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后,中央红军决定向北到四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但遭到国民党军阻截,于是中革军委决定挥师东进,二渡赤水,再占娄山关。取得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著名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有着“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称,县境内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的桐梓,也因此被人们所熟知。
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小西湖景区
1935年1月9日至3月5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两进桐梓阻击川军,形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为保卫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间,红军在桐梓积极宣传党和红军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桐梓群众也拥护支持红军,协助红军征粮、筹款、赶制军服、积极参加赤卫队和红军。红军将士与桐梓群众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
家住桐梓县附近的群众钟吉元便是积极协助红军的一员。他背子弹、扛枪、带路,并把家里的粮食全部拿出来煮给红军吃。
一次,钟吉元在红军带路走到点金山垭口时,前方突然射来密集的子弹。此时,他突然被红军推倒在地,当他爬起来看时,发现身边的红军已经中弹身亡。
把红军队伍带到目的地后,钟吉元又返回垭口,把为救他而牺牲的红军安葬在了点金山东坡。
钟吉元的儿子,今年已74岁的钟庆武告诉记者,为了报答红军的救命之恩,每年过年和清明,钟吉元都要按照当地风俗祭奠红军。钟吉元去世前,还嘱咐儿女将他安葬在红军坟旁。
钟庆武谨记父亲嘱托,每年坚持到娄山关隘东侧的点金山红军坟,祭奠埋葬在此处的红军烈士。
在桐梓县娄山关街道,这只是众多红色故事之一。
90年岁月峥嵘,90年沧桑巨变。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在辉煌历史中沉淀,在红色故事中传承,在快速发展中不忘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续写着时代新篇章。
近年来,娄山关街道持续挖掘红色资源,紧紧围绕“娄山关”招牌,通过红军村改造增加红色元素,完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让红色文化“看得着”;提炼一战娄山关、二战娄山关、红军巧取桐梓城、“干人”曾老三送枪找红军等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听得见”;在贵州长征干部学院结对帮扶下,与桐梓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合作,为红色文化研学、干部培训等做好服务,让红色文化“用得上”。
娄山关街道娄山社区积极开展“红色楼栋”创建工作
4月,娄山关街道以从头越大酒店为起点,直至老南溪避暑山庄修建全长约1.5公里,宽1.2米的旅游步道,并对娄山社区沿线民宿进行改造,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街道充分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以楼栋为单位,组建“楼栋红管家”,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诉求收集、暖心服务,积极创建“红美楼栋”作为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以红色文化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截至目前,街道已完成57个小区“红美楼栋”创建工作。
同时,娄山关街道对“娃娃”开展红色教育,在娄山关小学建设“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陈列室,培养小小解说员开展红色宣讲、传唱长征组歌、诵读红色诗词等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们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对青年讲好红色故事,利用“红韵娄山”公众号、理论宣讲等方式,培养年轻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对老年人讲好红色故事,利用“村晚”大舞台,组织演出各类琳琅满目的红色主题文艺“大餐”,对避暑游客和辖区居民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故事。
娄山关小学开展小小讲解员宣讲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从保护红色遗址、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等方面继续发力,让红色基因在娄山关街道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生生不息,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娄山关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罗章郡说。
红色故事蕴藏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90年飞逝而过,伟大长征精神早已深深印刻在桐梓县娄山关街道的发展轨迹中,指引着街道干部群众不断拼搏奋进,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代新篇。
本网记者:熊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