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常用的说法就是几千洋人击败了满清的几十万人,这个说法只是大而化之的说法,仿佛交战时人数优势不重要。实际上满清、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在不断谋求人数优势,满清有主场优势,只是它调兵遣将的能力太差,才屡屡被敌人击败。
满清大部分时代,兵力总数是80万左右。满清军事格局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互相制衡,二是军警不分。按照《皇朝兵制》的记录,满清京师八旗的总兵力14万9,425人, 各省驻防八旗的总兵力是9万1,223人。京师八旗理论上是全国的总预备队,驻防八旗则在各省省会或者战略要地驻防,用来制衡各地的绿营部队。各省绿营部队一方面用来弹压地方,充当警察部队;一方面也要配合八旗军作战。
在鸦片战争前后,整个满清除京师外,没有一个省的兵力可以超过十万人。各地驻军情况如下:东三省清军总兵力是4万4552人;直隶总督麾下的总兵力是3万9,420人;山西省2万8,707人;河南省10,436人;江南地区的清军总兵力是4万9850人;陕甘地区总兵力最多时达到9万6,067人,鸦片战争时期总兵力是84,496人;福建省驻军是6万6,566人;浙江总兵力3万7565人;湖广两省理论上有兵力4万3,447人;云南兵力4万730人;贵州兵力3万8402人;广东兵力6万8323人……整个满清只有陕甘地区和京师的驻军超过了7万人。满清大佬一般只能从皇帝手中要来上万京师八旗和新满洲兵力,然后各地绿营军再凑出数万人马听他指挥。
当然了,这只是满清常态下的兵力。白莲教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湖南等地就诞生了湘军等著名临时工武装,这些部队的组建、训练都要花费数月时间,很难应对西方军队的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广东、江苏、湖广等地驻军还要应对太平军、洪门武装等挑战,安徽、河南等地的驻军要迎战捻军,各地绿营精锐3万2615人组成了江南大营(最多时兵力达到6万人),2万4000人组成了江北大营(黑龙江马队半数兵力在江北大营),满清的兵力极度紧张。
偏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总兵力和调兵能力都很强,在绝大部分战役战斗中,清军都没有兵力优势,哪怕是对手杀到的直隶、京师附近也一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总兵力可是接近3万人,其中英国陆军20499人,法国陆军兵力为7620名。当时英国陆军总兵力是14万人,步兵兵力12万人,骑兵和炮兵分别是一万人和1万2000人,英军在殖民地部署纯正英军人数不过是5万人,2万英军已经超过英国海外军队的三分之一,英军留守本土的6万步兵全是新兵(英军的传统是一个团一半的兵力在国内,一半兵力在海外殖民地)。法军进攻中国的军队也不是小数字,法军在非洲开疆扩土时,总共才动员了两万步兵、一万骑兵。
在第2次鸦片战争14场战斗中,清军人数占优的战斗只有两场,最著名的八里桥之战就被很多人当成了全部战例。大家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英法联军的胃口可不只在北京,英军和法军有拿下整个渤海的胃口,英军出动1万1000人占领了大连湾,法军出动了6000余名占领了山东烟台(芝罘)。满清在辽宁的总兵力不过2万多人,盛京将军还要保证沈阳的祖坟不被洋人破坏,因此辽宁方面只派出了1000多人和英军对峙。
山东的清军也只有两万人,山东方面也只敢出动2000人远远看着敌人。英法联军拿下这两地后,把它们当成前进基地,分兵后继续进军。英法联军向北京,清军却只能从各地抽掉3万多人的精锐,又抽掉了4000名察哈尔骑兵后,联同1万多人京师八旗精锐组成了5万人左右的部队迎战。大沽口等地失手后,清军机动兵团就只有3万4000人(僧格林沁指挥2万7000人)。
英法联军拿下了北京,咸丰皇帝也只是抽掉了北方各省精锐一万7000人(河南巡抚最实在,总共才一万出头的驻军,勤王部队出动了9000人),南方勤王军2万4000人。清军为了保卫首都和皇帝,前后数月时间总共才调动部队8万人。到战争结束时,南方部队也只有3000人赶到河南,实际到场兵力不过是6万人左右。清军这些兵力还不是一次到场,在兵力上真没有压倒性优势。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沙俄还在东北出兵13万5000人,加上京津一带先后还有4万9360名各国人渣上战场,八国联军的总兵力可是超过了18万人。慈禧方面只能动用直隶附近的4万武卫军,以及东北的五万驻军,在机动兵力上清军处于一比二的劣势。至于各省的防军、练军,张之洞等人都表示老太后的糊涂命令不能听。满清的军事体制已经全面落后,它的调兵能力还不如不远万里而来的敌人,连数量优势形不成。
原因是满清这少数民族政权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敢扩充汉族兵力
打太平军可是很卖力的,打洋人畏敌如虎
人家的船是蒸汽动力,英军顺着海岸线找清军兵力薄弱地方,清军又没有雷达,根本不清楚英军在哪里,所以清军名义上动员了二十万人,反而总是被人家用优势兵力打击,那个年代又没有电话电报,清军全靠驿站,等收到消息早就打完了
老太后的糊涂命令不能听
收拾太平天国,调动的兵力可不少
八旗都成了大烟鬼,还能打仗?
自1840年起,所有在抵御外辱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外国人能集中
失去民心
武器不是一个级别人多有屁用,就像现在战争人能起多大作用!一颗核弹直接让你报废[呲牙笑]
上万公里的海岸线,人家机动性强,随便找一个攻击点就能让你防不胜防。
鞑子只要同等武器,再小的国家都打不过
扯淡,康乾盛世的时候你英法怎么不过来,大刀长矛一样捶死你们[得瑟][得瑟][得瑟]
输了就是输了,本土作战还被k成这样,大清亡了也好
清朝末期,尤其是太平天国以后,国不知有民,地方官员割据很厉害,慈禧死后,清朝还能存在的几年,是外国势力扶持的,要不然早消亡了
满清打胜仗有个特点,前期拉胯,后期凭国力碾压,名将悍将大浪淘沙出来一两个就往死里用。准格尔,大小和卓,缅甸,金川无不如此。后期面对西方列强,国力不如或者差距不大,满清就一筹莫展了。
那时候刀枪剑棍,等南方赶过去都要几个月,到了都打完了,西方人聪明,直接从天津登陆,满清根本来不及救援!!!
运兵方式靠走,敌方靠船。运力和速度完全不对等
还有一个每个王朝末年都有的毛病,吃空饷[呲牙笑]
满清的信息,指挥,组织,训练,乃至装备,全方面落后,不能形成局部优势,人再多也没用。
汉人不可能给满人卖命。
北京附近的八里桥之战,最终英法联军死亡5人[笑着哭]八旗死亡3000+这种差距太大了
战略战术意识落后,以为战争还是一城一池的阵地战。实际上鸦片战争全过程清军都是很松散地一块一块往集中全力的英军口上送,定海之战清军不到一千,对面英军八千。虎门之战关天培三千,英军一万多。这种意识直到甲午战争后才得到改正,组建了北洋新军。
满清那么拉胯全部边疆危机四伏居然最后保住1100万领土给民国,也够不容易了
满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时刻防备汉 人,极度打压汉人的思维智慧创造力,同时极度缩减汉人军队规模,导致中华民族衰败,才让八国联军侵华得逞。
古近代和近现代对决!
汉人勾结西方搞东南互保。
老妖婆动不动西狩,前线将士会有多少热情去抵御外国人。
募兵制以后,正规军很少能超过百万的。以现代的生产力,养200万军人,真正能到前线作战的大概也就是100万人。古代生产力,作战士兵100万,加上辅助兵力,总兵力不少于300万,国家财政吃不住。
战国时期都几十万大军,为什么清朝时才几万
男频穿清必反
皇帝一个接一个被废。派系林立,自己内部互相掣肘,没有一个攒劲的老大。
好像有八省互保协议,故意不出兵
然后我们再卖鸦片毒品给它们,让看它们自相残杀!!![点赞][得瑟]
最关键一点,清朝无法进行战争动员(管理能力跟不上)
没有内忧何惧外患?
这跟清政府历代最废物又不冲突
汉族地主引狼入室
福康安镇压湘西苗乱时,总兵力不过1500人,却杀了十几万苗子,清军强不强要看面对的是谁
真的假的?
认知就不清楚。一个风帆舰队几百上千门前装炮,航线边上基本上无敌。陆战是另一回事了
任何打满清都欢迎
当年是打群架尝了甜头,现在又准备这样干!要做准备!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我不知道怎么说了大清人口多少?
为啥打太平天国可以
都是吃空饷的哪里有战斗力
袁腾飞说的淞沪会战抽调病历时没有运送能力,只能选出来强壮的先行部队到达现场,大部队还没到达现场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清军是不是也如此
八里桥之战捍卫八旗威武!
满清的军制,训练和装备已经远远落后时代。八里桥的时候,有一战是满清最能打的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和其他步兵大概2万吧,打英法联军几千人,结果是满清方2万几乎全灭,英军阵亡个位数……而且满清这2万基本上没有溃逃,全都是冲锋冲死的。战术装备训练全面落后的时候,人多已经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