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无论多忙,提醒:“1要动,2要忌,吃3样”,平安过秋

大麦看文化 2024-08-25 02:41:40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长夏逝去。山野间的初秋悄然涉足。”当夏日的炽热渐渐退去,我们迎来了出伏的日子,这也意味着秋天正悄悄走来。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节,养生之道尤为重要。

古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伏之后,天气转凉,正是调理身体、顺应天时的好时机。

今日出伏,让我们一同探讨如何通过“1动2忌吃3样”来平安度过这个金秋。

一动:适度锻炼,强健体魄

《黄帝内经》中深刻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如晨钟暮鼓,提醒着我们在金秋时节应该如何调整生活作息,以顺应天时。

它告诉我们,在秋季,应当早睡早起,与鸡鸣之声同步,以此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从而使秋日的萧索之气得以平复。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适度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以抵御秋寒的侵袭。

秋高气爽,正是强身健体的好时节。

随着三伏天的结束,夏日的酷热渐渐退去,天气逐渐转凉,此时正是我们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黄金时期。适度的锻炼,无疑是我们强健体魄的良方。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这也寓示着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锻炼能够使我们的身体保持活力与健康。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的运动方式。

例如,在清晨的微风中悠闲地散步,或是在公园的草地上练习太极拳,亦或是在家中铺上瑜伽垫,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进行瑜伽练习。这些运动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会因过于激烈而导致身体不适,实为秋季养生的上佳之选。

特别是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空气清新宜人,正是锻炼的最佳时机。

此时走出户外,或跑或走,都能感受到秋天的清爽与宁静,同时也能让身体在适度的运动中焕发活力,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储备能量。

二忌:避免贪凉,保护阳气

“处暑寒来”,古人诚不欺我。处暑节气之后,天气逐渐由暑热转为凉爽,这正是自然的规律,如《诗经》所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时,贪凉之心万不可有。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处暑不把棉袄穿,寒冬腊月打颤颤。”虽略显夸张,却不失为一句智慧的箴言,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人对天时变化的敬畏与顺应。

秋凉之际,人体阳气渐减,阴气渐复,保护阳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是告诫我们在秋冬季节要特别注重阳气的涵养与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寒性食物。《本草纲目》有言:“冷饮伤阳,热饮养阴。”过多摄入冷饮、寒性食物会伤及脾胃之阳,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健康。

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早晚温差大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这正如古人所说:“衣加早,寒难侵。”

现代俗语有云:“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雨的降临,天气逐渐转凉,这正是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暖、避免贪凉的时刻。

保护阳气,不仅是养生的需要,更是顺应自然的智慧。让我们在这个秋凉时节,珍惜并呵护好身体的阳气吧!

吃三样:滋阴润燥,顺应时节

随着出伏的到来,气候逐渐由湿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容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比如皮肤紧绷、口舌干燥等“秋燥”现象。

咱们老祖宗有句俗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这正是提醒我们,要根据时节的变换来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那么,在这个时节,我们该如何调整饮食来滋阴润燥呢?

吃梨以润肺

在古代,梨就被视为“百果之宗”,诗词中也常常提及。它不仅能润肺止咳,还有清热化痰的神奇效果。每当出伏之后,来一颗清脆的梨,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润肺去燥,可谓是秋季养生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可见梨的养生功效自古就受到推崇。

食藕以健脾

藕,这一秋季的时令佳肴,不仅口感鲜美,更是营养的宝库。它有助于健脾开胃,止泻固精,是秋季调理脾胃的得力助手。想象一下,在金秋时节,享用一碗热腾腾的排骨藕汤,不仅满足了味蕾,还顺应了时节养生的智慧。

品银耳以滋阴

被誉为“菌中之冠”的银耳,其滋阴润燥、养胃生津的效果在秋季尤为显著。在这个干燥的季节,一碗滋润的银耳羹不仅能缓解秋燥,还能让肌肤保持水润,焕发自然光彩。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深知顺应时节、食疗养生的重要性。

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让我们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迎接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天吧!

当然,养生之道因人而异,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愿大家都能在这个金秋时节,平安健康,享受生活之美。

在出伏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古籍中的养生智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同时,古籍中还强调秋季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告诉我们在秋季要保持精神内守,避免过度耗散精力。

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秋季养生的谚语和俗语。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提醒我们在秋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预防疾病。

还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建议我们早晨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以润燥养肺,保持身体健康。

0 阅读:21

大麦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