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暹粒:参观西哈努克吴哥博物馆

关中拍客 2025-02-20 15:22:24

2008年,为了保护和展示吴哥城东侧斑黛喀蒂寺出土的雕像,柬埔寨仙女机构与日本上智大学联合成立西哈努克吴哥博物馆。在柬埔寨暹粒市区东北郊,由永旺1%俱乐部公益基金资助建成博物馆——

2025年1月31日清晨,乘坐一夜的大巴车,我来到柬埔寨暹粒。天亮以后,前往郊外的游客中心,购买吴哥窟景区门票,顺便参观北侧的西哈努克吴哥博物馆。等到8点半,博物馆开门,我成为当天第一个游客。

博物馆位于园林之中,坐东朝西,安静优雅。门票3美金,有两层展厅,环绕中央水池分布,一层是墓葬和陶瓷展厅,二层是两座独立的佛像展厅。

走进展厅,在入口处,迎面是吴哥古迹常见的那伽(Naga)石雕。它有九个头,酷似眼镜蛇,保护着中间的佛陀,被装饰于道路、桥梁、宫殿等建筑的栏杆上。

这里还竖立着一尊高约1.8米的守护神石雕,发现于吴哥城北门外的医院遗址(Tonle Snguot Temple)。虽然石雕残缺不全,但是形象依然高大,身上佩戴着皇冠、耳环、项链、臂带、手镯、脚带等。

1.墓葬展(Koh Ta Meas)

1998年,旱季之中,在吴哥城西池内的土丘上,发现距今3000多年的Koh Ta Meas遗址。这是一处青铜时代的定居点,常年被淹没于水中,只有旱季才会露出。

2004年和2005年,法国考古学家对这个遗址进行发掘,在墓葬内发现大量陶器、装饰品、动物骨骼等。由此可见,在吴哥王朝建立的大约2000年前,这里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点。

2.陶瓷展(Kok Patri Temple)

2005年,在暹粒市区西北郊的Kok Patri Temple遗址内,考古工作者发现60多件陶罐,里面盛放着经过火化的骨灰。通过研究推断,骨灰年代为15至17世纪,陶罐年代为15至19世纪,大部分陶瓷器来自中国、日本、泰国。

1996年至2001年,在暹粒市区东北郊,考古工作者对当地烧造陶瓷器的Tani Kiln窑址进行发掘,发现有釉和无釉的碗、盒、瓶、罐、桶、杯等生活器皿。

3.佛像展(Banteay Kdei Temple)

1181年至1220年,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在吴哥城外东侧,建造斑黛喀蒂寺。当时,这里供奉着众多佛像,吸引大批佛教信徒前来朝拜。但是,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在废除佛教的运动中,斑黛喀蒂寺的佛像遭到严重破坏。

2001年,在斑黛喀蒂寺遗址内的一条沟渠中,柬埔寨和日本联合考古队发现274尊佛像,身体残缺,头部断裂。当年,虔诚的佛教信徒们将损坏的佛像集中埋葬于此。

在斑黛喀蒂寺遗址发现的佛像,包括菩萨像、女神像、三尊像、建筑装饰、佛陀立像和坐像等,雕刻细腻,表情生动。根据不同的形象和年代,这些佛像可以分为巴芳风格(公元11世纪)、吴哥风格(公元12世纪)、巴戎风格(公元12至13世纪)。

在最后一个展厅的中央,矗立着一件四面雕刻佛像的立柱,为公元12世纪后半叶的巴戎风格。经过统计,立柱共有1008尊小佛像,被俗称为“千佛石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