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科技“抗法”风波:5人拟被禁入,退市警钟敲响?

文元众视 2025-02-17 05:08:14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紫天科技曾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它以互联网广告为核心,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凭借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与小米、快手、抖音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品牌推广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在行业内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同时,紫天科技积极布局云服务领域,将服务器、算力、网络、软件等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服务,试图在新兴的云服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曾经,紫天科技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和创新的业务模式,在资本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其股价一路攀升,市值不断增长,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潜力股。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一度被视为行业的佼佼者,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

然而,如今的紫天科技却深陷困境。2025 年 2 月 14 日晚间,一则公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资本市场。紫天科技及公司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 LIXIANG (李想) 及原董事长姚小欣因涉嫌拒绝、阻碍执法一案,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福建证监局拟对紫天科技责令改正,处以 100 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责令改正,均处以 80 万元罚款,同时对上述人员均处以 10 年市场禁入。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紫天科技又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深入探究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起事件的开端要追溯到 2024 年初,福建证监局依法对紫天科技开展现场检查工作,这原本是一次正常的监管检查,旨在确保上市公司的合规运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紫天科技却在此时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公司不按要求向福建证监局提供相关资料,原董事长姚小欣、董事长兼董秘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 LIXIANG (李想) 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福建证监局现场检查工作。这种公然的不配合行为,严重干扰了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让监管部门对紫天科技的合规性产生了更深的疑虑。

2024 年 4 月 30 日,紫天科技披露 2023 年年报,这份年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年报显示,公司 2023 年归母净利润爆雷巨亏 12.1 亿元,与此前的业绩预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一业绩的突然变脸,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仅仅 6 天后,5 月 6 日,深交所迅速向紫天科技发出年报问询函,聚焦公司 2023 年度报告中各季度主要财务指标与中期报告的重大差异、互联网广告业务与云服务的业务模式及真实性、存货余额大幅增长、往来款余额高企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直击紫天科技的财务核心,关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然而,紫天科技此后多次发布延期答复公告,以各种理由拖延回复,至今仍未给出回应。这种消极对待问询函的态度,无疑是对监管权威的漠视,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一步受挫。

5 月 28 日,深交所再次发出《关注函》,这一次,深交所的态度更加坚决,督促紫天科技及董事长兼董秘宋庆配合监管、如实回复问询函。深交所多次联系并要求公司及宋庆配合监管,如实完整回复此前下发的年报问询函并履行相应信披义务。然而,宋庆却以个人身体不适、不负责具体回函工作等理由拒绝实质性沟通。这种敷衍的回应,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也让紫天科技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与此同时,紫天科技的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行事务合伙人田梦珺,也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福建证监局对紫天科技审计项目的检查中,北京亚泰及其执行事务合伙人田梦珺多次无正当理由不提供 2023 年审计底稿。田梦珺还拒绝配合约谈、不接听电话、不回复短信及微信,完全无视监管部门的要求。2024 年 7 月 24 日,北京亚泰先是寄出审计底稿,随后又主动撤回,且后续未再寄出。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也让审计机构的专业性和诚信度受到了质疑。

2024 年 9 月 6 日,福建证监局对紫天科技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这是对紫天科技一系列违规行为的进一步调查。然而,公司却拒绝及时履行信息披露程序,试图隐瞒这一重要信息。无奈之下,深交所以《关注函》形式将立案信息对外披露,才让投资者得知这一消息。同年 9 月中旬,福州市公安局以 “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对紫天科技立案调查,这一刑事立案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严重性。办案人员多次联系宋庆、李琳、LIXIANG (李想) 等人,均未得到回应。紫天科技在 10 月 27 日仅披露了被福建证监局立案调查的事项,对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情况未作披露,深交所再次发布《关注函》揭示这一信息。紫天科技的这种隐瞒行为,不仅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也让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从福建证监局的现场检查,到深交所的多次问询,再到审计机构的不配合,以及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紫天科技在拒绝、阻碍执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出紫天科技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合规意识的淡薄,也对资本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紫天科技相关人员被拟市场禁入,这一处罚措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深远影响。市场禁入,根据中国《证券法》第 233 条的规定,是指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保障证券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将那些对证券市场有重大妨碍的人员排除在特定业务和职务之外。

2015 年修改后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运用 “列举加兜底” 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禁入对象的范围。除了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外,还涵盖了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相关人员等。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 3 至 5 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行为恶劣、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者在重大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等情节较为严重的,可采取 5 至 10 年的市场禁入措施 ;而对于构成犯罪、行为特别恶劣、组织策划领导重大违法活动等情形的,则可采取终身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紫天科技的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 LIXIANG (李想) 及原董事长姚小欣,因涉嫌拒绝、阻碍执法,被福建证监局拟处以 10 年市场禁入,这表明监管部门认定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秩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 10 年禁入期内,他们将不得在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也不得担任其他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这不仅限制了他们个人在资本市场的职业发展,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试图挑战监管权威、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从法律后果来看,市场禁入措施不仅是对个人职业资格的限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个人而言,其声誉将受到极大损害,在行业内的信用评级也会大幅下降,未来想要重新进入证券市场或相关领域,将面临重重困难。对于紫天科技来说,公司的形象和声誉也将遭受重创,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一步降低,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市场禁入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违法违规者的严厉制裁,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紫天科技相关人员被拟市场禁入,为其他上市公司和市场参与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监管工作,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环境。

紫天科技此次拒绝、阻碍监管执法事件,对公司自身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其中财务问题和退市风险尤为突出。

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紫天科技却在这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福建证监局认定,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包括大额预付账款与存货列示不正确,以及通过不当确认短信发送业务、互联网广告业务及 “云计算服务” 业务收入虚增营业收入 。这种财务造假行为,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影响了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依赖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评估其价值和发展潜力。一旦财务报告被质疑,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融资难度加大。例如,在事件曝光后,紫天科技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许多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不仅如此,公司还面临着一系列财务风险。由于公司被责令改正,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重新审计和调整。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涉及到高额的费用。同时,公司可能还需要承担因财务造假而引发的法律责任和赔偿义务,这将进一步加重公司的财务负担。如果公司无法妥善解决这些财务问题,可能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从退市风险来看,紫天科技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相关上市规则,若公司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公司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则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如果公司因触及上述情形其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公司股票将被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紫天科技目前已经收到了福建证监局的责令改正通知,若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且未能及时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很可能会触发退市条件,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一旦公司退市,将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的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同时,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也将受到毁灭性打击,未来想要重新上市或开展业务,将面临重重困难。

紫天科技的财务问题和退市风险,不仅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广大股东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公司必须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成整改,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以避免退市的命运。

紫天科技的这一事件,绝非孤立的个案,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行业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容易忽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然而,合规经营不仅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合规经营能够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而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以紫天科技为例,由于其拒绝、阻碍监管执法,不仅面临巨额罚款和市场禁入的处罚,还可能导致公司退市,给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相反,那些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监管的企业,能够赢得市场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合规经营也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企业都是其中的一员。如果个别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而违法违规,就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对紫天科技的处罚,不仅是对其自身违法行为的惩戒,更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紫天科技的事件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在面对监管检查时,企业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隐瞒或阻碍执法。企业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监管政策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监管要求。

合规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任何试图突破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紫天科技的事件提醒我们,企业只有坚守合规经营的原则,积极配合监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紫天科技如今深陷困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摆在紫天科技面前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从短期来看,公司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在 30 天的整改期限内,全面梳理公司的财务状况,纠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虚假记载,确保大额预付账款与存货列示准确无误,对不当确认的业务收入进行合理调整。公司应及时披露涉及的重大诉讼事项,保证信息的透明度,让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管压力,避免进一步的处罚和风险。

在完成整改的基础上,紫天科技还需要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这并非易事,公司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改变。定期发布详细的财务报告和业务进展公告,让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动态。积极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和疑问,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紫天科技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在互联网广告和云服务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率,优化云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实现多元化发展。

紫天科技还应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合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防止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

紫天科技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并非没有机遇。如果公司能够深刻反思自身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和业务创新,就有可能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紫天科技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为投资者和市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紫天科技事件的后续发展,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消息和分析。

0 阅读:61
文元众视

文元众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