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对傅作义说:你有一个小你20岁的克星,傅:此人还没出

冉冉阅览世界 2025-02-12 03:57:33

据说,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心情愉悦的傅作义在庆功宴上碰到了一个算命先生。

别人都是在恭贺傅作义,唯有这位算命先生送出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他告诉傅作义:你将会遇到一个比你小二十岁的克星。

这话听着悚人,可是傅作义当时并没放心上,小他20岁的人还没出生,一个黄毛小子没什么可担心。

谁知,最后算命先生的话竟然成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傅作义的底气

1945年,在赶跑了日本侵略者以后,举国上下欢庆。

傅作义作为华北地区的司令,彼时的他一方面在思考未来的局势,另一方面在回想算命先生对他做出的预言。

说实话,傅作义压根儿没把算命先生的话当作一回事儿,因为身处战场之上,靠得是实力的高低,而不是神鬼一说。

傅作义对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是他小看算命先生口中比他小二十岁的克星的一个重要原因。

傅作义的前半生都奉献给了军队,早在他十五六岁,就加入了晋军,此后一直生活在军队当中。

那会儿在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已经爬到了军校团长一职上,不过这放到全中国以及所有的军衔中只不过是一个最不起眼的职务,他的理想也远不止于此。

后来傅作义通过众多军事活动一路历练,在北伐战争爆发时期,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实力得到了领导的欣赏与认可,更是屡屡得到提拔。

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傅作义先是与其他同僚一起号召“抗日救国”行动,随后自己也投入到了战场前线。

众所周知,当时我们国家的装备距离日本还有很大一截子,我党是通过打游击的方式进攻日本敌军,而傅作义所在的蒋派则是靠着美国的物资设备支持。

不过,即使有了装备,也不可能人手一套,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傅作义的英勇无畏了,他屡次与掌握着精良设备的日军战斗,硬是把这些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好几万日军被歼灭。

不仅如此,傅作义在抗战期间表现十分突出,这离不开他手底下的精兵强将。

但是有句俗话说“好马还需好鞍”,光是精兵强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傅作义的指挥策略,一度令其被内部称作“战神”。

尤其是经过百灵庙大捷等一众出色的战绩,提起傅作义,那段时间可谓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正是这样,傅作义才会对预言里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那么的不屑一顾。

要知道,彼时的他已经立下赫赫战功,那小他20岁的年轻人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呢?更不要说克他了。

克星现世

但事情并没有傅作义预想的那么简单。

1948年,一场在华北平原上发生的战争,彻底改变了傅作义对于郑维山的认知。

由于老蒋和我党的局势到了关键时刻,为了对抗我们队伍里的第三纵队,傅作义安排了手底下最精锐、配合最高、体系最完备的虎头师出来作战。

虽说虎头师很优秀,可是第三纵队也不差。

这么多年的作战,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何况第三纵队气势足、人心齐,有着敏捷的反应,与其指挥郑维山之间的默契十足。

不过,傅作义作为一名“老将”,自然有点儿看不上郑维山,在他的眼中,这就像一个小屁孩似的。

但是郑维山可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经过简单的形势分析,得出战线拉锯越长,时间越久,越不利于我军战斗,毕竟我们可是一直以游击取胜。

所以,郑维山决定压缩整个作战时间,把作战的节奏加快,最好是能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解决。

在他的指挥下,第三纵队悄悄来到了对方的阵地,并把虎头师的联络与增援路线火速切断,并声东击西把虎头师包围在了我军圈内。

此次战役,令傅作义损失惨重,其部下,该师的师长李铭鼎不仅连外围都没能突破,而且还战死在了战场上。

这是我们军队第一次在华北地区歼灭整个师的敌军,随后我军屡屡战胜,郑维山更是屡屡碾压傅作义。

1948年,傅作义受到老蒋的命令,做出了一个冒险的突袭决定,这个决定直指西柏坡。

西柏坡是我组织重要场地,一旦失守,会带来许多麻烦和影响。

好在通过某种方式秘密得到了此计划,由于时间紧迫,命令郑维山迅速到达战场,抵挡傅作义的突袭。

其实,就这种情况来看,两军拼的不是战斗力,而是速度,哪一个能先到达,哪一个就能抢占先机。

傅作义一军的动作迅速,郑维山的速度更胜一筹。

因为他们全军都轻装上阵,不仅节省了体力,还加快了时间。

他率先到达了西柏坡,并对其周围设置了多条防线。

不管傅作义从哪一个方向越过,立马就会有新的防线补位上去堵住缺口。

而傅作义明白自己已经不占据优势,再战斗下去的结局定不如人意,不得已之下只好率剩余士兵全部撤退。

此战在郑维山的带领下,没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轻松解决了西柏坡困境。

通过几次战役,就算傅作义再骄傲,也不得不承认郑维山的确有着比他强的能力。

而二人的出生年份又刚好相差二十年,正好和算命先生说的对上了,很难说郑维山不是傅作义本人的“克星”。

郑维山的能力

如果说郑维山能压制住傅作义全靠算命先生的一句话,那显然是不太可的。那么,郑维山究竟有怎样的能力在,让他成为了傅作义的“克星”呢?

1915年,郑维山出生在特别普通的家庭中,那个时期国内大环境不是很好,战乱常有,经济落后,生活困难。

迫不得已的他加入到了我军的队伍中,他一没有资历,二没有背景,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好在郑维山这个人特别头脑特别灵活,学习能力也很强。

虽然比不上一直在军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某些同僚,可是实操格外厉害,平时都是真刀真枪下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成了政治委员,从毛头小子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大家都被调往了前线,只有郑维山被安排进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校教书。

这份工作听起来好像清闲,又好像在坐冷板凳似的。

实际上,其中的重要之处只有郑维山亲身体验后才晓得。

教书是为了育人,讲课并不难,如何让学员们听进去,将来带到战场中运用才是真。

郑维山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很快受到了学员的喜爱。

他的教学方法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除了学员们以外,同时吸引了时任地区总领导聂荣臻的目光。

聂荣臻在了解了郑维山之后,认为把郑维山放在这里纯粹是大材小用,太浪费人才了,于是把他提拔成教导团的团长。

后来红四军的李先念吸收指挥人才,请求聂荣臻把郑维山调任时至他们那里,竟然毫不客气的遭到了拒绝,可见郑维山对于军事发展来说有多么重要。

在聂荣臻的欣赏下,郑维山在晋察冀军区留了很多年,还成为了第四军分区的司令。

时间来到解放战争时期,内战爆发,郑维山又被任命为该军区的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各项作战活动。

从此以后,郑维山一步一步凭借着出众的实力走上了更高的位置,用实际的战绩向自己以及所有人证明了当初聂荣臻选择他是多么的明智。

从郑维山和傅作义曾经在战场上对抗的种种来看,郑维山说是傅作义的“克星”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郑维山的存在,后来也的确改变了傅作义的人生轨迹,以至于在1949年的大环境下,傅作义做出了最有利于他的选择,保护了北京的城市价值和这座城市的完整性。

因此,傅作义才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机会继续发热,为我国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
冉冉阅览世界

冉冉阅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