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无名氏的冷门唐诗,7个字惊艳千年,意境直逼《枫桥夜泊》

桓玠看好的文化 2024-11-16 18:12:35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古诗词浩瀚如海,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仅仅唐代名家诗人的名篇名句没有上万,也有八千了。更何况在诗坛名家之外,还有许多无名诗人传下的诗篇名句。

这些无名氏诗人,或是生前名声不显,或是在历史长河中名字轶失,因而只能被统称为“无名氏”或者“佚名”。无名氏虽然名字被岁月磨灭,但他们的诗篇却不乏杰作,在千年岁月中能传至现代的都是不朽的佳作。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金缕衣》就是一首无名氏之作,此诗之佳甚至得到杜牧赞赏,以至于被后人误冠以“杜秋娘”之名。还有无名氏的《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也因太过优秀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

此外,还有许多无名氏的冷门佳作,甚至能媲美一流的唐诗名篇。比如下面这首无名氏的《杂诗》,被诗坛与《枫桥夜泊》相提并论,其中一个名句惊艳千年:

杂诗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属何人?

此诗作者是谁,已难考证,但从诗意来看,应是诗人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诗中所抒发的是其落第的遗憾、羁旅的惆怅、思乡的愁情等等情感。

此诗短短四句,首句“旧山虽在不关身”,如画的家乡山水仍在,然而却与诗人无关?何也?只因诗人身在长安,家乡虽亲,却遥不可及,开篇便道出了思乡之情。

第二句“且向长安过暮春”则承接思乡之意,表达羁旅长安之愁。诗人长安落第,有心回乡看春光烂漫,然而却有家难回,只得留在长安度过暮春寂寥。此句与唐代诗人常建的落第诗句“且向长安过一春”很相似,但一个“暮春”却又胜过常建的“一春”,空灵的诗句中饱含沮丧、遗憾和惆怅的复杂情感。

紧接着第三句“一树梨花一溪月”惊艳无比,描绘想象中的家乡春景,“树”、“梨花”、“溪”、“月”四个意象在两个“一”字的组合下形成一幅绝美的春夜图画,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态美。不仅生动,且荡气回肠,仿佛令人依恋怀缅。

然而如此美景,却是“不知今夜属何人?”。这溪月梨花的春夜美景,诗人思之若渴,但身在长安,却遥不可及。花月无情,诗人却将其拟人化,无情中生情,仿佛所爱之物所亲之人被他人得到,只余心中苦涩。也恰恰照应了“长安过暮春”之语。一唱三叹,意味无穷。

这首无名氏的《杂诗》运笔空灵,意境优美,耐人咀嚼,情味无穷。虽未写具体情事,但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却细腻而普遍,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同样是落第诗,后世诗论家往往将此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提并论,此诗虽不如《枫桥夜泊》,但意境相似,所表达的情感同样都是细腻、复杂且具有普遍的共鸣性。尤其是这一句“一树梨花一溪月”足以惊艳千年,仅凭此句,此诗就足以称得上绝唱了!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0 阅读:59

桓玠看好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