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被隐藏的上半句,才是人生真相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当最爱的人离世,那是一种极大的折磨。毕竟,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因为难以忘怀,便有了那么多深情的诗词。

纳兰性德在仅与自己有过三年恩爱生活的妻子卢氏去世后,写下“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而在唐朝,也有一位诗人,曾在妻子离世后写下不少情真意切的悼念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位诗人就是元稹。

你可知道,元稹的悼念诗还有很多,一句几乎人人皆知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也是出自他的笔下。当代人很喜欢拿这句话定下自己的择偶标准,也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其实这句话在诗中的原意并非世人理解的那样,被隐藏的上半句,才是人生真相。

01

元稹出生于没落士族,家中清贫。也许正是因为吃够了生活的苦,他更加懂得要努力读书,通过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20岁时的元稹,风流倜傥,才气过人。在蒲州,他结识了白富美崔莺莺,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过程中暗生情愫。可是为了进京赶考,元稹又不得不与崔莺莺分手,并许诺等他金榜题名后,必会回来迎娶心上人。

可没想到,曾经懵懂时期的爱情,如此经不起考验。仅时隔一年后,赴京赶考的元稹,因文采卓著,被当时的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并很快迎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这个爱情桥段,你一定听过,因为它出自元稹的《莺莺传》,而那位男主角张生的原型,竟就是元稹自己。

当时的元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省校书郎,收入微薄,仕途上还屡屡受到权贵的排挤打压,生活更是不易。

元稹比韦氏大5岁,但在生活中,从穿衣做饭到喝酒烧柴,处处得到韦氏这个千金小姐的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韦氏已然从娇滴滴的小姐变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她虽出身名门却从不抱怨丈夫的落魄,甚至要将自己的嫁妆首饰拿去变卖,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

韦氏的好,元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用真心感动了他,而他也在以不断进取的心作为回报。只可惜,他们只能同患难,未能同享福。

这段婚姻维持七年后,元稹终于一路披荆斩棘,从不起眼的芝麻小官成为位高权重的监察御史。然而韦氏却因积劳成疾而离世,去世时年仅27岁。

02

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与心爱的人生离死别。人已远去,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元稹将妻子穿过的衣服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盒珍藏起来,不忍打开。若非情深,他又怎会写下那首哀伤的《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最后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堪称是深入人心的千古名句,很多人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却鲜有人知道它的上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更加经典,一语道出人间真相。元稹说,这种生离死别之恨,人人都会经历。生命的逝去,一直都在发生,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不舍就暂停。

当今,“贫贱夫妻百事哀”用来形容经济贫困的夫妻会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但在元稹的诗中,原意是:对于像他和韦氏这种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更为悲哀。

这句话原意的情感内涵更加复杂,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告诉世人,自己的失妻之痛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自然这种悲痛也不是一般夫妻能体会到的。

在后来的悼念诗中,元稹仍在通过诗词传达着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他写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好像在告诉妻子,“我将永远思念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整夜整夜的思念,来报答你那些年为我的付出”。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很多东西,很多人,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很多无奈,很多伤痛,我们无法弥补也无能为力。但遗憾和失去,往往才是常态,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明白,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