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十年“米粉”,有点伪。
看到小米SU7车祸新闻时,我的心情就像刚买的智能电饭煲突然把米饭煮成锅巴——又焦又懵。
三个年轻生命的消逝让人痛心,家属的质问隔着屏幕都扎心:“2秒反应时间谁能做到?”“车门为什么打不开?”
但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不是脱粉,而是翻出了家里的小米扫地机器人。它昨天刚撞翻了我的多肉花盆,但下一秒又哼哧哼哧继续工作。你看,再聪明的机器,也得靠人收拾烂摊子。
哎呀妈呀,全是35+小姐姐的碎碎念。
智驾不是“甩锅神器”,方向盘还得自己攥紧
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从系统预警到碰撞只有2秒,驾驶员拼命打方向盘、踩刹车,时速从116km/h降到97km/h,最后还是撞上了隔离带。
摸着良心说,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在 120 的时速下,1 秒内从 “放松聊天” 切换到 “极限救车”?机器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是人类反应速度和物理定律的博弈。
这还让我想起我家那位号称“自动跟车”的平衡车——上次它自信满满冲进绿化带时,我差点表演空中劈叉。
你以为它能帮你写作业(开车),结果它把“解题思路”(障碍物识别)写错了,还得老母亲(驾驶员)擦屁股。
行业专家都说了,现在国内智驾顶多算“辅助驾驶”(吐槽一下:特斯拉也没好多少),责任大头还在人身上。
那些指望全程刷剧的姐妹,醒醒吧!智驾不是你的私人代驾,它是副驾驶座上那个时不时喊“妈,你看路!”的熊孩子。
国产技术进阶路,谁不是边摔跤边长大?
小米这次被喷得最惨的,是低配版SU7“减配智驾”:没有激光雷达、算力只有高配版的零头。
但说实话,这操作像极了我们买智能手机——预算有限时,谁不是先砍摄像头再砍内存?
国产智驾就像学步的娃:特斯拉摔了十年才学会小跑,咱们不能要求小米刚出道就飞檐走壁。
看看数据:SU7上市一年卖了13.6万台,产能还在疯狂爬坡。这成绩单放育儿群,妥妥是“别人家孩子”。
当然,车企不能总拿“成长痛”当借口。这一点咱们得实话实说。
我特别反感两种极端:一种是把智能驾驶吹成 “全能神”,销售恨不得说 “开这车能躺着睡觉”;另一种是出事后把责任全甩给车企,喊着 “国产就是辣鸡”。
理性点看,小米 SU7 的智驾在同价位里算良心,高速巡航、自动泊车这些常规场景做得挺稳,ota 升级也积极。
但它终究是辅助工具,就像咱们用导航,明知有时候会绕路,为啥不能多留个心眼?
车门锁死争议、电池厂商急着撇清关系,这些确实让人心凉。
但换个角度想——发现问题总比藏着掖着强。
至少小米交了行车数据,宁德时代也跳出来自证清白,这可比某些“装死”品牌敞亮多了。
老司机的忠告:信AI不如信自己
我闺蜜最近买了辆带L3级智驾的新车,就跟我眼前得瑟。
果然,没过几天就追尾了——因为她忙着涂口红,没发现前车急刹。
智能驾驶是副好拐杖,但暂时不能完全代替你走路。
某段时间我懒癌也犯了,懒得炒菜呀!所以就买了一台“AI自动炒菜机”,菜谱写得再牛,火候还得自己盯。
我现在开高速,辅助驾驶开半小时就活动活动手腕,眼睛多瞅瞅路边的指示牌,就当给大脑 “醒醒盹”。就像我偶尔喝杯青青乐的松 + 微通,不为别的,就图个让身体的 “小循环” 保持畅通,开车时更有精气神 —— 咱女人啊,得把自己的状态调成 “节能又清醒” 模式。
所以啊姐妹们,听我这个老司机一句劝:
别把命交给算法:NOA再智能,高速施工路障它可能真看不懂(这次事故就是血泪教训);
熟读说明书保平安:破窗工具放哪儿?机械门锁怎么开?这些冷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车企卷技术,咱们卷警惕:雷军笑得多暖男不重要,产品安全才是硬道理。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时候还挺小米是“脑残粉”!
支持国产智驾,不等于闭眼洗地。这次事故暴露的问题(反应时间短、车门逃生机制),正是行业升级的突破口。
雷军说“小米不会回避”,我信!但更想对他说:把“为发烧而生”的劲头,分一半给“为安全而死磕”吧!
科技前进的路上,总要交点学费。
但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能做的很简单:给技术一点耐心,给自己留足清醒。
毕竟,方向盘攥在自己手里,比任何算法都踏实。
——分界线——
|青儿姐的茶语人生|
昨日皆是过往/眼见皆是余生/前半生悦人/后半生悦己
一个爱传统文化、爱喝养生茶、爱吐槽、爱八卦的路人甲
欢迎关注,下期见
特别支持:青青乐
舒逸飞
驾驶者需要知道“智驾”的安全边界在哪儿? 车企和逐流煤体齐唱:“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逐流煤体最喜欢吹嘘的就是:某车智驾多少(数百上千 )公里无接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