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毁2800亿中国高铁订单,转头和德国合作,如今还敢来求合作

江卿曻 2025-02-10 09:05:05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铁项目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中国高铁以其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等优势。

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频频斩获大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可是这一过程中也难免遇到“急刹车”。

有的国家甚至在谈判达成共识后突然“变卦”,令中方倍感意外,18年一则关于土耳其高铁项目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土耳其方面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企业价值高达2800亿元人民币的高铁订单,转而投向德国西门子公司。

此举不仅让中方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土方信誉的质疑,如今土耳其又重新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那么土耳其此番反转的背后有何隐情?中土高铁合作还能重回正轨吗?

中土高铁合作的源头

作为高铁技术和装备制造的领先者,中国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高铁的发展,凭借高性价比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中国高铁已在泰国,印尼,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少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道路并非坦途,除了要面对日本,德国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还要时刻提防一些国家反复无常的“变脸”行为。

土耳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4年中国中标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双方携手打造了一条充满“中国智慧”的现代化高速铁路。

受到土耳其人民的一致好评,此后中土两国继续商谈新的高铁项目合作,2018年6月眼看谈判即将达成,9月份土方却突然变卦将价值2800亿元人民币的大单转交给德国西门子公司。

可以看出来土耳其政府在高铁项目上的出尔反尔,既有国内经济困境的现实考量,也折射出其在大国博弈中摇摆不定的心态。

一方面土耳其经济陷入危机,急需外国投资和低息贷款渡过难关,德国方面适时抛出“橄榄枝”令其难以抗拒。

土耳其奉行多向外交,试图在域外大国间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华时合时分,完全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所以土方这种投机行为虽可理解,但并不可取,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国际信誉,也会令合作伙伴难以信任反而得不偿失。

土耳其“反复”的背后

其实在土耳其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高铁合约背后,反复无常的行为模式耐人寻味,多年来土耳其一直标榜奉行多向外交政策,力图在域外大国间周旋以获取最大利益。

表面上对各方示好,暗地里却经常出面“变脸”,让合作伙伴防不胜防,2015年土耳其在与中国谈判购买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时,在谈判达成后却突然宣布退出。

转而采购美国“爱国者”系统,还有2018年土耳其在修建核电站问题上先是给中国“画饼”,又反悔转向俄罗斯。

高铁项目上重演“旧剧本”,更让外界看清了其反复无常的“合作套路”,有分析指出当前土耳其经济形势严峻,里拉大幅贬值,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急需外国援助渡过难关,而德国方面不仅为其提供低息贷款和融资担保,还承诺提供先进的铁路技术,帮助土耳其对老旧铁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可谓投其所好。

相比之下中方对土耳其提出的过高要价和苛刻条件予以拒绝,双方在谈判中互不妥协,最终导致合作告吹。

的确土耳其方面固然有投机心理,但中方在谈判中也应积极创造条件,以灵活的方式化解分歧争取项目落地。

毕竟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若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当然中方也要汲取此次教训,在承揽海外项目时要做好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选择务实可靠的合作伙伴,不能单纯以企业利益为重而忽视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唯有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海外项目,中国高铁才能行稳致远。

实际上中土两国虽然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出现波折,但双方在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仍在持续深入,中土关系走到今天已跌宕起伏了数十载。

上世纪50年代,两国在意识形态的催化下结下“革命情谊”,中方曾慷慨援助土耳其,助其发展民族工业,但好景不长,双方在60年代因塞浦路斯问题反目关系跌至冰点。

之后虽有所回暖,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歧犹存,互信严重不足,进入21世纪,中土两国力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重建政治互信。

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新平台,由于土耳其的战略自主意识强烈,加之域外大国从中作梗。

中土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军售,能源,基建等领域,土耳其与中国的合作谈判屡屡出现反复,令中方大失所望。

从土耳其的视角看,频频“毁约”反悔,是迫于美欧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又或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可以从中方获得更多优惠时就会见风使舵。

因此中方虽表示遗憾,但仍以务实理性的心态看待分歧,多次重申愿与土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的诚意,中土两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文明古国,在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发展权益等方面有着共同诉求。

人文交流,反恐等领域也有广泛合作基础,只要双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以平等互信的态度妥处分歧,中土关系就大有希望重回正轨,实现共赢发展。

对中国而言,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面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在交流互鉴中增进了解,消除疑虑,让各方在共商共建中有更多获得感。

2023年3月土耳其代表团在亚洲交通展览会上积极向我国表达合作意愿,声称希望在铁路建设和交通技术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简直可笑。

中国高铁的突围之路

在土耳其高铁项目上遭受挫折,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无疑是个警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个调整思路,完善机制的契机。

我们知道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可谓成绩斐然,在泰国,肯尼亚等国的高铁项目都取得重大进展,展现了中国装备和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

但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仅靠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还远远不够,还要深入了解当地国情,审慎评估各类风险,在防范风险和维护利益间找到平衡。

土耳其问题上,中方虽有不公平对待之感,但也应反思在前期谈判中是否考虑不够周全,为日后的反悔留下空间。

处理争议时,中方应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化解分歧,除了坚持原则,还要努力创造条件,以利他思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消除其顾虑。

要知道与别国合作修建高铁,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要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命运共同体。

为此中方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细化合同条款,加强违约责任追究,为高铁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还要利用多双边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战略沟通,及时消除疑虑。

营造互信环境,让高铁成为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以诚信担当的形象赢得更多国家信赖,中国高铁就能经受住国际市场的千锤百炼。

结语

本次事件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训,中方以更加审慎的姿态对待海外项目,以诚信和实力打动合作伙伴,以民心相通促进国家间关系。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2015年11月29日《中国“红旗-9”历经签约又毁约成“明星”武器》报道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14年1月20日《中国铁建承建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主体完工》报道

12 阅读:5791

评论列表

奋斗

奋斗

17
2025-02-13 12:03

墙头草,立场不定远离。谨慎投资交往。

用户32xxx02 回复 02-13 20:39
谁投资谁倒霉

西北风

西北风

13
2025-02-12 21:21

相信土耳其如同相信妓女会从良

用户16xxx85

用户16xxx85

10
2025-02-13 06:19

土耳其應該惡有惡報。嚴懲不貸

用户10xxx95

用户10xxx95

10
2025-02-13 09:24

我们不要一错再错!铁的事实早已证明:土尔其不是个好鸟!与其合作只有被骗被坑的份!

开心快乐

开心快乐

10
2025-02-13 09:05

土狗

伟大的中后卫

伟大的中后卫

7
2025-02-12 20:36

突厥

用户10xxx99

用户10xxx99

1
2025-02-13 21:53

全面禁止给它!土狗不可靠。

春风微雨

春风微雨

1
2025-02-13 18:59

世界很现实,给多少钱就修多少路。

用户10xxx95

用户10xxx95

1
2025-02-15 09:46

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威利

威利

2025-02-14 14:02

土狗靠不住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