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汤”之谜
文/周长行
疙瘩汤,再添一个“面”字,即“面疙瘩汤”会准确些。但凡习惯吃面食的地方,都有这种几乎原生态的“小吃”。
疙瘩汤的做法很简单,弄上些麦面,或玉米面、豆类面,或随便是些什么面,加水搅拌,要硬点就少加水,要软点就多加水,没什么特别的讲究,面与水的组合,疙疙瘩瘩的一锅汤,就够人吸吸溜溜饱餐一顿的。也可以加菜的,仍然没讲究,愿意吃哪样菜就加哪样菜,白菜萝卜茄子西红柿土豆等等都行都中啊,都能凑合啊。我最喜欢的疙瘩汤,是加青萝卜丝再加点芫荽的那种,即使是招待贵宾吃大席,若我能插上话,我一定会点一份这样的疙瘩汤让大家尝尝鲜,返璞归真,冲冲油腻之气,提提餐桌上的精气神儿。
疙瘩汤很普通,但它却在美食如林的夹缝里或边边角角里生存得有滋有味有人缘。然而它也注定成不了所谓大器,查遍五湖四海,居然没有一家是专门张罗“疙瘩汤馆”的。
说白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没讲究,童叟无欺,男女老少都能做,都会做。所以它也成就不了美食大师,也没人指望它扬名立万。
莫光说疙瘩汤简单且普通吆,然而,事实上它很厉害,它竟然入了曹雪芹的法眼,被他写进了红楼梦,并给予非同凡响的待遇。
在第三十五回,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暴揍,近乎奄奄一息,贾母、王夫人等人来看望时,宝玉对母亲提起的。
曹公如下写道:
宝玉笑道:“也倒不想吃什么,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的汤还好些。”凤姐一旁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叠声的叫人做去。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急,等我想一想这模子谁收着呢。”因回头吩咐个婆子去问管厨房的要去。那婆子去了半天,来回说:“管厨房的说,四副汤模子都交上来了。”凤姐儿听说,想了一想,道:“我记得交给谁了,多半在茶房里。”一面又遣人去问管茶房的,也不曾收。此后还是管金银器皿的送了来。
薛姨妈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一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因笑向贾母王夫人道:“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这是作什么用的。”凤姐儿也不等人说话,便笑道:“姑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儿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他了。那一回呈样的作了一回,他今日怎么想起来了。”说着接了过来,递与个夫人,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些东西,做出十来碗来。王夫人道:“要这些做什么?”凤姐儿笑道:“有个缘故: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作,今天宝兄弟提出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拖赖连我也上个俊儿。”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说的大家笑了。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西,我还孝敬得起。”便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帐上来领银子。”
曹公的这道汤写得空灵,原料完全没有交代清楚,看不出用什么面,只知道是用精致的银模子,每个小莲蓬、小荷叶仅豆子大小,莲蓬、菱角、花卉等形状,然后大概是下到加了新鲜荷叶的鸡汤里。凤姐说:“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他了。”
有红学专家分析宝玉这时候想吃这个汤,是因为荷叶莲蓬有清热散瘀活血等效。笔者却认为实在是想多了,简直把十几岁的、出名任性的宝玉当成老年大学养生班的学员了。
也有人认为宝玉馋这个汤,应该主要是因为这个汤里面的小荷叶儿小莲蓬儿十分精致好看,好玩,所以宝玉印象深刻,此时提起它。
这些分析与猜测或许合乎曹公的“写意”,或许根本不对路。一个像贾宝玉这样的小孩儿在“皮绽肉烂”身心极度痛苦的情状下的口味,实在是难说的。曹公的“也倒不想吃什么,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的汤还好些”的“原创”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难猜难解的谜。
《红楼梦》是个谜团,曹雪芹也是个谜团。宝玉想要的这道汤当然也是个谜。不知有几多红粉破解过这道汤。但大多数人倾向于,其实它应该是一道视觉审美大于实际享受的汤。当然,味道也不会差。如果不怕煞风景,实话实说,我实在疑心这就是一碗奢华版兼文艺唯美版的面疙瘩。
小说家曹公把一碗疙瘩汤写到这份上,终于让隐身于民间的“疙瘩汤”有了出头之日,堪称空前绝后,超棒!过瘾!
笔者之所以连掇成这篇小文,也实在是想让更多的朋友分享这碗非同寻常的“疙瘩汤”。
(于10月29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