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份,有个大爆炸的新闻通过苏联的《真理报》传遍了全球,说苏联的大老板赫鲁晓夫因为身子骨不行,把手里所有的活儿都撂挑子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全球的政治大佬们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个大问题:赫鲁晓夫在苏联高层遭到了政变,这意味着苏联的外交方针马上就要有大变动了。
说到赫鲁晓夫和他的苏联时代,后人总是意见不合,争议挺大。特别是1964年那场推翻他的政变,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据说,在政变还没爆发前,赫鲁晓夫就已经悄悄通过三个渠道,提早得知了一些风声。
不过事实证明,赫鲁晓夫的命运并未因此有啥转变,到最后他也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了自己“被踢下台”这事儿......
说到赫鲁晓夫,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搞的那些改革。赫鲁晓夫本意是想让事情变得更好,但他的那些改革动作,确实给苏联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首先,赫鲁晓夫在农业这块儿,特别推崇“种玉米”。他愣是把大堆的玉米种子撒到了根本不适合搞农业的西伯利亚。结果呢,可想而知,那些玉米基本都没收成。
再者,赫鲁晓夫没顾及苏联经济才刚站稳脚跟,就一个劲儿地加大苏联对外的帮忙力度。
赫鲁晓夫搞的那些动作,大家伙儿都觉得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挺有帮助,算是积极的招儿。可没想到,这些做法在苏联国内,却惹恼了那些保守的老顽固们。
让保守派官员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赫鲁晓夫在政权结构上动起的改革大动作。
赫鲁晓夫打算在苏联政府里头搞一个“领导轮岗机制”。这个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让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一把手和主要领导隔段时间就换一换位置。
这样以来,苏联各地的官员想要靠利益纠葛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就变得特别不容易了。
赫鲁晓夫推出的这项改革,好处确实不少,但却让苏联里头的那些老顽固官僚们慌了神。这不,在勃列日涅夫他们的带领下,一个想要扳倒赫鲁晓夫的秘密计划就偷偷出炉了。
但是,尽管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内部拉拢了不少官员甚至将领站到自己这边,他们心里还是没底,觉得政变成功的把握不大。
不久,就在那场政变要闹起来前头,风声就悄悄溜达到了赫鲁晓夫的手里头。
1964年9月份,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在家里冷不丁地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打电话的人声音挺急,跟谢尔盖说:“有人正打算对赫鲁晓夫动手,搞政变呢,让他可得留点神。”
不过,谢尔盖对这通诡异的电话并没有太当回事,他心里清楚得很,老爸的工作习惯他是了如指掌的。
要不是有啥紧急情况,关于工作和政府事务的电话理应直接拨到赫鲁晓夫办公室的固定电话上,但这次却意外地打到了他家里。
尽管谢尔盖心里头百分百认定,打电话过来的那家伙肯定是赫鲁晓夫的心腹,可他还是对电话里说的那些事儿感到不靠谱。
看着谢尔盖好像有点犹豫,对面那人赶紧说,他以前是给赫鲁晓夫当警卫的,这个消息是他从苏联其他官员那听来的。
再者,领导这次政变的是苏联政府的副头头勃列日涅夫,眼下,苏联上层的那些党政大官们几乎都站到了勃列日涅夫那边,赫鲁晓夫在苏联政府里头,已经找不着能信得过的人了。
听了那句话,谢尔盖最后点头答应,要跟这个神秘人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见上一面。
碰面后,那个神秘人物跟谢尔盖说,他是豁出命来告诉他这个消息的,让谢尔盖赶紧把这事儿传达给赫鲁晓夫。
最后,谢尔盖还是被对方的真心给说服了。他琢磨着等赫鲁晓夫下回探亲的时候,把这事儿跟老爸说一声。不过,这时候谢尔盖心里开始犯嘀咕了。
在赫鲁晓夫家有个不成规矩的规矩,那就是家里头谁也不许随便聊政治或者工作上的事儿。赫鲁晓夫这么做,就是想挡开外面那些想通过他家里人给他施加压力的人。
不过,就在那天晚上,谢尔盖还是把神秘人告诉他的事儿跟赫鲁晓夫说了。赫鲁晓夫一听勃列日涅夫可能是想搞政变的那个人,立马脸上就挂上了不屑的神情。
赫鲁晓夫跟谢尔盖说,他对勃列日涅夫这人挺熟的。勃列日涅夫在卫国战争那会儿,可是立了大功,是他们能信赖的政治战友。
另外,勃利日涅夫手头并没军警大权,要是说他想联手其他苏联大官搞政变,那赫鲁晓夫一句话,苏联红军或者警察就能把他们全给抓了,根本不成问题。
不过,赫鲁晓夫压根没想到,勃利日涅夫其实老早就把这些都琢磨透了。到了1964年9月份,勃列夫的夺权主意已经相当周全了,他手底下的一大批亲信,已经悄悄坐上了不少关键的军事位子。
谢尔盖跟赫鲁晓夫说了那事儿以后,赫鲁晓夫他闺女妮娜也来告诉他,说是从苏联商务部部长那儿得到的消息,勃列日涅夫真的在暗中搞动作,要对付赫鲁晓夫呢。
不过,等赫鲁晓夫手头拿到了两条警报消息,他还是没把勃列日涅夫那帮人搞政变的打算太当回事。赫鲁晓夫还是一根筋,觉得勃列日涅夫压根就没那本事掀起风浪。
可没过几天,赫鲁晓夫又接到了女婿阿朱别依的提醒。阿朱别依那时候是苏联大名鼎鼎的《消息报》总编辑,老得跟苏联各界的大腕儿们打交道。
后来,阿朱别依在个派对上偶然间听到了两个苏联的大官在聊天。他们喝了点酒,就大胆地说起来,说“赫鲁晓夫很快就要被上面的领导们一起弹劾了”。
阿朱别依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感到不对劲,心里打起了鼓。他二话不说,撒腿就往家里奔,急着要把这事儿告诉赫鲁晓夫。
然而,赫鲁晓夫仍旧一脸淡定,对于勃列日涅夫以及整个苏共高层的政局走向,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看法没错。
不过,到了十月份那会儿,赫鲁晓夫猛然察觉到,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好像有点不对劲,就像是自个儿被悄悄挪出了苏共权力中心的大门似的。
到了这会儿,赫鲁晓夫总算是明白了过来。他赶紧拿起电话,给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打了个电话问情况。这时的赫鲁晓夫还没察觉到,他的政治生涯眼看就要走到头了。
1964年10月11号那天,苏共中央的大佬们聚在一起,商量着要开个会,把赫鲁晓夫给换了。那时候,赫鲁晓夫自己可不在莫斯科。
过了几天,勃列日涅夫代表苏共中央给赫鲁晓夫去了个电话,想请他参加不久后要在莫斯科开的农业讨论会。可赫鲁晓夫一点都没犹豫,直接就跟勃列日涅夫说了不去。
过了几天,勃列日涅夫又给赫鲁晓夫打了电话。这回,他在电话里直接跟赫鲁晓夫说:你要还是不去参加那个会议,苏共中央可就不等你了,会直接开会,还会定下一些大事。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赫鲁晓夫总算是琢磨透了勃列日涅夫那帮人的心思。赫鲁晓夫的飞机一到莫斯科机场,立马就被一群特工给领到了克里姆林宫里头。
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休息厅,赫鲁晓夫碰到了斯大林时代的老政治家米高扬。米高扬没有直说,而是绕着弯子跟赫鲁晓夫说,只要他肯在那份离职的文件上按手印,苏共中央也许会想着继续让他当中央委员。
不过,赫鲁晓夫这人自大惯了,压根儿咽不下这口气。他冲着米高扬大吼,说啥也不会向那些搞破坏的家伙和阴谋低头。
后来,到了1964年10月14日那天,勃利日涅夫主导了一场专门对付赫鲁晓夫的批评大会。
赫鲁晓夫一踏进会议室,就发现周围站满了陌生面孔的警卫。明摆着,军警这块儿全让勃列日涅夫和他那帮人给捏手里了。
结果就是,赫鲁晓夫硬着头皮坐到了会议桌旁,准备迎接众人对他的批评。这时候,赫鲁晓夫那失落的样子,跟勃列日涅夫满脸得意的样子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没过多久,米高扬就扯着嗓子说会议可以开始了。紧接着,勃列日涅夫从兜里掏出一份东西,那是苏斯洛夫提前写好的,专门说赫鲁晓夫不好的报告。
苏斯洛夫在报告里头,把赫鲁晓夫当政那会儿的好多问题都狠批了一顿。他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最关键的农业生产给搞砸了,还跟党内不少同志闹得不可开交,矛盾大得很。
另外,赫鲁晓夫让他女婿阿朱别依当上《消息报》的总编辑,这事儿真没法让人接受,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搞裙带关系!
另外,赫鲁晓夫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经常显得一意孤行。好多时候,就算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就在旁边,赫鲁晓夫也压根不理会葛罗米柯的看法。
苏联共产党的高层觉得,赫鲁晓夫做的这些决定,对苏联的外交影响很大,坏处不少。要是赫鲁晓夫不因为他在外交上的所作所为,向苏联老百姓说声对不起,那他恐怕就得吃更大的苦头了。
苏斯洛夫的批评报告一读出来,那些早就对赫鲁晓夫有意见的苏联官员们,立马就炸了锅,纷纷跳出来指责赫鲁晓夫。
大家吵吵嚷嚷地骂着,赫鲁晓夫看起来特别沮丧,就像个闯了大祸的小屁孩。他心里明白,事情已经闹到这个份上了,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最终,大伙儿都瞅着呢,赫鲁晓夫还是一咬牙,在辞职信上把自己的大名给写上了。就这么一签,赫鲁晓夫的时代就算是彻底翻篇了,所有的大权都归了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卸任后,就住进了苏共高层专门给他安排的一栋小楼。不管赫鲁晓夫去啥地方,身边总跟着几个克格勃特工,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赫鲁晓夫老年时,给克里姆林宫写了封信,里头他对勃列日涅夫火冒三丈地说:“你们连我家厕所的马桶都不放过,装了窃听器,这不是成心想听我拉屎放屁的声音了嘛!”
1971年9月11日那天,赫鲁晓夫因为心脏出了问题去世了,终年77岁。不管后人怎么议论他,但谁也不能不承认,他当苏联领导人那会儿,地位是真的重要。
但是,赫鲁晓夫手握大权,这让他渐渐变得独断专行。
尽管面临一连串的政变风声,赫鲁晓夫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来。他这么干,最后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走上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