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频里倒反天罡的一幕出现了:他眼睁睁看着刚出生的孩子死去

猫大叔辣评 2025-02-14 10:24:54

01

2025年的春节,是世界级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晚。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李子柒的出场惊艳到了?

10多个非遗手艺,都融汇到了一身汉服当中。

随后,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十八般非遗个个精彩。

有人还特意数了一下,2025年的春晚节目上,居然有百余项非遗项目以不同的呈现形式。

可见,这届中国年轻人对非遗的热爱,空前绝后。

各地为了紧跟这泼天的流量,也纷纷发展自己的非遗文化。

只是有些地方为了宣传非遗,把“没苦硬吃”给具象化了。

前几天就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在网上“火”出圈了。

视频的主人公是山东省邹平市孙镇龙灯的非遗传承人,也是孙镇龙灯的最后一名传承人老孙。

老孙和父母原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只能靠地里一斤一块钱的玉米维持。

原本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但为了修复失传30年的孙镇龙灯,老孙居然瞒着家人,不仅偷偷卖掉了自己的车,还借钱买材料。

这一借不要紧,父母发现的时候,他身上已背负了20万的债务。

不说别的,就说这20万的债务,他们全家人不吃不喝,要种多少玉米才能还清?

父母只能苦口婆心的劝他放弃。

但老孙一点不在乎,对着父母说了一句完全无法反驳的话:

我不做,这个东西不就失传了吗?

当然,老孙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也特别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不然当地也不会把老孙这件事作为申遗的典型,专门做成视频来宣传。

老孙也是铆着一股劲儿,还真不眠不休地默默奋战了多年,终于修复了失传多年的孙镇龙灯。

02

不开玩笑,老孙花大力气修复的龙灯,就长上面这样。

嗯,千万不要在乎它的外表,一定要注重它的灵魂。

在龙灯的宣传通稿中,孙镇龙灯与其他地方龙灯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里面大有乾坤。

龙灯里有个类似不倒翁的装置,这个装置上放着一根蜡烛,龙灯在舞动翻滚的过程中,蜡烛始终向上,不会倾倒,更不会点燃龙灯。

虽然我读书少,但也骗不到我。

我仔细看了看,这不是和书上学过的陀螺仪一样吗?这东西不早就被改进量产了吗?

果然,网上一搜,不到10元钱。

而能够量产的东西,老孙为何还要花大力气去修复呢?居然还为此背负了20万的外债。

如果这事就这样完了也就算了,没想到我还是小瞧了老孙的“奉献精神”。

说到为了修复孙镇龙灯动情之处时,老孙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年男人,居然泪洒当场,在镜头前痛哭流涕起来。

他说,自己为了传承这样一个非遗手艺相当不容易,因为花光了家里的钱,所以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他连1000块钱都拿不出来,只能给刚出生的孩子喝9.9包邮的奶粉。

他也知道这奶粉劣质,但所有的钱包括借来的钱都用在了传承这项手艺上,后来孩子长期吃这种奶粉病了,县医院只离他家30米,他也没钱给孩子看。

后来,孩子病得越来越重,还没满100天就夭折了。

老孙却在孩子病逝不久后,做出了两条龙灯,让孙镇龙灯被成功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倒反天罡的一幕,没想到又再网友的眼皮子底下,滑稽的上演了。

一边是镇里“拯救龙灯”的英雄,一边是亲手把骨肉塞进劣质奶粉的父亲。

不知道老孙坐在镜头前,再次想起孩子的病逝,有没有一点后悔?

03

更讽刺的是,老孙花了如此大的代价,申请下来的非遗,居然含金量也没想象种的这么高。

从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体系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截至2024年,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超过10万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57项(含3610个子项),省级项目约2.1万项,市级和县级项目则占据剩余大部分。

也就是说,按四级非遗总数10万项来算,扣除国家级(1557项)和省级(约2.1万项)后,市、县级非遗项目合计可能接近8万项。

换句话说,老孙获得的非遗证书,只是我国几万个县级非遗项目中的大几万分之一,甚至更多。

而像文章开头说的,中国“春节”申请的非遗,是世界性非遗,那含金量是无法比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抛家弃子,为了感动自己,让周围人付出血泪代价的人,居然转身一变却成了当地宣传非遗的典型人物。

这个世界还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网友对此也一点口德都不留,直接在评论区开怼:

潮霸、疯子、败家子。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一种手艺需要靠传承人那自己家人的生命为代价,那这种手艺早就该消失了。

另外,随便在网上一搜,哪家的非遗龙灯没有孙镇龙灯精美还看?哪家的非遗龙灯没有孙镇龙灯技术含量更高?

仅仅为了“非遗”二字,就一叶障目,到底是当地宣传的问题,还是老孙的脑子有问题?

04

记得《奇葩说》里,就曾有过这样一个辩题: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世界名画和一只猫,你会救什么?

有人说,救了画必须还给卢浮宫,救了猫可以带回家养;

有人说,画就应该被烧掉,这才是艺术的价值;

抽到救画论点的黄执中说:

猫是近处的哭声,名画是远方的哭声,我们救画不是因为冷血,反而是我们看得更深,听得更远。

估计这番强行感叹,连黄执中都觉得尴尬得要死。

书本哲学的这一套,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的前提下,那就是精神毒药。

无论如何,人类的生命永远是高于一切的。

正如李诞在最后反驳的那样:

那不是远方的哭声,那是你想象中的哭声。

你为了一个想象中的哭声,就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牺牲掉了。

这不叫英雄主义,这叫自我感动。

而历史不仅一次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维系靠的就是我这样“自私”的人。

我们这样自私的活着,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

而正是这些为了所谓宏伟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目标,不计后果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才频频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细细品味这段话,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活着的底层逻辑。

对于老孙来说,名画和猫不知道怎么选没人会怪你,但龙灯和亲手骨肉怎么选,那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本能,结果他都能选错。

他和下面这段曾爆红网络,视频里的两位老太太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甚。

05

这两位老太太当时住在同一个病房里,据视频的拍摄者介绍:

红衣老太太不顾自己的身体,在地里硬是捡了40斤小麦,最后累到犯病,已经住院半月有余;

花衣服老太也类似,结果儿女请假五天,来回4000多块钱,给她收了800斤小麦,100斤蚕豆。

视频火了之后,在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吐槽:

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抗。

你别说,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在网上有人曾提问: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有哪些?

其中一个网友的吐槽,获得了最高的点赞。

网友说,自己前男友的父母,都是老师,家里两套房,完全没有任何经济负担,但依然抠门到了极致。

家里的马桶用了十几年,水箱和盖子都坏了,就是不换新的,前男友的父母就蹲着硬上。

结果有次前男友的妈妈在马桶上蹲得太久,腿一麻身体突然后仰,摔倒了马桶里,摔成了尾椎骨骨折,医药费花了一万多,自费部分足够他们买5个新马桶了。

没想到换了新马桶之后,前男友父母又好了伤疤忘了痛,为了省点水钱,就天天往小区里的公厕跑。

没想到有天半夜11点多,前男友父亲着急上厕所,急急忙忙往公厕去的路上,天黑路滑直接摔倒,手腕骨折加上小腿骨折,医药费又花了10万多,自费部分足够他们交十年水费了。

真的不知道,这些人是为了图个啥?

这样的人,抛开历史问题来说,当然是心理出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曾提出:

人的需求层次递增,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其他任何一切的心理发展,都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上的。

对于这些节俭最后却吃了大亏的老人来说,节俭就是他们为自己提供心理满足。

而对于像老孙这样,为了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修复传统技艺的人来说,也同样是这项技艺为他提供了心理满足。

但不是说这样做不好,而是说在某件事上做得太过,人就会陷入偏执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如同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走火入魔。

总想着拯救世界的人,总会先被世界给整顿。

0 阅读:0
猫大叔辣评

猫大叔辣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