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钱,就是这样被“偷”没的。
几年前,跟一个整天忙工作的朋友出去玩,在路上聊天的时候,她收到了某通讯公司发来的欠费短信,一个月的时间,她的手机费用800多块。
我们还在惊叹,果然是事业型,连电话费都这么“敬业”。
但是她却十分无语的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电话费到底贵在了哪里,在办公室有Wi-Fi,在家有Wi-Fi,联系人用语音,我几乎不发短信,也不打电话。这种高额话费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一年。
因为平时工作很忙,所以都没有时间来处理这种琐碎小事,但是这次她打给了客服,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被订阅了多少项目,换了多么贵的套餐,买了多少会员。
她很疑惑:这是谁给我开通的呢?
一、很多商品,都想借着普通人的“忙碌”,夹缝生存。
买会员,如果不小心点了“连续扣费”,即使你心里想着“哎呀,一个月后我就取消订阅”,也还是会忘记。
下载APP,如果想要试用1个月,就必须同意“1个月后如不取消,默认订阅1年”并且自动扣款,假如你忘了,钱就花掉了。
现在,请打开你的付费软件,找到你的付款设置,取消你的“免密扣费”,取消你的“自动续费订阅”。
你会省掉很多钱。
不要给别人“不打招呼就拿走你钱”的权限。
当你感觉不到“花钱”的时候,消费就在“恶性”发展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负债?
因为商家想要的是让“客户无痛付款”,所以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隐形,你对“花钱”没有实感,就不会心疼,不会心疼就不会节约。
记住,信用卡的额度不是你的资产,各种APP的借贷额度也不是你的资产,它们只会成为你的负债。
二、很多商品,都想借着普通人的“不懂”,伺机谋利。
你为什么会“不懂”一个产品呢?
有些产品,设计的越来越复杂,使用越来越难。
比如说:电视机。
现在还有多少老年人可以顺利使用电视机?即使是会,也只懂得如何找到自己想看的部分,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还要经过重重“阻碍”,一个不小心就跳转二维码付费,又一个不小心就下载了某个付费软件,再一个不小心就碰到直接从话费扣费的游戏,简直是“毫无察觉”。
还有更离谱的,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花了几百块下载了个什么软件,莫名其妙就被宽带公司“追债”了。
我就遇到过,家里的老人很恐慌,因为年轻人一离开,他们根本无法使用电视机。
这个钱,根本不知道是怎么花出去的。
你的钱花出去很容易,想追回来却很难。
之前有个同事,说自己的妈妈去银行存20万现金,结果不知道为什么,1年后去取钱的时候,银行说当时这笔钱已经买了基金,现在取不出来。
我曾经被某APP自动扣款一年多,死活找不到“取消”的页面,这期间,我找过官方客服,被他们踢皮球,最后实在没办法,直接把手机号套餐降到“保号”,取消短信和打电话之外的所有项目,终于消停了。
三、很多商家,都在加大消费者的隐形“成本”。
你有没有发现,你买一件东西,你去吃一顿饭……的流程很复杂?
你需要打开手机,添加对方的微信,进入他们的社群,打开公众号或者小程序,注册他们的会员,点开他们发的各种链接,领取一些几块钱的优惠券,提交你的个人信息,打开评分软件,搜索店铺,拍照上传,写200字以上的好评……
怎么花个钱比上班还累。
都消费了,怎么还这么多要求?
就连在网上买个口红,都能每天被“你好,我是XX的品牌福利推荐官”打电话“追杀”到想哭。
现在太多“回访”电话,已经构成了“骚扰”。
因为他们最后肯定是管你要个好评的,真是哭笑不得,没有一个忙碌的“打工人”有闲心每天接这种电话,并且打开软件给口红、消毒水、洗衣液、零食、抱枕、牙刷……一字一字写好评。
更让人崩溃的是,只要电话打过来,就会直接切断“线上会议”、“语音电话”、“视频”。
最后想说,一定要直面你的财务状况,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做好规划,而不是告诉自己“先这样,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