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你的个性很重要”,“你想要成为的博士生,是在创造知识”,“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面对青年学子的热情提问,施一公分享了自己的治学经验与感受。
大二开始思考要不要读博
大二时要有一些朦胧的想法——将来要不要读博士?怎么读博士。到了大三时,就该开始做准备。大二的准备并不复杂,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少门课,而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与上课、进实验室相关。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前人知识的积累,让你迅速扩大知识面。在实验室,学到的是提问题的本领,真正接触科学研究的基本元素。诚然,大二学生进实验室是一件困难的事。你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只是给博士生打打下手,洗洗瓶瓶罐罐。其实,你可以从大二开始品味什么是科学研究。不要忘了,从中小学到本科一年级,你一直在做知识积累,而你想要成为的博士生,却是在创造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研究。这是一个漫长痛苦而又充满意外喜悦的过程。大二开始做准备,你要意识到成为博士生最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的方法论、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这些能力上课并不能完全获得。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大二、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如果时间有限,我并不鼓励你们从大二开始就把一半以上的时间投入实验室,功课积累是很重要的。但每周花半天时间,有条件的学生花两个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实验是怎么开展的,看一看博士生是怎么操作的,多做一些归纳、总结,多问一些问题,这是你所需要的。思辨能力是从提问题开始的,提问题则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的。一个简答的技术问题,你可以询问博士生是怎么准备的,每个操作细节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的提问题能力。提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师兄、师姐之间的沟通,是你为成为科学家迈出的第一步,这些能力的培养,甚至比学一门课更重要。另外,学科背景说起来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突然发现大二前学的功课与大三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大学阶段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不会白学,一个人一辈子无论从事哪方面研究,总有一天会在科研中意外发现,曾经学习的课程会给你的科研带来动力和支撑。尽管课程通常不是为了有用而设计的,但最后每门课程都可能变得有用。你所要学会的是,在实验环境中思考。没有论文也不妨碍申请读博
有人问,双非院校(非一流建设高校、非一流学科高校)的学生,能否申请西湖大学?当然可以,我鼓励你们申请。有一句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是西湖大学,还是世界上任何一所顶尖大学,你都能看到一批优秀的博士生、博士后,本科并非一流高校。关键在于个人。很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研究生入学教育上说过,智商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是时间的付出,你一定要刻苦努力,就像今天的我一样,每天工作时间不会少于12至15小时。对我来说,这样的工作态度和经历,已经成为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想说的是,对于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你的个性很重要。个性是什么?较真儿、有脾气。如果你人云亦云,很难坚持去读博。刚毕业一两年,你发现同学创业成功挣了很多钱,而自己还在读博,今天实验又失败了,你会做何想?所以说,能经受得起读博、经得起失败打击的人,一般来说是有一点个性、有一点坚持的。拥有思辨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你是否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没有直接关系,可能你恰好高考发挥失常,或不擅长考试。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也许还有人会问,申请这样的大学是否要求发表论文?我的观点是,有论文甚至是第一作者的论文,是优势,但并不是唯一优势。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希望成为科学家,可以在申请材料中阐述你对科学观点的看法,可以讲述你为什么想读博,也可以在面试中做陈述。我相信你们未来的导师会综合评价你们的准备程度。我们希望有准备的学生来读博,什么是有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维准备,还有心理准备,简而言之就是坚强。我常对实验室里的学生说,你们做博士论文答辩那天,在你们致谢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喜极而泣、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博士论文就要打问号了。因为每篇在西湖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都应该是做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突破,这个突破不管是大是小,过程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一定会特别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