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连续下达禁令的背景涉及多重战略考量:
一、解放军军事威慑力提升
中国近年来加速军事现代化进程,尤其在台海、南海等区域开展的实战化演练强度空前,形成了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055型驱逐舰成功突破第一岛链,东风-26导弹覆盖关岛美军基地等行动,直接压缩了美军的传统优势空间。
二、美国内部掣肘
特朗普政府虽然重启了对华关税战,但在军事上却采取了避险策略。五角大楼正经历高层清洗与效率改革,面临着30%的冗余采购问题亟待解决,这使得美国在短期内难以支撑大规模冲突。
三、国际战略环境变化
北约盟友拒绝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5%,而欧洲推进自主防务的趋势削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此外,美军在红海地区遭遇胡塞武装的袭扰,以及杜鲁门号航母碰撞事故等事件,暴露了美军战力分散的隐患。
2月12日晚间,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哈里·杜鲁门”号在地中海地区埃及塞得港附近作业时与一艘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相撞。
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资料图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海军在声明中表示,碰撞事故未使航母陷入危急状态,也没有船舱进水或人员受伤的报告。航母的推进装置未受影响,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与航母相撞的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后,美国海军曝光了这艘航母受损部位的最新照片。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战区”网站2月15日报道,照片显示,“杜鲁门”号船尾右舷靠近飞机升降机的浮筒有多处大裂口,船体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尚不清楚。美国海军强调,事故发生后,该舰的核反应堆是安全的。
俄乌冲突的持续消耗也迫使美国重新评估两线作战的可行性。2025年初乌克兰反攻受挫后,美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战略资源的有限性。
四、意外事件催化决策
2025年2月14日,杜鲁门号航母在苏伊士运河与商船相撞的事件,虽然未造成核泄漏等严重后果,但暴露了美军在夜航训练和危机处置方面的短板。这一事件加剧了美国对突发冲突可控性的担忧。
五、认知战层面的博弈
中国通过珠海航展等平台展示歼-35、无人机蜂群等先进装备,配合开源AI生态的全球影响力扩张,成功塑造了“技术超越”的认知。德意志银行等机构发布的报告也强化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形成了对美国软实力的有效对冲。这种认知战层面的博弈进一步促使美方从“战争边缘政策”转向更为稳健的“风险管控”策略。
综上所述,美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连续下达禁令的背景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解放军军事实力的提升和美国内部的政治与军事问题,也涉及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科技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美方选择从“战争边缘政策”转向“风险管控”策略,既是对解放军实力的战术忌惮,也是在全球战略收缩背景下避免系统性崩盘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