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毛主席视察工作,问当地一把手:你们县,每人每月吃几两香油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9-06 01:53:36

1958年,伟人在河南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视察,期间与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的互动成为了历史佳话。魏兆铭,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大老粗”,在这次座谈会上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彻底改变了他对工作的态度,也重新定义了他对人民服务的理解。

那一年,伟人在河南的工作繁忙,时间紧迫,无法逐一视察各县,于是在离开郑州前,决定召开一个座谈会,召集了七个县的县委书记和四个地委书记,共同讨论当地的发展情况。魏兆铭作为南阳县的县委书记,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魏兆铭出生于1924年,山东莒县人,自1948年起便在河南担任重要职务。1953年,他年仅29岁就担任南阳县县长,1955年成为县委书记。魏兆铭一向以严谨著称,面对这次与伟人的座谈会,他更是做足了准备。他连夜召集县里所有能够撰写汇报材料的秘书,整理了南阳县近年来的发展数据,并总结了主要的经济产业情况。经过整夜的努力,魏兆铭手中有了两本厚厚的书面材料,他甚至能背诵其中的关键内容。

然而,当座谈会真正开始时,一切都出乎了魏兆铭的意料。会议伊始,伟人首先轻松地与大家寒暄,并由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逐一介绍与会人员。接着,魏兆铭准备向伟人汇报工作,他打开了精心准备的材料,却被伟人以一句历史提问打断:“魏书记,你可知道‘二十八宿走南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谁?”

这个问题让魏兆铭顿时语塞,虽然他在南阳县生活多年,但他对这些历史典故从未关注过,脑海中全是前一天晚上背诵的材料内容。面对这个突然的问题,魏兆铭不知如何作答。伟人见状并未责备,而是继续发问:“你知道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何处吗?作为南阳的地方代表,你的看法是什么?”

此刻,魏兆铭内心愈发紧张,只能坦诚道:“主席,这事我没有研究过。”全场顿时陷入了静默,无人敢出声,甚至连抬头都不敢,生怕引起伟人的注意。伟人沉默片刻,再次发问:“魏书记,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在南阳定居?”

这连环三问将魏兆铭推向了窘境,他意识到自己对南阳的历史知之甚少。然而,伟人的问题并未就此结束,最后一个问题更加贴近实际:“魏书记,现在南阳县的老百姓,一个月能吃到几两香油?”

这一问让魏兆铭彻底明白了伟人的意图。面对这个实际问题,魏兆铭愧疚地意识到,自己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却忽略了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赶忙站起身,向伟人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主席,我确实忽略了这些,我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伟人对此并未表示不满,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一定要融入这片土地,与百姓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他们做事。”

这次座谈会后,魏兆铭深受启发,他意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关注人民的实际生活。他不再只停留在书面的数字和政绩上,而是更加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需求,真正在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魏兆铭的转变让南阳县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他带领全县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在1983年12月光荣退休时,魏兆铭已然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人对干部的期望。

2010年10月,魏兆铭离世,享年86岁。这段历史佳话也随着他的离去逐渐远去,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深意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伟人的一句话,让魏兆铭彻底转变了工作态度,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伟人的智慧与格局。正如他所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任何时代,人民的生活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0 阅读:0

江湖上的历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