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很生气,派吕蒙率领3万军队攻打三郡,长沙郡和桂阳郡毫不抵抗、望风而降,零陵郡倒是想抵抗,但被吕蒙诓骗而降,三郡完全被东吴占领。
为何刘备占领的荆南三郡会被孙权如此轻易地夺取?这三郡不是在关羽的管辖之下吗,为何关羽也挡不住东吴的进攻?为何刘备任命的守将都不战而降?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关羽镇守的荆州五郡兵力与将领都比较空虚。
公元211年,刘备入川,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发生冲突,双方正式开战,到214年,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支援,到215年时,刘备就夺取了益州。
关羽
刘备入川时,带走了一万多军队,将领有黄忠、魏延,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入川时,也带走了数万军队。
赤壁之战前,刘备满打满算只有2万军队,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南四郡,又借来了南郡,荆州七郡刘备一家就占据了五郡,可谓是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
荆州所占据了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除了南郡在长江以北之外,其他四郡都在长江以南。
以当时的经济情况来看,荆州五郡的总人口最多只有五六十万人,可提供的兵员最多只有五六万人,当年刘表主政荆州时,军队数量最多时也只有七八万人,刘备的军队数量最多不会超过这个数。
曹孙刘三分荆州
在公元215年时,刘备至少有三到四万军队在益州打仗,那么荆州留守的军队并不多,关羽手上可用的军队顶多就是2~3万人,史书也记载了关羽用来对抗东吴的军队数量号称是3万人,实际上没有3万人。
南郡与曹魏直接交界,在边界地区,关羽多次与曹魏发生交战,关羽还要分兵以防备北边的曹魏,兵力根本不够对抗东吴。
除了兵力不够之外,刘备手下的将领大多都不在荆州,而在益州,像上面讲到的黄忠、魏延、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全部在益州,庞统则在益州阵亡,能够协助关羽守荆州的几乎没有名将。
兵力与将领都少,关羽再有能力也无法抵抗,所以刘备才会直接从益州带了5万军队去支援关羽。
关羽和鲁肃
二、地域辽阔。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一级行政区,比今天的一个省都要大,差不多是今天湖南省+湖北省+广东北部、广西北部以及贵州的东部,面积很大。
关羽是襄阳太守兼荡寇将军,他的职责是守护荆州五郡,从当时的地缘政治来看,关羽手下的绝大多数军队是用来防备曹魏的,因为东边的孙权名义上是刘备的盟友,南边的交州在当时就是不毛之地,西边的刘璋也因为地势无法接触,只有北边的曹魏需要防备。
换句话说,关羽常年在长江以北守护,以南郡为核心,而在长江以南的荆州四郡只是他的大后方,无需额外派兵把守,而一旦发生意外,关羽就需要从江北调兵前往江南。
看一下当时的地图就会明白,南郡是如今的湖北省长江中游,核心地区是宜昌市到荆州市一带,零陵郡是如今的湖南省永州市、邵阳市、衡阳市、湘潭市以及广西的桂林市,长沙郡是如今的湖南省长沙市一带,桂阳郡是湖南省的郴州市以及广东省的北部。
吕蒙
举个例子,从南郡到零陵郡,两地相隔超过500公里,而且江南地区水网密布,骑兵不方便通行,很多地方要乘船,关羽想从南郡赶到零陵郡最快要十余天,最慢则要二十天到一个月,就算是最近的长沙郡,也有300多公里,要走一个星期。
兵贵神速,当时吕蒙已经率军兵临城下了,关羽得到消息后,还不可能马上出兵,还要集结军队,运输粮食,调取物资,至少得一个月了,等到关羽做好准备赶到,长江以南的四郡早就被攻破了。
正因为关羽镇守的荆州五郡地域太过于辽阔,导致从一地到另一地所需的时间非常长,根本就来不及救援,当吕蒙兵临城下时,城中的守将如果一意抵抗的话,根本等不到关羽的支援就会破城,所以这些人选择了选择。
三、人心未附、忠诚度不高。
208年年底赤壁之战爆发,209年整整一年,孙刘联军在打南郡之战,与此同时,刘备率军平定了荆州南四郡,也就是从209年开始,南四郡开始归属于刘备管辖。
刘备收买人心
仅仅2年之后,刘备就率军入川了,刘备虽然在荆州多年,但大多数时间在襄阳地区镇守,刘备拉拢的人心大多也是襄阳地区的豪门世族,而在荆南,刘备的个人威望几乎是0。
赤壁之战后,刘备让诸葛亮负责荆南四郡的赋税,实际上是让诸葛亮管理四郡内政,但在214年,诸葛亮也被刘备调入益州了,荆个荆南四郡的百姓和世族实际上对刘备并没有完全领附,或者说没有忠诚度。
贾诩曾经劝说曹操不要急于发动赤壁之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心未附,这对于战争的结局影响很大,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南四郡,只是把这里当成赋税与兵员来源地,刘备任命的官吏与守将大多数都是当地人。
刘备是外来势力,从北方带来的人就那么几个,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简雍、孙乾等人,刘备想管理荆州五郡,唯一的办法就是拉拢当地人来管理,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当地守将的忠诚度问题。
刘备兵力空虚
比如曹操手下的陈登、陈珪父子,他俩是徐州人,谁主政徐州,他俩就投降谁,最初陈登、陈珪是陶谦的手下,陶谦去世后,他俩就跟随刘备,吕布偷袭了刘备的徐州后,他俩又投降吕布,陈登见吕布胸无大志,最后又投降了曹操。
陈登、陈珪父子就是当地的大家族,有自己的利益,不管谁来主政徐州,只要保证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就会投靠谁,在东汉末年,像陈登、陈珪父子这样的家族数不胜数,而且行为方式也基本一样。
刘表主政荆州时,荆南四郡的家族就投靠刘表,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这些人就归属刘备,当吕蒙兵临城下时,这些人就投降吕布,就算是反复投降也不会觉得尴尬,比如刘备任命的零陵太守郝普投降过了吕蒙,后来孙权又把郝普还给了刘备,219年东吴偷袭荆州时,郝普又投靠了孙权。
这些当地世族出身的守将,根本不会拿自己的家族利益去跟其他势力开战,他们只需要保证自己家族的利益,至于投降谁都无所谓,根本就没有忠诚度,从吕蒙诓骗郝普的话也能看出来。
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没有忠诚度
本来郝普还想抵抗吕蒙一阵子,但吕蒙欺骗郝普说: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关羽在南郡自身难保,已被孙规击败,现在已经没有支援来帮助你了,现在你不投降,将来破城之时很多人都会因此被杀。
吕蒙实际上就是从利益来威胁郝普,郝普本来想抵抗吕蒙也并非出于忠诚,而是形势所迫,他怕因此带来刘备的报复,另外,郝普是义阳人,今湖北枣阳人,跟魏延是同乡,他不是荆南四郡的人,他的家族利益不在荆南,所以才会想着抵抗吕蒙,但是没有支援的抵抗是毫无意义的,在吕蒙的欺骗之下,也投降了东吴。
风行
湘水之盟投降的人没有杀掉必然助长投降的风气,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就是蠢笨。如果糜方世仁的家眷都在成都他们投降前也得想想。靠忠诚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