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冲刷大师”,它可不光是跟玄武岩的棱角较劲儿,在那遥远的年代,它还一个劲儿地拍打着韩国女性的命运礁石呢。
Netflix热播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那可是相当火爆啊,各大媒体都用“彻底杀疯了”来形容。在《82年的金智英》《请回答1988》这些现象级作品之后,韩国影视作品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收获了大量粉丝。在豆瓣高达9.4分的加持下,我忍不住点开评论区,只见这里面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像“配得上600亿大制作的剧”“假大女主真玛丽苏?”“打动我的绝不是观念正确,而是纯粹的爱”之类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我这个男性观众看了,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去剧里探个究竟。
这部剧的前三集啊,就像是“催泪弹”一样,虽然那种加了滤镜的“苦难”看起来没那么真实,但还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迫使你耐心地等着看后面的发展。
故事的舞台是在1950年的济州岛上。你看啊,一群海女围坐在礁石堆里,夏天台风天出海的船、100分的试卷,还有被扔进火堆里的诗集……这些东西都像是一个个装满情感的符号,深藏在海底,得像潜水员一样潜下去才能把它们打捞上来。海浪对玄武岩棱角的冲刷,和对那时韩国女性命运礁石的拍打,就像是在诉说着背后的故事。
本来我以为这就是个韩国版的《父母爱情》,但看到最后才明白,这部剧真正想讲的其实是“三代女性”的生命轨迹。原来啊,剧名叫“遇见你”,可遇见的不一定就是爱情,而是作为“女儿”和“母亲”,以坚强为底色的一种生命延续。
这剧的历史背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战争的阴影就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济州岛,接下来这近半个世纪,暴力事件不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所好转。济州岛的海女文化,那就是韩国近代女性苦难的一个缩影。剧里吴爱纯的妈妈全光礼临终前哀叹“生为牛都比在济州岛当女人强”,这就是海女们以命换钱的艰苦写照啊。这些海女得潜进冰冷的海水里捕捞海产,可当时“女性不得上桌”的儒教伦理又让她们连温饱都成了奢望。吴爱纯被寄养在重男轻女的奶奶家,被迫辍学干苦力,甚至被当成“包袱”卖给黑心工厂。这种把女性当劳动力和生育工具的价值观,就是当时韩国战后经济复苏期社会结构的真实模样。虽说剧中对社会背景只是简略带过,但从报纸、黑白电视机、街道上的条幅这些元素上,还是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特征的,这些东西也很好地解释了为啥“尽管勤奋节约,日子还是过得苦”。
爱纯和恋人梁宽植私奔失败后,她被退学还被人骂“不检点”,可宽植就只被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年少轻狂”。这种双重标准,就像《诗经》里说的“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把女性死死地钉在贞洁的十字架上。而剧中这一“私奔的性别惩罚”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制度性压迫。
这部剧三代女性的觉醒接力贯穿始终,这也是我觉得最感人的地方。从1950年到2002年,妈妈、女儿、女儿的女儿都面临着婚姻给她们出的难题。爱纯的妈妈用海女的身体供女儿读书,临终还嘱咐女儿打破命运的轮回;爱纯在丈夫的支持下反抗生育的束缚,把女儿送到首尔上大学,完成了从“海女之女”到“都市女性之母”的转变;爱纯的女儿金明敢于拒绝婆婆的“贤妻良母”要求,在职场也有自己的野心。在社交媒体讨论中,婚姻常常被当成束缚女性自由的东西,而这个故事却展示了婚姻可以是女性自由的阶梯、逃离的途径,这也是剧中最深刻的隐喻,重构婚姻生活是女性觉醒接力中重要的一环。
再说说这剧的男主角,争议可不少呢。有人说男主“太完美了”“没有男主女主活不过前三集”“这样的老公不真实”之类的。这其实反映出在现实中人们对男性的期待值比较低,这种固有印象投射到剧中,让人很难相信会有这么完美的男主角。但在我看来,从剧作的角度看,男主的人设得一直保持高光,这样才能给女性角色足够的空间去觉醒。毕竟这剧的故事背景是韩国近代史里父权制度的时期,要是没了这个假设,那人性中最后的一点光可能就没有了。
这部剧留给观众最有爱的东西可能就是男主宽植了,他对于男性观众来说,简直是“好丈夫”的终极模板,像是一本现代启示录。他尊重伴侣的自主性,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付诸行动,在困难时刻成为妻子坚实的依靠,有一颗像钢铁一样坚强的心。宽植这个角色,把传统韩剧中男性权威的刻板印象完全颠覆了。婆婆用红豆砸向爱纯逼她求子的时候,宽植说“你掀桌,我善后”,给了爱纯掀翻祭祀桌的勇气,这不仅仅是对父权的反抗,更是重新定义了婚姻中的责任,丈夫不再是家族的代言人,而是妻子的盟友。
这部剧其实也是在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婚恋观。最后济州岛渔村的集体转变就说明了,健康的婚恋文化需要整个社会摒弃性别规训,构建一个充满共情和支持的共同体。当现代人纠结于彩礼和离婚冷静期时,这部剧就像一记重锤,问我们是不是忘了婚姻最本真的力量,也许就是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苦尽柑来遇见你》里说的,理想的爱情不是孤立的,而是让整个渔村都成为后援会。
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三代女性、两对母女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爱纯的妈妈像东亚传统母职的代表,她在潮湿的渔屋里缝补渔网,咳血了还得用海带堵嘴省钱供女儿读书;发现婆家欺负女儿,就像受伤的母兽冲进宗族祠堂对抗父权。海女潜水后浮出水面的特写镜头,暗喻着女性代际传承中的那种窒息感,母亲每一次下潜都是为了托举女儿的未来,而浮出水面的大口喘气,就像母性生命力的悲壮燃烧。爱纯被强迫继承海女生涯时,妈妈临终那句“珍珠项链不重要,你要活得比我像个人”就成了觉醒的火种。剧里两次“掀桌”场景就像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少女时掀饭桌是本能反抗,成为母亲后掀祭祀桌就是觉醒后的反击,代际间的勇气在冷色调画面里就像冲破封建的利刃。
有意思的是,IU在剧里一人分饰爱纯和金明两角。当现代职场女性金明在首尔写字楼遭遇性别歧视时,镜头突然切回济州岛的浪涛,这或许不是简单的闪回,而是导演在提醒观众,现代女性的“玻璃天花板”和过去海女面临的惊涛骇浪,本质都是结构性压迫的不同样子。《苦尽柑来遇见你》不是那种靠廉价逆袭神话来吸引人的剧。爱纯最后带着女儿离开宗族时,镜头久久停留在她破旧的草鞋上,这走过咸涩岁月的脚,肯定还要踏碎更多的荆棘。但就像海女的生存智慧说的,真正的苦尽甘来不是在苦难结束的时候,而是在和苦难共处的每一个瞬间。爱纯在感觉世界要把自己压垮的时候,想起妈妈临终的话,就像济州岛的海浪把她从绝望中拍醒,也拍打着观众的心,告诉大家这里面有无数母亲用生命谱写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