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周总理救命恩人逝世,葬礼比肩元帅,彭德怀:他是革命大功臣

历史详说官 2023-05-09 19:19:53
前言

图|周总理

1954年11月28日,一份关于杨立三逝世的报告,被紧急呈送到了周总理工作的案头,周总理看过后,微微蹙眉,沉吟良久后,眼眶微红道:“......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

追悼会举行当天,周总理与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五位元帅以及一些开国将领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亲自为其抬棺执绋。

由此可见,杨立三的葬礼规格甚至可比肩元帅,面对如此隆重的葬礼规格,杨立三的妻子既感动又深感不安,对此,彭德怀元帅安慰道:“......他是革命大功臣,享此哀荣,当之无愧。”

杨立三究竟是何人?他与周总理之间又有何渊源?他又为何能获得可比肩元帅葬礼规格的殊荣呢?故事还得从杨立三救周总理开始说起......

长征路上救周总理

1900年,杨立三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少年时期,他就在长期的半耕半读中,艰苦自修习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有知识的他还曾担任过小学教员。

1919年,为寻找光明的杨立三加入了湘军,他曾在湖南军阀张辉瓒部当过文书、司务长,还参加过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平叛战争。

1925年底,杨立三因看不惯旧军队的黑暗与腐败,他愤然离开了湘军,返回家中务农,与此同时,他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穷苦百姓的出路。

1927年1月,杨立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初,他奉命带领一批农运积极分子到武昌投军。

然而在不久后,因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1927年9月9日,李立三随警卫团参加了由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副官兼经理处处长,负责起义军后勤事宜。

图|秋收起义

自那时起,杨立三便一直跟随着毛主席,1928年4月,毛主席、朱德在井冈山会师,自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由于毛主席的器重,杨立三先后担任了红四军第31团辎重队队长、第2纵队辎重队队长,负责团、纵队的后勤供应工作。

在欢迎彭德怀的会师大会上,毛主席还特意把杨立三介绍给了彭德怀,笑着说道:“这位是杨立三同志!他是从省城上山的,是我们的‘粮草官’!”

在之后的日子里,杨立三在后勤事宜的处理上可谓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甚至于在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进行频繁“围剿”的艰苦环境中,由杨立三领导的后勤部也依旧正常的保证了部队的运输和供应。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杨立三先后担任了总兵站部部长、中革军委保管处处长、总医院院长等职,他常常为解决中央红军的人、财、物供应所奔忙。

在长征途中,杨立三也曾干了一件“大事”——抬着周总理过草地。

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决定由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然而在北上的大局定下来后,周总理却积劳成疾,高烧不退、腹泻不断、无法进食,有时还会陷入昏迷。

图|周总理

直到过草地时,周总理的高烧才慢慢退了下来,但以当时周总理的身体情况,无法独立过草地,这也让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萧劲光等人焦急不已。

在经过仔细思虑后,彭德怀坚定地说了一个字:“抬!”

彭德怀的这一建议得到了众人的支持,随即他安排萧劲光道:“这件事由你来具体安排吧,立即组织担架队,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一定要把周副主席抬出草地!”

很快,萧劲光便从迫击炮连抽人组成担架队,可让谁来担任队长呢?就在萧劲光踌躇不决时,陈赓闻讯跑来,自告奋勇担任队长,与此同时,军委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在得知此事后,也跑来,提出要给周总理抬担架。

为此,不少人出面劝说杨立三,陈赓劝说他道:“杨部长,你的身体也有病,就不用参加了吧。只要你自个儿能安全过草地,我将来请你喝酒。”

闻言,杨立三笑了笑说道:“你的酒我喝定了。我不但自个儿要过得去,而且要抬着周副主席一起过去。”

图|杨立三

之后,无论谁来劝说杨立三,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陈赓与杨立三被定了下来。

一路上,杨立三与担架队的同志们一起抬着周总理过草地,两天下来他的肩膀早已被磨出了血,小腿及脚也被扎出了一道又一道的血口子,可即便如此,杨立三依旧一声不吭。

直到后来被大伙发现,大家都劝说杨立三不要再抬了,在旁边护着就行,可杨立三不听,照样轮班抬着担架。

躺在担架上的周总理不忍心让杨立三和战士们这样吃苦,一次次要从担架上下来自己前进,但每一次周总理都被杨立三和大伙们拦住了。

在经过6天6夜的长途跋涉后,杨立三与同志们终于抬着周总理走出了草地,来到了班佑。

本以为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但在过班佑河时,因水流湍急,抬着担架很容易被冲倒,会危及到周总理的安全,而此时,周总理因病重也陷入了昏迷。

最终在陈赓与杨立三的商议下,他们决定把两匹马并排连在一起,然后把担架放在马背上。

为了使周总理安全过河,陈赓、杨立三等人扶持在担架两边,身旁还有战士们组成的一道人墙,保证马能安稳渡河,最后,在他们的保护下,周总理与他们都安全到达彼岸。

图|年轻时的周总理

周总理安全后,杨立三心里轻松了下来,可他也病倒了,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派人到附近求医问药,只为给周总理治病,因为他深知有许多重要的紧急任务等待着周总理的处理!

后来,在杨立三的坚持下,周总理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在身体彻底大好后,周总理更是对杨立三深表感激......

红色“大管家”

新中国成立后,提起杨立三,周总理曾笑着说道:“那时候,杨立三真正是‘能者多劳’。”

对杨立三,毛主席信得过也对他十分器重,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考虑到前方战事吃紧,情况艰苦,为了给战士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后勤环境,毛主席委派杨立三奔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正式主持八路军前方后勤事宜。

杨立三也并未辜负毛主席的期待,在这一职位上,他创造出了令敌人都叹为观止的后勤奇迹。

在到职后,杨立三首先抓的便是对于部队而言最为重要的武器制造,据我军后勤史记载:

“抗战时期,杨立三领导的后勤部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1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1000门,复装和新制造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

哪怕是在当时最为困难、简陋的条件下,八路军后勤战士们依旧用智慧与劳动创造出了连敌人都深为震惊的奇迹,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这一切都少不了杨立三的主持和管理。

图|杨立三

1940年年底,在八路军总部召开规模空前的后勤工作会议时,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高度评价了杨立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他对杨立三的赞赏:

“杨立三同志是我们部队里面最有后勤工作经验的一位同志,也可以说是八路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三年抗战,我们的后勤工作曾经做出不少成绩......许多友军直到今天没穿上棉衣,我们早已按时穿上了......我们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三年来后勤工作各同志的努力,我们是不能想象能这样顺利支持长期战争的。”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杨立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后方勤务司令,晋冀鲁豫军政联合办事处主任等等。

在此期间,杨立三不仅主持全军的后勤保障,还要谋划华北我军的外线出击,除此外,他还要操心华北各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和支前工作等等、

解放战争后期,杨立三便成为了周总理处理后勤问题的主要得力助手,每每在开会时,只要提及物资供应方面的问题,周总理也总是会让杨立三率先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周总理对杨立三的重视程度。

在此后的岁月里,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杨立三还曾亲自担任军械训练大队长,为解放军培养出了第一批军械人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与此同时,中央任命杨立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全国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等等,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杨立三的一举一动事关军计民生啊!”

图|毛主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形势吃紧,不久后,周总理紧急召集陈云、聂荣臻、杨立三等人参加会议,协商并解决志愿军后勤供应的若干问题。

彼时,杨立三生病了,但他依旧带病参加,并当面向周总理提交了关于志愿军后勤工作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也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杨立三除了备受周总理重视外,也同样很受毛主席的垂青,在一次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上,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家都讲我军是‘小米加步枪’,这‘小米加步枪’是怎么加到一起的呀?你们有没有想到杨立三?没有他,我看你们只有小米,无步枪可加!刘邦有萧何搞后勤,立三就是我们的萧何!红色萧何!”

杨立三逝世

杨立三作为后勤战线的杰出领导者,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屡建奇功,且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可即便如此,他从未居功自傲。

在新中国成立后,杨立三依旧保持着普通军人的本色,他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在对待工作上,杨立三又极为严格,几十年来,无论是工作上的大事小情,他都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也正因如此,他好几次累到住进医院。

或许是天妒英才,1954年,杨立三去医院检查身体时,被诊出疑似患上了癌症,但无法确诊。

当周总理、彭德怀元帅等人闻讯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们当即做出决定:立即送杨立三去苏联诊断治疗。

当杨立三得知此事后,嫌出国治病花钱太多,便执意留在国内治疗,后来,经中央军委几位领导人轮番劝说,并强调去苏联治病是党的决定,表示不论花多大代价也要尽力治疗。

最终,杨立三才勉强同意此事,深为中央和军委的关怀而感动不已。

可即便是在临行前,杨立三依旧不忘工作,他先是找来部下,将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又找来财务部领导人逐个谈心,交代应办事项,并商定沟通情况和联系方法。

图|杨立三

1954年6月18日,杨立三在妻子的陪同下飞往莫斯科,入住了克里姆林宫医院,在经专家会诊后,很快确诊为恶性脑瘤,并已到晚期了。

是年7月底,周总理前往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途经莫斯科,特意去医院看望了杨立三,当看到救命恩人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时,周总理感到十分心痛,他紧握着杨立三的手,深情地说道:“立三同志,我来看你呀!时间只有十分钟。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养病,养好身体。我和同志们盼着你早日康复回国。”

闻言,杨立三激动地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道:“谢谢周总理,谢谢同志们!”

然而当时令周总理和杨立三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他们最后的话别!

虽然被病魔折磨的疼痛不已,但杨立三依旧秉承着乐观主义精神,哪怕是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时,他还是会嘱咐妻子代笔给国内写信,谈工作问题,在他的信中,永远都是挂念着同志,挂念着工作。

可杨立三终究没能等到回国,1954年11月28日,莫斯科时间7时,杨立三与世长辞,享年54岁,在他逝世的那个清晨,当医生来到他床榻前询问病情时,也只能听见他喃喃道:“继续干!继续干!”

很快,杨立三逝世的消息便传回了国内,当这一报告被呈上周总理的案头时,他握着报告的手微微颤抖了起来,良久后,周总理红着眼眶,无限伤感地说道:

“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不是无情论者,是杨立三把我从鬼门关抬出来的,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

图|周总理

11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讣告,宣告杨立三同志逝世,并决定成立由彭德怀、贺龙、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等20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

12月3日下午4时许,彭德怀、贺龙、陈毅等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高级将领、各界代表300多人在寒风中到机场迎接杨立三的灵柩。

12月5日上午8时,灵堂开放,供各界人士瞻仰吊唁,灵堂内陈列着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送来的花圈。

12月7日,杨立三的追悼大会在总政文工团排演场隆重举行,参加公祭和吊唁的各界人士悉数到会,主祭人是周总理,陪祭人是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人。

在追悼会上,周总理致悼词时多次哽咽,许多人俯首含泪,不少同志泣不成声。

起灵送葬时,周总理、彭德怀元帅亲自执绋,随后是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粟裕等人。

图|周总理与彭德怀等五位元帅亲自为杨立三执绋

当天下午1时许,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杨立三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大家鞠躬行礼,与杨立三作着最后告别。

杨立三的葬礼规格隆重程度堪比元帅,这让他的妻子深为感情也略感不安,为此,彭德怀深情地说道:“这是中央和军委的意图,是周总理亲自安排的,立三同志,他是革命大功臣,享此哀荣,当之无愧!”

闻言,杨立三的妻子哭得泣不成声。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杨立三逝世后,他并未留下任何财产,却给我军后勤人员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后勤工作史料——二十多本工作日记。

纵观杨立三的一生,虽然他已辞世69年,但党、国家、军队乃至人民从未忘记他!

3 阅读:553
评论列表
  • 2023-06-07 09:54

    英烈千古!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