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将整个欧洲一顿“训斥”之后,欧洲和美国之间过去那种的默契关系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转变。
尤其是在今天美国和俄罗斯的高级外交官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举行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会议上,不但乌克兰没有被邀请,欧洲国家的身影也一个都没有出现。
这种情况的发生让被自诩为“为乌克兰作出过重大贡献”和拥有重要话语权的欧洲多国领导人感到十分的不满,在他们看来,俄乌之间的问题是绝对不能绕开欧洲国家而单独由美国和俄罗斯解决的。
但是人家特朗普真是没有惯着,在利雅得会议召开之前川普就对外公开表示:欧洲领导人将被排除在与俄罗斯就结束乌克兰战争进行的谈判之外。
这是继万斯在慕尼黑的“羞辱”之后,美国又一次“暴击”了欧洲。
于是,在利雅得会议召开前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单独召集了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欧洲重要国家和组织在爱丽舍宫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议题为“讨论欧洲大陆安全”。
马克龙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在美国对乌政策急剧转变以及援助减少的情况下欧洲各国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其中包括增加各国的军费开支,保障欧洲大陆安全,确保乌克兰的安全,以及组建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次会议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是欧洲被美国踢出处理俄乌问题“团队”的一次无声抗争。
特别是在会议召开前,参会国所有领导人一致发表声明称:欧洲必须要在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国际谈判中拥有发言权。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华盛顿和莫斯科已明确表示,在可能影响欧洲大陆的未来谈判中,欧洲人目前还没有任何发言权。
欧洲现在面临的窘境就如同泽连斯基一样,利雅得会议讨论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可是泽连斯基及其麾下的一众官员却一个都没有被邀请。
如果把这次会议的层次提升一下,美、俄讨论的是未来欧洲安全的问题,但会议上却一个欧洲国家都没有。
你说这种情况下,之前跟随美国脚步为乌克兰出钱、出力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能不生气吗?
不过也难怪人家特朗普瞧不上欧洲这群“小国”,虽然这次的会议看似是欧洲各国向外界展现出“团结”一致的表现,但是八国领导人开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议,一点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反倒是搞出一堆的矛盾来。
比如马克龙提出的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几个欧洲大国可以说是各怀鬼胎;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倒是非常敞亮,他表示如果需要英国随时可以向乌克兰派遣英国军队;
瑞典对于派兵问题也持开放态度,该国首相称:派遣瑞典军队作为维和部队的一部分前往乌克兰绝对是可能的。
可是德国和波兰的态度就比较谨慎了。
德国总理舒尔茨表示:对于战争结束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想法是很愚蠢的,此时制定类似的计划是极为不合适的。
如果没有美国的全面参与,柏林是绝对不会向乌克兰派遣一兵一卒的,我们也不会参与欧洲与美国安全政策背道而驰的任何决议。
此外这位德国总理在会后还强调:鉴于欧洲是乌克兰主要经济和军事支持者,我们必须参与乌克兰和平谈判。
没有我们,这是行不通的,欧洲为乌克兰提供的支持比美国还多,我们必须要有发言权,任何不由我们制定、我们不接受的安全保障都不会被执行...
德国人的态度现在看其实挺矛盾的,既想要面子,还不想违背美国的意愿。
波兰总理唐纳德·塔斯克也排除了向乌克兰派遣波兰军队的可能性,但他表示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
荷兰首相迪克·舒夫的表态更有意思,他说:欧洲需要就我们能做出什么贡献达成共识,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只是坐在谈判桌上而不做出贡献是毫无意义的。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来到这次峰会也纯属于“和稀泥”来了,她在会后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道:今天在巴黎,我们确认乌克兰值得通过实力实现和平,共同创造出尊重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并拥有可靠安全保障的世界。
这是会场上的一系列分歧,而在会场之外,那些没有受邀参加到巴黎紧急峰会的国家也在大倒苦水,比如捷克、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
这三个国家认为自己积极的参与了俄乌冲突,并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可是却被排除在了峰会名单之外,这是不公平的。
斯洛文尼亚总统娜塔莎·皮尔奇·穆萨尔认为:“此次巴黎紧急峰会不符合欧洲一体化的精神,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欧洲,这不是受到世界尊重的欧洲。”
匈牙利的态度则更为干脆:巴黎紧急峰会破坏了和平。
一场小小的巴黎紧急峰会,欧洲所谓“团结一致”的表象就被戳的千疮百孔,各国之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也不怪特朗普直接将其踢出去,一群乌合之众对大局根本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
从欧洲各国近期的表现和美国对欧洲的态度看来,欧洲并不是“宴会名单上的客人,而是同乌克兰一样,只是宴会菜单上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