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战:主帅见死不救,周处阵亡沙场

聊聊历史 2024-03-04 17:11:04

297年,梁山之战,5千晋军与7万游牧骑兵对决。周处身先士卒,斩杀敌军一万余人,可惜主帅梁王司马肜见死不救,周处阵亡沙场。

语文课本中,周处是励志人物,能改过自新,报效家国,却以悲剧收场,他的儿子也是如此。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人津津乐道。周处入深山,射杀猛虎;投身长江,与蛟龙搏斗,将其消灭;本人也改过自新,为民做好事。

“江东之豪,莫过周沈”,宜兴周氏,吴兴沈氏。作为江南的武力强宗,周处的影响力很大,却不容于北方高门,尤其东吴灭亡后,周处作为“亡国之臣”,还严刑峻法,得罪北方士族。

280年,东吴灭亡,孙皓投降,周处北上洛阳,得到司马炎赏识。周处担任御史中丞,刚正不阿,执法严格。即便是梁王司马肜犯错,周处也不原谅,而是秉公处置,得罪了诸侯。

后来,周处镇守河西,抵御氐族、羌族,战功显赫,威望很高。如此,司马炎更加重视他,将其视为国家柱石,但好景不长。

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贾南风专权。次年,八王之乱爆发,周边游牧骑兵也乘机袭扰,西北边疆连连告急。

296年,氐族首领齐万年率7万大军起兵,纵横秦州、雍州,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朝廷派梁王司马肜为主帅,夏侯骏为都督,周处为前锋,讨伐齐万年。

周处是猛将,齐万年很畏惧他,表示只要周处亲兵带兵前来,立刻逃走,如果周处受他人指挥,则会擒拿他。

周处与梁王的矛盾,众所周知。大臣陈准上奏:“让孟观当前锋,周处作为后续接应,则必定能擒拿贼寇;如果周处当前锋,没人救援,则局势堪忧。”

陈准没说错,但周处因执法严格,得罪了北方士族,朝中为他说话的不多。周处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但为了报效朝廷,毅然前往西北,接受梁王指挥。

氐族、羌族人多势众,且抢占梁山要地,周处建议缓慢进兵,步步为营。梁王不同意,强迫周处出兵,直接强攻齐万年,却没有给他增援。

梁王“陷害”,周处悲痛欲绝,但还是率兵进攻。早上天刚亮,周处打算吃饱饭再战斗,司马肜又来催促,不让士兵用餐,便驱使他们上阵厮杀。

周处只有5千人,齐万年则是7万骑兵,力量对比悬殊。更关键是,梁王铁定不救援,还断绝周处的归路,5千晋军成了孤儿。

面对梁王的打击与陷害,周处悲痛欲绝,知道此战必定阵亡,便赋诗一首,表明心迹,然后与齐万年搏斗。

双方短兵相接,从早晨打到晚上,晋军斩首一万余人,但弓箭用尽,刀枪驽钝,又饥肠辘辘,已经无力再战。

此时,部将建议周处突围,保存有生力量。周处大怒:“这是臣子尽忠的时候,为何要撤退?”说完,再次杀入阵中,连斩十余人,力竭而亡,晋军覆没。

梁山之战,周处死得悲怆,却也是意料之中。作为江南士族代表,又刚正不阿,周处得罪了北方士族,也得罪了梁王,他们想借齐万年之手,除掉周处。

周处阵亡,朝廷也给予抚恤,但没啥意义。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南迁,周处的儿子周玘、周札立下赫赫战功,但结局更惨。

周玘,周处长子,骁勇无敌,没有周玘“三定江南”,司马睿来不了江东。没有周玘、周扎的支持,王导、王敦兄弟,又岂能顺利与士族联络?

客观说,司马睿立足江南,周玘立下首功,但他比毕竟是江南士族,不可能被北方士族接纳。如此,东晋建立后,周玘职务频繁调动,忧愤而死。

周札,周玘弟弟,也是一员猛将。第一次王敦之乱时,士族几乎都抛弃司马睿,但周札却支持皇帝,在石头城与王敦厮杀,捍卫皇室尊严。

第二次王敦之乱时,周札依然支持晋明帝司马绍,但王敦派沈充袭击周札,将其消灭。经此一战,周氏家族元气大伤,但沈家也在王敦之乱中被朝廷攻杀,一度移除出士族行列。

周处、周玘、周札父子三人,都有功于晋朝,却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悲剧。周处的孙子周勰对此颇为不满,怨恨朝廷,便起兵反晋,司马睿也只能容忍,不予追究。

0 阅读:29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