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推荐|春日的第一束光,来自音乐剧《粉丝来信》~

希肯琵雅国际文化 2023-03-09 10:24:08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 北京站 4月20日/21日19:30 422日14:00、19:30 北京保利剧院

春日的第一束光~

初春的第一缕微风拂过,伴随着来自冬日的那还未消融的寒意,还有四周隐隐浮动的花香——音乐剧《粉丝来信》似乎就应该发生在这样的时节。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暗流涌动。彼时的公共租界内,金海鸣、丁宁等作家们组成了“七人会”,坚守着《朝华》杂志。初入编辑室的郑微岚,心中有一个秘密:他曾以“夏光”的笔名和金海鸣长期写信通讯。在此期间,“夏光”的形象就在他笔下不断完善,慢慢生长。她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她的出现给海鸣和微岚带来了光,却也同样带来了噩梦。

“那是个风呼啸着吹过的春天”合理本土化时代背景

中文版《粉丝来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文学与出版的重镇——上海,描绘了上世纪40年代的文人世界。这看似是不容争议的不二之选,实则基于当下的历史叙事、文化场域及知识分子个体命运等多方面的考量。

自1920年代后期,上海一度成为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大批知识分子在此云集,同时通过出版社、邮局、作家住所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编织起了知识分子公共交往的空间网络。

他们大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意识形态分歧渗入日常生活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倾向。其中一部分已经名满天下,另一部分当时尚未为人所知,但他们将在中国文化的日后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七人会的设定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苦于战争对纯文学的摧残,却仍要秉持文艺的价值,进行有着长远考量的创作。

因此,音乐剧《粉丝来信》作为文学特征极强的作品,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试图以尽可能真实的笔触还原1940年代上海滩的文学风貌。

“瞬间的耀眼被永远珍藏”极致运用舞台空间

为了向观众传达更直接的情感浓度和本土特色,中文版对舞美道具也进行了彻底的重制,从“写实”中生发“超现实”,呈现出亦真亦幻、现实与内心交织的戏剧空间。

音乐剧《粉丝来信》的舞台设计相对更侧重于叙事。而剧中许多富有魔力的场景,都是舞美设计徐肖寰查阅了无数的书面资料,以及与其他主创反复调试后的成果。无论是象征当时天地的萧瑟黑暗还是代表回忆世界入口的窗户,或是用纷纷飘洒的稿纸象征写作空间的崩塌,它们都在舞台上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而在舞台上被频繁或大面积运用的镜子和书籍,本身就存在一种奇妙的联结。人们可以透过它们来观察世界、审视自己。书籍和镜面所呈现的世界都来源于现实,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熟悉的日常世界,它们都以各自特定的视角,折射出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或是忽视不见的部分。

“一起为了神秘的她来干杯”细腻诠释人物底色

音乐剧《粉丝来信》是特殊时期的时代缩影。社会背景相对复杂,生活物料相对贫乏。在这样的框架限制之下,一群鲜活且各具特色的文学青年,正需要以相对风格化的设计潜心塑造。

在服装造型设计诸雅创作之初,便将剧本逐字逐句地分析阅读,力求找出人物显性或隐性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属性、外部形象等线索。目的只是表现角色的存在状态,它并不拘泥于美丑、无关形式,只是以戏剧中角色的本来面目存在着。它帮助演员进入角色,融入情境,隐入主旨。

受到粉丝们追捧的夏光的白裙正出于这样的精心打磨。作为微岚的女性身份,也是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夏光自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角色光环。彼时的夏光,犹如战火纷飞间,那一缕白月光,疗愈着病入膏肓的海鸣。自带疗愈光环的她,是内心纯粹、令人愉悦的。

文学或者艺术作品所需要实现的是“真实感”,而非“真实”。艺术和史实之间固然存在无法消弭的空间和距离,但是却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共通。而这就是所谓戏剧的内核。它既可以诞生于文本本身,也可以通过创作者的志趣而凸显。

或许正因如此,音乐剧《粉丝来信》台前幕后所传递的人类的共同情感——真实的欲望,诚恳的追求、坦率的接纳与热切的爱,才让观众动容,并且期待。

这个春天,我们北京保利剧院见。

以上均为往期剧照

剧照、花絮摄影:董天晔、Ming 定妆照摄影:智芝在格物

主创团队

制作出品: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原版制作人:姜秉沅原版制作出品:LIVE corp.编剧:韩在恩作曲:朴贤淑艺术监制:费元洪制作人:王海笑中文版导演:高瑞嘉中文剧本改编:王凌云音乐总监:颜嘉瑄舞蹈编导:刘艾中文版副导演:华婧歌词译配:黄菀卿舞美设计:徐肖寰灯光设计:孔庆尧服装造型设计:诸雅音响设计:徐在坤项目统筹:曹粲 张良辰制作经理:祝卉卉制作人助理:庞锦飞巡演经理:王慧技术统筹:项天翔技术总监:彭登园巡演执行舞监:杜美静视觉统筹:比例回响设备支持:可韵视听舞美技术:利巧文化北京站主办单位: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音乐剧原创孵化与中文版制作的专业品牌,依托上海文化广场作为中国音乐剧标杆剧场的优质资源,以专业艺术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见长。其在国内率先开启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孵化产生了《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无法访问》《南墙计划》等十余部原创作品。其制作出品《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春之觉醒》《也许美好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星际信使》等中文版音乐剧,被誉为艺术与商业双优的口碑佳作而巡演全国。

演出时间:2023年4月20日/21日19:30

4月22日14:00、19:30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票价:VIP680元/580元/380元/280元/180元演出时长:15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温馨提示: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

卡司排期

【主办单位】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制】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

【支持单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商务运营】北京售放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创立于2015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流行音乐健康发展,推动流行音乐的创作和传播,经过七年的积累沉淀,已邀请近百组艺人,举行了近百场系列活动,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音乐人参与其中,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项年年举办的流行音乐盛会,音乐周立足北京、放眼国际,已然成为了北京流行音乐的一张文化名片,涵盖多元素音乐风格,奉献高水准的艺术演出,传播流行音乐文化,创造时代潮流符号,展现音乐匠人"造物以情、匠成于心"的至高境界。

音乐周不仅邀请国内外流行音乐领域大师级的音乐人登台演出,同时非常注重为优秀的国内外音乐人提供展示的舞台,每年通过音乐周平台为更多国内外音乐人举办全国巡回演出,传播音乐文化。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简介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0 阅读:6

希肯琵雅国际文化

简介:文化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