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唱法以通俗唱法为基调,她的歌尤如一幅画一首诗,回味无穷
首先,邓丽君为歌唱艺术付出努力很多,赢得鲜花与掌声也多,她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与怀念。她生前畄下声乐作品,先入为主吧,别人再唱或模仿,总觉得有些不像,你不是邓丽君,怎么能唱的一模一样呢?有些形似神不似,所以不出彩。努力不够,尤其是面对掌声飘飘然,更完蛋。
现在人讲出场费,忽视艺术努力,若能超越邓丽君那才怪呢。邓丽君女士的唱法以通俗唱法为基调,又有民族,美声唱法的影子,她把气,腔,调,尾音,颤声柔合的恰到好处,她的歌尤如一幅画,一首诗,听后回味无穷,她的演唱是心与灵的共鸣,是情与魂的交织,是华夏民族独有的唱法。
如果非要给邓丽君女士的唱法取名,确切的说应叫邓氏唱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够百分之百的摸彷出邓丽君的唱法。虽然有几位摸仿的很像,但实则还欠火候,没有唱出邓氏歌曲的韵味儿。邓小姐是华语歌台的歌仙。我有幸在八十年代在香港听过她的演唱会。她的歌声,她的表演艺术,她的风雅使我永远难忘。三十多年过去了。
我也听过那些明星巨星的演唱会。水平实在差得太远了。不愧为十亿掌声的获得者。真是上天给人类的恩赐。可惜太短了,英年早逝!言过其实了。改革开放前,邓丽君的影响为只不过限于弹丸之地的台湾,东南亚几个有华人的小国家。八十年代,引进立体声收录机,而之前中国人只限于听收音机、电唱机的为数不多的革命歌曲,限于技术原因,音质无法与立体声相比,而当时中国还很少有自己的歌唱家的录音磁带。
邓丽君的立体声盒式磁带,一进入大陆,有人感觉十分新奇。而喜欢听邓丽君歌曲的,大多是小青年,手提着个立体声录放机满大街转悠。其实大多数成年人十分反感,一是看不惯这些年青人的行为,二是对邓丽君歌声不以为然,糜糜之音,低级趣味。这就如现在年轻人看不惯放大喇叭扰民,跳广场舞的老年妇女一样。
1953年出生于台湾的邓丽君小姐,自1967年推行第一张专辑开始从台湾发展到香港,在七十年代初期即开启了她的巡演之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洛杉矶×温哥华×旧金山×多伦多×纽约×三藩市×拉斯维加斯×香港×台湾×吉隆坡)巡演,也是华人歌手有史以来第一位世界性巡演的歌手,1984年再次进军日本连续三年拿下日本歌坛双奖(日本有线大赏×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创下日本歌坛历史记录,也是日本昭和时期五大歌姬之一。1986年邓丽君当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之一,成为唯一获得双荣誉的亚洲歌手。从台湾发展到香港,六七十年代红遍东南亚国家,八十年代再次进军日本成为亚洲巨星走向国际,华人歌手目前为止无人能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