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天天算账,剥削却还要装节俭,这到底是“勤俭持家”还是“伪善演戏”?
旧社会的地主,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群体。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财富和资源;恨,是因为他们靠剥削起家,还要摆出一副“辛苦持家”“不易发家”的模样。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的父亲用“一颗蛋变鸡,一只鸡变鹅,一只鹅变牛”的故事,活脱脱演绎了一个“勤俭致富”的典型形象。这种叙述听着励志,可在历史中,你真以为地主发家是靠省吃俭用?别天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主的“勤俭”,其实是算计别人的劳动成果
别被那些影视剧里“咸菜配白饭”的地主形象迷惑了。地主阶级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他们通过土地、租佃和剥削农民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财富积累。根据明代庄元臣的《治家条约》,地主们一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盯着地租账本,算计着如何从租户手里多收粮食。账本分两套,收租的时候还要密差人去农户家暗查,确保“一个铜板也别漏”。你说这叫勤俭吗?这叫精于剥削。说白了,地主的“持家之道”就是榨干农民的血汗,确保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2. “节俭”的另一面,是对土地和资源的贪婪扩张
地主的“勤俭”从来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攒钱买更多的地。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占的地多,谁腰杆就硬。所以,地主们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占地冲动。清代的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地主们为了提升土地价值,不仅精打细算种什么,还要修水利、搞规划,甚至通过放高利贷让农民破产,从而吞并更多的地。放贷的套路可不简单,利息高得离谱,农民一旦还不上,就得拿地抵债,最后落个家破人亡。地主的“持家”,本质上是一步步把别人家的地变成自己的。
3. “勤俭”是对上巴结逢迎,对下极尽压榨
有人说,地主也有难处,他们得应付更大的权贵。这话没错,但他们应付的手段也是离不开剥削农民。比如明朝规定进士田地免税,于是地主们就把自己的地挂在官僚名下,交点保护费,自己逃税。这还不够,他们还得给地方官请客送礼、修桥铺路,甚至拿出资源投资乱世中的枭雄,比如东汉的刘秀背后就站着河北的豪强地主。可问题是,他们用来维持这些关系网的资源从哪来?不还是从农民身上刮来的?对官僚,他们毕恭毕敬;对农民,他们冷酷无情。这种“持家术”,说白了就是两头下注,哪边都不吃亏。
地主阶级所谓的“勤俭持家”,不过是他们剥削技巧的包装罢了。他们不是靠节俭致富,而是靠榨取底层劳动者维持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影视剧里那些咸菜白饭的“节俭地主”,更多是用来讽刺这种“富人装苦”的伪善表演。如果真有那么多地主节俭持家,历史上的贫苦农民怕是早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地主阶级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勤俭,而是贪婪与剥削。
用户92xxx37
你知道个屁
徐一冲 回复 12-27 21:30
普通人用自己力气赚钱,中等人用他人力气赚钱,上等人分配钱财
马伯
小编说话没有经过思考的:难道他出生就是地主 肯定祖上有几辈要努力勤俭持家 🈶经商思维 点滴积累才可以买田买地
弓长日成 回复 12-26 12:56
勤俭最多是个中农,中国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卖祖田祖屋的,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时间里要想成为地主只有用见不得人的手段。
国庆
不勤俭头脑不灵光能成地主吗?如今经济上有成就的民营家们也是一个道理。原来单位每年扶贫,冬天一仲军大衣,苐二年天热贫户将大衣卖了换了一瓶酒喝了,天冷后再伸手要,
用户92xxx64
地主也是省钱省出来的
qzuser
谁穷谁高尚[得瑟][笑着哭][点赞]
游方郎中
第一步分清最初本钱的来源,是攒来的还是诈来的。第二步分清财富壮大过程是公平交易还是强势剥夺的
游方郎中 回复 12-29 16:34
阁下可能太自信了。固然为富不仁者多,但要说每一个富人都是坏人,显然说不过去。一个人的贫富乃命中所带来,所以一味仇富的其实不一定正确,甚至有些直接就是贪心嫉妒心作崇。。。如果人家勤俭持家,小敲小打,最后通过合法途经成了巨富。请问,他大力帮助提携亲友邻近,是本分还是人情?有些仇富者其实就是把这个问题看做义务了,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自己身上。这时候,富人不一定坏,但这个仇富者一定坏。致于要深究公平一事,我向网友建议这样一条价值观:自作自受就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游方郎中 回复 12-29 19:48
草民虽贫,但草民只仇违法,不仇富。
我的歌是奔腾人生
大企业就几家不放贷
我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回复 12-27 16:44
美团都在放贷
用户10xxx37
洗脑故事看得多丶听得多就信以为真了是一种悲哀,
忆江南
能像小编这样说实话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
不口嗨不舒服斯基
别说破了,你好好想想,你勤劳节俭,然后贷款买房。
黑蜘蛛
明白人!
用户13xxx29
地主用智力发家,穷光蛋靠力气吃饭!
光头强
杨白劳,你欠的5块大洋,现在利息已经500块了,你什么时候还?
walwJ
你小家伙,你知道什么,在这里瞎说八道的
大河
都被打到了吧[呲牙笑]
李cheng雨
胡说八道
纳米颗粒
明显电视看多了才会信。大部分情况是一个村的“地主”实际上该村的族长或掌事人,即便有外姓也是佃户,没有土地的。在古代单独的一户人家想成为富户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依靠家族,家族生存就必须依靠土地,家族兴旺才能出人才,通过经商、致仕等途径来确保家族的发展、平安。光盯着点地有个屁用,官府随便找点茬,就得变成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