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得……。
要……,要……,要……,要……。
如果让你用上面两组词语造句,你会造什么样的句子?
如果还要求这两组句子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这样的文章得是多么的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近日,西安市教育局最新出台的一纸通知,就将这两组句子包纳其中,可见是多么的着急和迫切。
这纸名为《关于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管理的通知》,不是指导要求各学校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而是指导要求各学校,如何保证让娃们“玩好”的。
通知刚开始,就明确告诉学校的老师们,不管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要按时下课,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要督促动员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到户外活动。
半段话里,就出现了两个“不得”两个“要”。
后面的“要”,出现的更多,比如——
学校要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1小时……
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学生校内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指导学生开展安全有益的课间活动……
各中小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各区县、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中小学校课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各学校责任督学要针对学校规范作息时间、优化课间活动等情况开展实地督导……
……
不但告诉学校要怎样,还提醒家长要怎样,还督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怎样。为了让孩子们有的玩,能玩好,可谓事无巨细操碎了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二
西安市教育局的通知,对下,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对上,则是一切都是为了落实国家和省、市对“双减”和健康教育、体质管理的有关要求。
不得不说,从对上面要求的坚决贯彻落实,对下面学校的执行可行性,这纸通知都考虑得很到位全面了,除了要求各学校必须保证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不被占用,还鼓励各学校可以在十分钟的基础上延长课间时长,还提醒各学校,下课了不是简单下课了,还要把娃们最好撵到操场上去,更是明确提出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大家一起跳跳健美操武术操,伸伸胳膊踢踢腿,连跳皮筋踢毽子这种具体的娱乐方式都写到了文件里。
这不但是要让娃们玩,还要给学校和娃们说,啥都可以玩。直喊学习辛苦好苦逼的孩子们,这下可以普大喜奔了吧。
三
NO,NO,NO。
我家正上中学的熊孩子在听到我转告的“好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和他的同学们普大喜奔,而是接连吐出三个英文否定词,比中文的“不”更深刻更有力,既是否定,也有转折,每一个“NO”都代表不同的意思,分别是——才不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我问,难道你们学校的课间不够十分钟?
答曰:够,标准十分钟,一秒钟不多一秒钟不少。
我又问,难道是你们老师经常拖堂占用课间十分钟吗?
答曰:偶尔拖上三两分钟。老师才不愿意拖堂呢,他们一样要上厕所一样想省点唾沫星子。
我再问:那老师是不是限制你们课间玩耍?
答曰:动态的不让在教室里追逐打闹,静态的不让打扑克下象棋,其他基本不限制。
我说,那就奇了怪了,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明明时间很充足安排也自由,教育局这通知貌似没啥必要嘛。
答曰:这个我咋知道,反正学校和老师并没有要求课间不能出教室,没见发过通知,也没见老师嘴上说过。
我说,那按你猴不自已的德行,还不一下课就疯跑到操场上撒欢去了。
答曰:NO,NO,NO。
又是三个英文否定词。
我就更加纳闷了,继续问,那你下课了干啥呢?
写作业!回答的干净利索,又补充说,除了需要上厕所,基本上都是在教室写作业。
我在他们学校开过家长会,厕所和教室都在一层楼,连楼梯都不用下。这说明,他除了体育课和上早操,一天几乎都不出教学楼。
就着教育局的通知,我善意地提醒说,既然老师基本不占用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又没有要求不能出去玩,下课了还是到操场上转一转比较好,起码能放松一下眼睛。
答曰:谁不知道出去玩比写作业舒服啊?但对我来说,能多睡会觉比出去玩更重要。我在课间十分钟写了作业了,晚上差不多十一点就能上床睡觉,那些跑出去玩的,作业写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都写不完。
我本还想接着往下问,一张嘴却不知道该说啥了。然后,便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四
分明,不是孩子们不想出去玩。
分明,也不是学校和老师不让孩子们课间出去玩。
这么分明来看,教育局的那纸通知,除了一个“30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外,对让更多的孩子们走出教室、撒欢操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必然作用。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是教育部门考虑的不够周全吗?貌似在出台这个指导课间活动的通知前,从国家到省市,有关双减的通知发了一个又一个。现在,课外培训机构明面上基本都被减得销声匿迹了,学校老师布置作业也“油”了很多,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孩子还在上着或明或暗的校外辅导班,大部分的孩子依然作业需要写到后半夜。不上课外辅导,就输在了跑道上;每科作业写个二三十分钟,七八科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何况那些需要思考的作业,岂是二三十分钟能做完。
卷,依然还是这么卷。
不是学校、家长、孩子们想卷,而是在现实的情况下,不得不卷。
为什么我们上学那时候没有这么卷?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可是比现在低多了。
答案可能就在这。正因为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不高,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可能早早就明白了,上大学并不是自家娃的出路,反倒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头部的孩子虽然要拼命考大学,但竞争的群体数量少,压力相对也就小。何况,那时候,各校之间包括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像现在这么大,县城中学的孩子照样有希望考北大,起码初中之前不用那么卷。
现在,要上好大学意味着就要上好高中,想上好高中就得上好初中,从小就开始卷。
现在,大学的录取率是大大提高了,但大学的质量却是更加的良莠不齐,各种只为挣钱的野鸡大学极大拉低了高等学府的平均水准,却又抬高了社会的就业水准,让孩子们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升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巨大,便身不由己地陷入从小卷、一直卷的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功劳”。
这种情况却已经愈演愈烈,又岂是几纸双减要求和保证课间活动的通知就能轻易改变的。
这种情况的大环境大背景得不到根本的转变,所谓的快乐学习、愉快玩耍,又能从一纸通知里指望到多少?包括西安市教育局在内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最终恐也只落脚个用心良苦。
文字 | 马 赫
编辑丨锦 雯
©原创内容,转载请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