇子上,送给了李香君当作定情之物。
也因为这把扇子,李香君从此有了个别号,叫做“香扇坠”。
后来侯方域考试落榜,匆忙离开了南京,而李香君的人生也遭到坠崖式的大变动。
先是被人抢亲纳妾,她以死相拒,后又被设计送入宫中,成为宫女,再后来躲避战乱,流浪人间,最后被公婆扫地出门,抑郁而终。
李香君是卖艺不卖身的歌妓,她那些出污泥而不染、愤世嫉俗、坚贞节烈的故事,后来被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写进了《桃花扇》里,成为了古代四大名剧之一。
而媚香楼的命运,也像李香君一般,如今被淹没在一片仿古民居内,一点也不起眼。
第三站:乌衣巷
东吴禁卫军旧址,王谢家族根基地,名人大家的情感寄托处
距离李香君故居不到100米远的地方,有一条小巷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衣巷。
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
乌衣巷其实并不长,总共就350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但却是游客来夫子庙不得不打卡的地方。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巷子,之所以如此有名,和两个历史遗迹有关。
一是,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东吴禁卫军的驻地。
一千七百年前,那时的南京还叫做建业,是东吴孙权的大本营,因为天下正处于大乱时期,哪怕作为都城的南京也不得不成为一个“军队之城”。
城内城外,处处都是军队。
而秦淮河旁的一条小巷子,就这样因为历史缘故成为了东吴禁卫军的训练、生活的聚集地。
据说,乌衣巷的名字,就是因为他们而得名,说是东吴的禁卫军穿的都是黑色的衣服,所以被人称为乌衣营,后来改成了乌衣巷。
现在乌衣巷里面还有一口乌衣井,就是曾经的军用水井,供这里的东吴驻军使用的,井口处有12道绳痕,可以看出近两千年来这口水井历经了多少沧桑。
更神奇的是,这口乌衣井到现在还能使用。
二是,乌衣巷曾是晋代王谢两大豪门大族的宅第。
晋代一共有四大豪门,分别是“王、谢、袁、萧”,这四个家族是中国古代最顶级的门阀士族,也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
有着“华夏首望”的美誉。
乌衣巷里的王谢家族,就是这四大豪门里的前两个。
王是指的王导,他是晋代赫赫有名的能臣,正是在他的辅佐下,才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
谢是指的谢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曾经以诸葛亮自称,隐居东山,出山后,一路攀升,四十多岁就当上宰相。
我们熟知一个成语“东山再起”,就是因为他而创造的。
除此之外,谢安还有一件非常牛的功绩,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叫做:淝水之战。
堪称历史战役的奇迹,以少胜多教科书级别的战役。
东晋以8万精兵击败前秦苻坚100万大军,完成一场史诗大逆转。
这场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就是谢安指挥的。
这两个历史上的大人物,他们都不约而同将府邸安在了乌衣巷,可以想象,作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大臣的家,那时的乌衣巷,该是怎样一副热闹繁华的景象!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就叫《乌衣巷》,很多人都学过,里面有一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的就是乌衣巷里王谢两大家族,可以看出地位有多高,同时也反映出后面的颓败。
不仅王导和谢安,这条小小的乌衣巷还孕育出很多名人大家,而且都是我们熟悉的。
比如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都是王氏家族的。
谢式家族里有谢道韫、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这些人全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如今在乌衣巷的巷口处,还保留着曾经“王谢古居”,可以进入看看,无疑,乌衣巷的一砖一石,都是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
第四站:江南贡院
世界最大的考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出了乌衣巷往西走,有一座桥,过了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有30多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2万名考生同时考试,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
始建于明朝,林则徐、曾国藩都曾经在这里当过主考官,古代江南所有的考生,全都会来这里参加考试。
几百年来,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都从江南贡院走出各自的一片天地。
明清两代名人,像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謇、陈独秀...都从这里考出去的。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江南贡院就是负责乡试的考场,乡试是三年一次,通常在农历的秋天八月举行,所以又叫做“秋闱”,考中的被称作举人。
和我们现在高考“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差不多。
全都聚集一个地方,进入一个考点,然后进行统一考试。
江南贡院里最出名的,也最多的就是他那两万多间号舍,号舍就是考生呆在里面考试的地方。
每个号舍只有1.2平米,里面有一张长条桌子、一个凳子、一个马桶,而上万名考生就要在这个狭小逼仄的隔间里,呆上9天8晚。
并且没有任何房门掩蔽,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全方位无死角公开化。
因为古代科举非常严格,所以进入江南贡院考试的考生,都要被脱光衣服检查,带的干粮也要碾碎检查,然后才能进去考试。
而且江南贡院有两层围墙,并且墙内外都有重兵把守,禁止任何人靠近,哪怕有只鸟进来,都立马射杀。
江南贡院里有一座三层的高楼叫做明远楼,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
也是贡院里最高的一栋楼,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瞭望塔,能够监视整个考场,矗在中间,给考生们带来无形的压力。
古代科举对作弊是零容忍的,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曾因为考试作弊被抓,成为古代科举历史上的一件丑闻,不过这事有着很大争议。
弘治十一年,28岁的唐伯虎来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一举拿下第一名。
因为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所以唐伯虎被称为“唐解元”。
第二年来京考试时,因为涉嫌作弊,直接被抓进大牢,最终被终身取消了科考资格。
不过有人说他是被冤枉的,是因为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叫徐经的小迷弟,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的太爷爷。
他对唐伯虎各种崇拜殷勤,可谓“铁杆粉丝”,两人关系走的很近。
谁知考完后,徐经以及考官程敏政搞作弊被抓到,被押入监牢,唐伯虎也不幸卷入了这场官场黑幕。
江南贡院作为夫子庙景区最重要的一部分,规模之大,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两代,全国就有一半以上的官员出于此。
所以,江南贡院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第五站:夫子庙
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的前身,古代学子们的朝圣地
夫子庙是整个景区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
夫子庙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最核心的地方,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都知道,历史上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办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教,以及创办了私学,对教育起了重大的作用。
而夫子庙,也主要是围绕他对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而建的。
因为夫子庙最开始就是一座学校。
在夫子庙的对面有一座牌坊,叫做天下文枢,就是指古代南京是天下文化的中心。
而夫子庙的前身,就是一所学府。
第一个提出在这里建学府的人,是王导,就是上面乌衣巷里的东晋建国功臣王导,因为过去有很多文人都会跑来秦淮河畔,借景抒情,吟诗作对...
所以他觉得这里文化氛围浓厚,于是向朝廷提议,在秦淮河的南岸建了个学校。
现在看建个学校很正常,但在当时,这个想法很大胆。
因为这所学府,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当时只有学宫。
后来到了北宋,总感觉差点什么,就像学校里没有图书馆,于是在东晋学宫的基础上扩建,增加了一座孔庙。
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后来因为战乱,遭到几次摧毁,学校没办法开下去了,陷入荒废,慢慢地供奉孔子的夫子庙后来居上成了南京最响亮的地标名称。
虽然学宫废除了,但孔子是教育界的代表人物。
所以,后来明清时期来江南贡院考试的学子们,都会从秦淮河划到“天下文枢”的牌坊处,然后舍舟登岸。
先去夫子庙里面,祭拜孔子。
这就是古代学子们的“朝圣之地”。
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现在,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学生,来到夫子庙烧香祈福,希望自己能考个好成绩。
夫子庙里面有着一尊高达8米的孔子塑像,是整个南京最大的孔子像。
来夫子庙一定要来参观一下这位影响中国的伟大教育家的庙堂,给家人孩子带去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