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容错机制,最开始指的工程设计领域中,容许某种系统的出错或超出控制范围运行的一种思想,换言之只要将不受控及偏差幅度在系统允许或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和控制代价。当我们把这个思考转移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容错机制就变成了鼓励和保障改革创新者奋发有为,在既有系统中大胆尝试,敢于担当,推动改革。
容错机制作为制度设计及体系运作的修正机制,拥有着使制度在最后一百米可以精准制导,可以因地因时因格局而发生变异。
因为容错机制的这个特性,使得系统可以较好的兼顾公平与效率,可以做到原则靠贤能决策从而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效率,具体场景靠民主商议从而形成民主协商的柔性,有机的谐振。
政府和国企必须注重原则与导向的时刻清晰,这使得动员能力个靶向施策能力很强,如何在高效背景下保持最后一公里乃至一百米的个性,成了相当长时间里较难平衡好的矛盾。
好在我们逐步的掌握了很多可以在大系统设计及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补偿,修正,异化机制。
这些机制将会很好的人回答普遍与特殊,系统与局部,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容错机制,更高权力机构宽容改革者其非主观故意造成的损失和失败。为其卸掉压力,激励其不断试错探索。
200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其第四十一条穿越时空的提出了蕴含容错机制的思考: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一)改革创新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二)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三)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13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首次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正式提出容错机制,其第20条赫然规定: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创新试点,部市合作共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验区。将改革创新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作为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改革创新工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之后上海汽车集团立即将容错机制嵌入到集公司章程当中,成为容错机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点。
同年,上海提出大名鼎鼎的三个视同于:在对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时,对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经审计后均视同于当年产生的利润。
2016年1月18日中央领导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首提“三个区分开来”。(1,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2,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3,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成为容错机制深入构建的重要遵循与基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2016年中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8年中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2023年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当中均有类似精神与规定在其中。
我们今天将从三个层次来讨论容错机制。
壹、当下构建容错机制为什么如此迫切
贰、地方国资国企构建容错机制的历程与现状
叁、地方国资系统到底该怎么构建容错机制?
壹
当下构建容错机制为什么如此迫切?
一、构建容错机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 是对顶层设计和共振刚性进行补偿的重要手段
2. 是对干部培育方式的有力补充
3. 是改革遇到深水区和硬骨头时激发干劲的重要因素
4. 是关键时刻,百年变局中学习追赶超越先进的关键
5. 是资源与要素不足,环境有缺陷时,焕发精神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发展中及欠发达地区赖以突破的抓手
6. 新《公司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企管理人员处分条例》推行下的补偿机制
做个简单的展开:
1. 是对顶层设计和共振刚性进行补偿的重要手段
对国家的顶层设计,四梁八柱牵引,多层次共振传导,层层传递到基层网格这样一个国家强有力,高效的治理体系而言,通过容错机制对各项事业最后一公里进行补偿,能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平衡与只争朝夕与千年大计。容错机制可以对比较刚性的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微调与柔性化,强化融合度,保障最终效果,使得系统高效且可闭环运作。
2. 是对干部培育方式的有力补充
容错机制是对我们识别,培养,发展,使用,保护,包容干部方针与做法的一种有力补充。怎么样让大家在新时期,新挑战、新格局下,尤其是新制度还不清晰,新规定不明确,新禁区还比较模糊化等等背景下,如何让仍能让干部能发挥新担当、新作为。保障干部有定力,有信念,有突破,容错机制绝不能缺位。
3. 是改革遇到深水区和硬骨头时激发干劲的重要因素
越是改革遇到深水区,需要要啃硬骨头,需要把持续改革做透,形成闭环,稳定新路径,抑制和抵御反弹及旧路径惰性,这时候要深入激发干劲,鼓动领导人能带队、能闯关、能揽责、敢创新,敢闯无人区,敢说前人做不敢,敢为前人所不敢。激发跟高层次的内生动力。
4. 是关键时刻,百年变局中学习追赶超越先进的关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大量卡脖子环节,大量无人区,大量不确定性与高风险,大量能力挑战与资源调整密集而来。一系列洗牌与一系列新规则的出现,使得穿越风险乃至驾驭风险成为新常态。
如何傲立潮头的,必须鼓舞豪情。
5. 是资源与要素不足,环境有缺陷时,焕发精神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发展中及欠发达地区赖以突破的抓手
诸多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要素不足,环境有缺陷,发展有短板,不能眼睁睁看着东南沿海地区遥遥领先,超越而去,望洋兴叹。其实还还可以努力焕发精神生产力。尤其是在土地财政吃紧,地方债务承压,城市更新需求急迫,投资与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强烈等等大背景之下,
后发地区想要弯道超车,除了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苦干,招商三条路子以外,还要把人武装起来,精气神强大起来,自信树立起来,错位发展,特色化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的信念牢牢树立起来。容错机制就是中西部地区动员干部与群众的动力。
6. 新《公司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国企管理人员处分条例》推行下的补偿机制
众所周知,去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并颁布,今年上半年国企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已分别出台,七月份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在法律及规章总体上进一步强化了追责,细化了若干追责场景的大背景之下,对容错机制的呼唤形成了社会共振。
二、我们专门挑了湖北省的最新出台的容错纠错工作办法来和大家交流,它体现了容错机制在各地落实过程当中的一个较高境界。它有三个创新点
创新点1,将容错分为容错、免责、减责、不容错四种情况,促进精准容错纠错。众所周知,湖北是中部大省,央企多,武汉都市圈强大,人才多,交通便捷,与周边各省的产业竞合关系复杂,既虹吸中部六省的资源与优势,又被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虹吸。所以在这样挑战与机遇都很多的大省探讨工作,需要内外关系兼顾的点和面就比较多,所以湖北的容错纠错办法,其结构就比较柔性。
其一、《湖北办法》规定8种情形可容错
①为推进重大改革发展,因政策界限不明确、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②围绕本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积极破解难题、创造性开展工作,出现失误错误的;
③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因着眼提高效率、方便基层,推进机制和模式创新,存在程序瑕疵或者出现失误错误的;
④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或者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于承担风险,主动担当作为,因情况紧急复杂,存在程序瑕疵或者出现失误错误的;
⑤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立足维护稳定和全局利益,积极破除障碍、打破僵局,因情况特殊复杂,出现失误错误的;
⑥存在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或者难以预见的因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造成损失的;
⑦其他失误错误,但工作效果总体上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
⑧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其他可以容错的情形。
其二、《湖北办法》规定4种情形可免责
①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
②在决策实施中已经履职尽责,但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造成损失的;
③在应对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或者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由于情况紧急,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妥善处置,未能完全按规定程序办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④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不予、免予追责问责情形。
其三、《湖北办法》规定3种情形可减责
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②一般性工作失误错误或者轻微违纪违法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③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从轻、减轻追责问责情形。
其四、《湖北办法》规定4种情形不容错
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禁止性规定的;
②造成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等特别严重后果的;
③出现失误错误后不积极整改纠错的;
④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不予容错的情形。
创新点2,建立容错会商机制,责任追究机关可邀请相关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等共同对容错免责事项进行研究讨论,使容错更加科学精准;
a)该办法规定,建立容错会商机制。
b)对情况复杂的容错事项,责任追究机关可以组织召开容错会商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责任追究对象所在单位派员参加
c)必要时可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行业专家等参加,共同对容错免责事项进行研究讨论。
d)会商机制将使容错更精准。
e)对情况复杂的容错事项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对容错免责事项进行研究讨论,为问责机关集体决策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容错结果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创新点3,《湖北办法》被容错免责者将获正确对待。
a)该办法规定,予以容错免责的,可以在下列方面予以客观评价、正确对待:
b)在单位或者个人各类考核评价中,不影响考核评价结果;
c)在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作负面评价;
d)在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以及工资、绩效、奖金评定等方面不受影响;
e)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认定中不受影响;
f)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中,不作负面评价。
g)予以容错减责,受调整职务处理或者轻处分影响期满,能够深刻反省、积极改正的,可以继续提名、平级转任或者提名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表现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列为拟进一步使用或者提拔任用人选。
三、全国通盘来看,有一些容错需求较高的领域
公检法全域,环保,自然资源管理,信访维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旧改棚改,征地拆迁,扶贫与乡村建设是容错需求较高的领域。
在国资国企领域,容错需求较高的属于增头险尾。
险尾:约束,难题,负面因素比较集中的领域,如剥离社会,破产,判决执行,多角债,维稳,三去一降一补,两非两资。中西部地区在这类问题上消耗巨大管理注意力,是历史因素,发展因素,区域发展禀赋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增头:增量,发展,创新因素比较集中的领域,如转型升级,科创,战新,去除卡脖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运作,战略性整合,专业化重组等等。东南沿海地区者增量性领域的容错上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深圳在创投基金领域做了不懈的探索。山东比较有意思的是,同时在险尾和增头上进行了纵深探索。
四、是什么因素把容错机制架空,是的容错机制成了花瓶和装饰品。我们以为有以下11个原因。
第一、没有把容错机制和一司一策授权结合在一起
第二、没有把容错机制和差异化资源配置,考核目标确立,考核评价结合在一起
第三、没有充分的容错文化
第四、没有容错机制建设过程中与出资人,纪委监委的深入沟通
第五、没有把容错和合规管理体系衔接起来
第六、把容错和追责对立起来,没有把容错嵌入到追责中
第七、没有容错认定机制
第八、没有细化的容错清单
第九、没有容错认定投诉机制
第十、没有容错免责会商机制
第十一、没有保护容错者,对容错者本身的容错行为免责的机制
下面简单展开一下:
第一、没有把容错机制和一司一策授权结合在一起。容错机制变成了地市的容错机制,完全照搬省里的容错机制,国有企业的容错机制完全照搬国资委的容错机制,上下一般粗,没有变化,没有细化,没有深化,尤其是上面所提的容错机制,往往具有概括性全局性,但是落在每一个企业里,都应有个性化、场景化、特色化。毕竟每一个企业所面对的风险所拥有的资产所负的责任是不同的,所以第一个当头炮就是既然这场改革所提的是一司一策,那么一司一策最起码应落实在授权的意思一致,以及容错机制的意思一致,仅有授权没有容错机制的一司一策,这还是不到位的。
第二、没有把容错机制和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差异化的治理,差异化的目标制定,差异化的考核结合在一起。是笼统的面对一个国资委系统的几十家国有企业,说一样的话,10个手指一样长。容错机制最大的特点是在制度模糊地带,规则不明朗地带激发主动,积极的干事热情。如果没有和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治理,授权结合在一起,系统的起点和动力上就没有深入融合的能动性,如果再没有差异化的目标和考核,在路径驱动,结果驱动上也会软趴趴。。
第三、没有充分的容错文化。如果每一个事儿都要去因地制宜的临场判断可行与否,去查有没有规定,吻不吻合某一种情形,下一个动作与能不能接下去,是否触发某个制度等等,要每一件事情去搬条条,看杠杠,查章程,问制度之后,才敢行动,处在这样一个强追责不容错的环境中,那么这个干部是会被裹住手脚,干不了重要和突破性的事情。所以要从总体上打造容错文化,要从大的提法,总体的对问题的判断上要有一些大的导向来引导创业干事的热情。三个区分开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容错文化,国资国企还需要把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融合到自身的特点,场景,问题,挑战,任务中来。进一步落实到创投企业、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两类公司,城投企业,公益类企业等等企业的核心责任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中来,融合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平衡中来。
第四、没有把企业的容错机制建设和出资人纪委监委的深入沟通结合在一起。很多地方也出台了雄心勃勃的,甚至颇有创新的容错机制,结果纪委监委不认,巡视组不认,其结果容错落不下来。
第五、没有把容错机制和合规管理体系结合在一起。只讲容错纠错,没有相应的刚性的合规,没有把外规内治统一成一个大的框架,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有一个浙江企业家可以从判决信息中查到他20多次成为老赖,但是在贵州,宁夏、河南、内蒙等多地多次政府进行很高调的合作,各地难道不去进行背景调查,不去征信吗?多次挂在网上的判决却未履行的记录,难道一个地方都没发现吗?
我们要把容错免责和合规管理体系衔接在一起,打通对应起来。容错免责的前提是按合规体系走的所有动作都走到位。
第六、把容错和追责对立起来,没有把容错嵌入到追责中。很多地方认为上有追责,下有容错,容错是去消解追责的压力的,把二者对立起来,但是没有想在追责的细则当中把容错融入进去,使得追责纯粹变成一个很负面的东西,一听追责头就大。
第七、没有容错免责的认定机制。让容错免责空洞化,让容错免责,概念化。具体到一个事儿,如何发起申请,如何收集证据,如何进行判断,如何确定如何免责和我处罚。这个过程既要有公开的流程,又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第八、没有细化的容错免责清单。很多地方只有个区域共性的容错清单,但没有与各个企业集团的个性化结合的细化清单,更不要说子公司孙公司层面的细化清单。因为容错机制不是给上级看的,是给自己干的,尤其是给一线听得到炮火的那些同志们鼓干劲,要和一线的战况,一线的各种复杂的情形深入的结合到一起。
第九、没有容错免责的会商机制。容错不能成为领导的私器,不能成为少数人的闭门决策,必须成为一个播种机,宣传队,容错一件事,传播百千万人,容错机制最重要的是个文化形态,是一种思想和氛围营造,而不是
第十、没有容错处理的没有投诉机制。如果容错处理本身是错误的,没有体现其初心,乃至是被一言堂决定的,被少数人当成结党营私的工具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投诉机制来修正容错机制的运行,使之重回正轨。。
第十一、没有对容错者本身的免责机制,容错者本身不敢容错,不敢担当,那么容错机制就难以推行。
贰
地方国资国企构建容错机制的历程与现状
一、容错机制的五个层次
1. 中央,地方面向全领域的容错免责
2. 特定领域容错免责(如环保,公检法,招商引资)
3. 央省市层面国资系统容错机制
4. 国有企业自身制定的容错机制(与国资委纪检监察机构共同构建)
5. 战新,科创,创投,国际化等央国企子公司制定的更个性化的容错机制
这五个层次比较好理解,我们不做展开。
二、地方国资系统容错机制的五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承接上位办法+向下个性化深化。把全省容错机制办法,及省国资委容错机制办法承接过来,围绕着混改、投资化债、产投、科创、土地盘活,历史问题解决等等重要维度深入探索,形成更结合个性,更结合时代,更结合挑战与任务的个性化容错机制。同打破上下一样粗的做法,做到上有承接,下有个性化深化。
第二种做法:承接上位办法+向下个性化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地的重大问题,重大风险,久久不能攻克的急难险重事项进行重点突破靶向的容错。重点落实到地方国企运营和风险重点,尤其是各地围绕着国企领导人防风化债这两个维度的深化。中西部,尤其东北这类做法比较突出。
第三种做法: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格外突出创造增量的发展维度。围绕国资布局,战新与未来产业,科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新质生产力等维度,形成了面向发展面向国资布局的一个容错机制。东南沿海省市,这类做法比较突出。
第四种做法: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判例+通报+迭代。制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容错机制,但在推行过程当中,不断把全国各地方代表性容错事件,代表性事件的判例拿出来通报,从而构建推行过程当中不断的内外借鉴,融合各种判例,小步快跑式管理容错机制的优化机制。
第五种做法:上海在国资国企改革上,在深刻理解顶层设计和改革意图之后,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每年形成工作重点,以此引领市属国企和区县的工作深化。并对市属企业及区县企业由此生发出来的,各种与经营管理深度结合的个性化,局部性,尝试性,探索性改革持开放态度(其实是鼓励态度),很多改革其实发生在诸多集团公司二三四级公司层面。所以上海国资界就有很多这种怪路子,个性化改革。每当中央出台改革政策时,上海国资界就按图索骥,找到上海市属及区县对应的改革(这种对应,超前的改革很多,很广泛),将之“正名”化,阳光化。很多地方老以为上海改革动手快,殊不知上海改革的特点就是预判中央的预判,延伸顶层设计的落地,深化中央精神即将落实的维度,打提前量,闯改革,走正道。
第六种做法:将容错机制嵌入到各种制度当中,让容错机制普遍化,广泛化,碎片化,全域化。
在容错机制的构建过程当中,推入推动嵌入式制度建设,是一个可行的做法, 如《中共北京市委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规定,严格实施问责同时要注意保护作风正派又敢做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并贯彻“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规定,自贸试验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制度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自主改革、积极进取的环境。《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错误,尚未造成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的,符合规定情形的可以容错免责。这些都是是把容错免责嵌入到了各项重要制度重要的规章条例当中的做法。
202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办法在明确各类追责情形的同时,还详细详细规定了从轻、减轻直至免责处理的适用情形
为容错纠错机制的落地实施提供制度依据。
该实施办法创造性地将容错纠错机制融于追责法规之中,对各种事项、情形、对应标准及容错处置方式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得纪检人员在追责同时能够做到容有据,将对经营投资行为的容错工作落到实处
该办法对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当中也体现了这个思想:1,明确了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保护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有关原则;2,借鉴纪律处分、刑事处罚等关于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从轻或减轻处理”的7种情形和“免除处理”的有关内容。
所以这类办法面上看是有关于追责,但是在它的实施内容里面,把大量的免责、减责容错嵌入到里面,这是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容错机制的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三、大量央国企亟待构建容错机制
1. 各地五花八门的各种到期需要解散的产业基金解散释放出的大量亏损项目在急盼(基金存续期短则五年,长则十到十五年,十八大以来的很多产业基金也该亮亮成绩单了。)
2. 之前大量砸钱式投入的科技金融在期盼
3. 诸多前瞻的创投机构,科创主体在盼
4. 产投集团在盼,卡脖子领域在盼,未来产业在盼
5. 重大并购在盼
6. 纾困后接盘巨大包袱企业在盼
7. 入主原社会资本控股上市公司的国企在期盼
8. 有融资性贸易嫌疑的供应链金融板块在期盼
9. 落实一带一路项目的央企在期盼
10. 拥抱东盟的央国企在期盼
四、山东省国资委出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容错免责清单》把重心放在国企领导人层面
(一)改革创新工作,企业领导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体制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和探索的改革创新事项,其方案制定、决策和实施程序符合规定,但由于缺乏成熟经验或政策调整、市场因素变化等难以预见的客观因素影响,改革创新工作未达预期或造成一般资产损失、影响较小的,区分情况,可酌情减轻或免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资产)转让、投资管理、资本运营等工作中,企业领导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已履行勤勉尽职义务,严格执行有关决策程序,但因不可抗力或政策调整、市场因素变化等难以预见客观因素影响,在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后,仍未达到预期目标或造成一般资产损失、影响较小的,区分情况,可酌情减轻或免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紧急情况下由个人或少数人临时决定的,在事后及时向党委、董事会报告并按程序予以追认后,按期实现预期目标、未造成资产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可免除其责任。
符合前置条件,属于探索性改革创新举措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偏差,但未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均可予以免责。其中适用具体情形又分为战略管控、改革创新、资本运营、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应急管理及其他等7大类24条,涵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各项重点任务。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推进混改过程中,主动与民营、外商企业合资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改革后在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引发矛盾争议的,可予以免责;又如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一定失误偏差的等四类情形也可予以免责。
五、《滨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容错免责清单(试行)》落实和深化山东省清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深化与个性化。
(一)战略管控方面1.在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中,为维护全局利益,大胆履职、敢于作为,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2.在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中,出现探索性失误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3.在重要事项决策、实施和风险管控中,因受宏观调控、行业政策变化、不可预知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影响,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损失的;4.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过程中,因受不可预知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失误的;5.在企业优化整合、改制重组工作中,按预定方案实施完成后,未达到预期效益目标的。(二)改革创新方面6.在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中,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或者政策调整等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的;7.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主动与民营、外商企业合资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改革后在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引发矛盾争议的;8.在推进完善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及市场化选用人等方面,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9.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选用机制,不拘一格大胆和破格使用经营管理人员,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三)资本运营方面10.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业务中,因宏观经济及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一定失误的;11.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所得低于预期价值的;12.在担保、融资等业务中,因宏观形势变化等原因未实现预期目标的。
(四)经营管理方面13.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性开展工作,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14.在合同管理业务中,因宏观经济形势、调查手段受限、信息不对称等影响,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15.营销、物流和贸易等业务中,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先机份额,因市场因素变化等客观原因,造成一定损失的;16.在资金管理业务中,因受财政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资金委发挥应有效益或造成一定损失的;17.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因受政策调整、市场行情变化、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难以预见原因,造成一定损失的。(五)科技创新方面18.企业自主投入研发的技术项目,一定时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19.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优质科技项目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20.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一定失误偏差的;21.承担政府及部门科技研发项目,因客观原因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六)应急管理方面22.在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处置中,临机决断,主动担当揽责,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23.在化解矛盾焦点、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积极破除障碍、打破僵局,引发一般性上访信访问题或者出现一定失误偏差的。(七)其他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有关政策,按规定程序决策、实施的改革创新事项,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的,应纳入容错免责情形。
六、四川出台省属国企《经营投资容错免责试行办法》 突出围绕经营投资,突出围绕核心事项,核心场景的容错免责,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在此之前就已经出台。
该办法旨在鼓励引导四川省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为省属企业合规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明确容错免责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判定标准。《试行办法》规定,容错免责坚持“事业为上、鼓励担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审慎稳妥”和“容纠并举、违规必究”四项原则。重点针对企业在集团管控、风险管理、购销管理、工程承包建设、资金管理、产权交易、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并购、改组改制、境外业务等方面的常规性经营投资事项,以及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治理结构、技术研发等方面有较强探索和较大突破的改革创新事项,逐一明确应予容错免责的界定标准。特别是对常规经营投资事项与改革创新事项、正常决策程序与紧急状态决策程序、完全免责与从轻减轻责任作出明确区分,形成层次逻辑清晰、容易理解和操作的容错免责“总体判定标准”。
明确容错免责管理模式和免责事项清单。《试行办法》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列示“在重要事项决策及实施中”“在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中”“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中”“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在开展投资业务中”“在推进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等经营投资活动的典型表现形式,形成省属企业经营投资16项具体免责事项清单,比如“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严格执行评估和决策程序,依法依规操作,在探索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等方面,因无先例可循或政策界限不明确造成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可纳入免责事项,切实增强容错免责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试行办法》明确了“总体判定标准+具体事项清单”管理模式相关要求,总体判定标准可单独适用,具体免责事项清单不可单独适用,只有在符合总体判定标准的前提下方可适用,此举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成明确预期与合理预判,敢于合规开展经营投资活动,免除后顾之忧。
明确容错免责的运用程序。《试行办法》规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受到追责时,在追责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前,认为符合容错免责情形的,可以向追责机关提出免除或者从轻、减轻责任的书面申请。追责机关的专责机构从事实、理由等方面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调查核实结束后,追责机关的专责机构以事实为根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为准绳,提出是否予以免除或者从轻、减轻责任的建议。《试行办法》要求,四川省国资委要加强跟踪督导,定期评估清单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采取增加、删减等措施动态调整免责事项。
七、《绵阳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容错免责工作规范》则是把容错免责的各种原则场景进一步融合到一系列对于绵阳这个创新之城,产业之城尤为关键的一系列事项与场景中去,注意,这和山东做法相映成趣。
第六条 判定标准
(一)对于市属国有企业在集团管控、风险管理、购销管理、工程发包承包、资金管理、产权交易、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并购、改组改制、境外业务等方面的常规性经营投资事项,在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虽造成了经济损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但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原则上予以免责: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要求,没有违反或者规避有关强制性规定。
2.严格履行通常情况下应当承担的谨慎、注意、审核、合理判断等勤勉尽责义务,不存在明显疏漏。
3.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民主决策程序、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规定。
4.没有违反廉洁从业规定,不存在以权谋私,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二)对于市属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治理结构、技术研发等方面有较强探索和较大突破的改革创新事项,若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已经作出相应规定,即按照本条第(一)款执行。
在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或者虽有规定但太过原则不够明确具体的情况下,虽造成了经济损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但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原则上予以免责:
1.属于缺乏经验、先行先试的行为;或者属于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行为;或者属于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行为。
2.所采取的措施或者具体做法符合改革创新的总体精神和总体要求,主观上出于善意和公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顺关系、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效率等改革创新目标。
3.严格履行通常情况下应当承担的谨慎、注意、审核、合理判断等勤勉尽责义务,不存在明显疏漏。
4.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民主决策程序、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规定。
5.没有违反廉洁从业规定,不存在以权谋私,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叁
地方国资系统及国企如何更好的构建容错机制
一、构建容错机制的十一个抓手
第一、 容错免责机制建设过程中与出资人,纪委监委的深入沟通
第二、 把容错机制和一司一策授权结合在一起
第三、把容错机制和差异化的授权,定位,资源配置,考核目标确立,考核评价结合在一起
第四、构建容错免责文化
第五、把容错免责和合规管理体系衔接起来
第六、把容错嵌入到追责中
第七、容错免责认定机制
第八、 细化的容错免责清单
第九、容错免责会商机制
第十、容错免责认定投诉机制
第十一、对容错者的容错机制
下面略作展开
第一个地方构建容错机制的过程当中,要和出资人,纪委监委要深入沟通。出资人是地方国资系统容错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出资人要登高一呼,要争取通过容错制度获取不亚于先行先试,不亚于重大改革政策,不亚于重大激励突破的能量的容错机制,用容错机制刺激地方腾飞。请注意,越是发展中,欠发达地区,越是要用容错机制弯道超车。格外注意:
1、出资人,组织部,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广泛融入到容错机制的研拟过程中,本着争论的越彻底,共识的越充分的原则,充分讨论研究。
2、不要期望一口吃个胖子,要注意小步快跑,最好每年出台一个容错机制的迭代版本。
3、要结合本地出的很多判例,很多事件,很多舆情,很多社会反映的问题,主观关心的问题,把它一锅煮放到地方2.0版或新出台的容错免责办法当中。
第二、要把一司一策落实在地上,要推动各个企业出自己的容错免责的清单。甚至集团还要进一步给二三级公司授权,让二三级公司出自身的更细化的容错免责清单。
国有资本授权管理机制给与了所有国企企业普遍授权,根据企业的定位与核心责任确定可以进行个性化授权,企业自身的争取与上级特殊事项交办可以导致差异化授权,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国资委还会对国企进行动态化授权调节。这些因素都要融合到容错办法中去,不要搞得授权一大堆,一追责一个准,想讨价还价,想争取个性化却没有相应的容错空间。
越是经营上有挑战,有突破,要上台阶,越需要构建个性化的容错免责清单,越需要把基层各种胆怯,举轻若重,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统揽在手,打开全员谋未来,构筑改革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把容错机制和差异化的定位,授权,资源配置,考核目标确定,考核评价结合在一起。不要把容错免责,局限在呆板的争取个性化对待,失败了之后的宽容。
1. 把容错免责的链条拉开,首先谋划在授权,定位,核心责任确认等环节获得先发优势,获得特殊对待。
2. 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更多资源,更多改革,更多试点,更多被允许的探索,一开始就把企业的自主空间拉开。
3. 考核目标的设定当中,评价的薪酬兑现的过程当中,绩效合约续约与否的应用当中,国企领导人任职的管理上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
4. 容错机制的链条拉的越开,其创新,突破,个性化,深化的空间和作为就越大。
第四、构建容错免责文化。把中央总体的三个区分开来,要针对性,个性化的落实到场景化、时代化、地方化和发展的难题,发展的课题,重大工程项目当中的来。
形成类似五投五不投,八准八不准,四个允许五个鼓励,三大禁区这一类清晰,简明的判断标准,要减少条条框框,强化原则,方针的引领作用。
还应进一步构建董事职业操守及规范,经理人职业操守与规范等,国资系统容错免责事件通报,国资系统追责事件通报等等支撑性文件,
第五、把容错免责和合规管理体系衔接在一起。不要让容错免责孤悬海外,各个部门都不认,要把容错免责进入到合规和法务,内控,风控,审计工作打通。容错免责前移,最前面和任职资格,竞争上岗,班子组阁,经营目标,负面清单结合,最后面和投后评价,追责,离任审计,延续支付,退休后续聘等事项结合在一起。
第六、把容错嵌入到追责,追责必容错。不要单纯的追责和容错,还是要把容错和追责还原到工作场景中去,回归本源,追责是为了促进更科学的决策和责任承担,容错是未来推动大胆开拓,两件事都是为了把事情高质量谋划,高质量实施,必须追求二者,乃至多相关因素的集成。,
第七、形成容错免责认定机制。围绕五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认定机制,(一)申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个人认为符合容错情形之一的,应在启动问责程序后xx个工作日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干部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二)核实。受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对符合容错情形的,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核实,核查了解申请容错人员实施行为的具体背景、目的、过程和后果,在xx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调查报告。对于情况复杂或存有争议的,受理部门可报经同级党委同意后,组织相关人员听证论证。(三)认定。核实结束后,受理部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为准绳,在xx个工作日内作出容错认定结论。对于不符合容错情形的,应在核实结束后xx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一时难以定论的,可以暂缓作出决定,一般暂缓时间不超过x个月,期满后给予结论性意见。(四)反馈。受理部门在容错认定结论作出后xx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五)报备。受理机关应及时将认定结果报同级党委、政府备案。
第八、形成细化的容错免责清单。一开始就把红线划好,坚决不许越矩。(后面会专门展开)
第九、容错免责会商机制。核心就是怎么样公开,民主,高效的认定容错情况与程度。
第十、要有容错认定的投诉机制。投诉机制既要有本级的,理论上还可以向上一级进行投诉。防止容错机制被滥用,误用,错用。使容错机制本身也能很好的促进制度建设,保持制度的先进性与竞争力,获利、
第十一、对容错者的容错。上级容错者越是敢于容错,越有压力,在领导人员限薪+追责的大背景下,很多国企领导人积极性本就有所不足,如果没有对容错者的容错,就是对一个关键因素的失察。
二、如何构建容错清单?
第一、《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正面清单》,与国企管理者处分条例结合
第二、《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负面清单》,划下红线,禁区
第三、《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免责事项与行为清单》
第四、《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容错纠错事项与行为清单》
第五、《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减责事项与行为清单》
第六、《国企经营管理与管理者严格追究责任事项与行为清单》,与国企管理者处分条例结合
略作展开:
第一、正面清单。是最大的氛围及动能营造器,通过哪些事项是需要被简化管理,哪些事项直接授权到企业乃至经理办公会自主研究,哪些事项出资人不再审批,只需报备即可,哪些行为是我们鼓励的,是稀缺并被呼唤的,哪些行为是被倡导且有带动作用的,哪些行为在我省我市我集团范围内格外需要被激励和放大等等一系列穷举与罗列,把国企经营管理正面清单和国企管理者的管理人员的处分条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鼓励的正面清单。
第二、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构成一个天花板,有个地板。通过划下红线,划出禁区,注意负面清单不是越长越多越好,是越短越好。
在正面清单和负面请单之间,理论上就是前提条件许可清单(容错纠错清单,免责清单,减责清单)也进一步和国企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结合在一起。
第三、国企经营管理的免责行为清单。哪些可以直接免责,免责行为要清晰,这些事项可以直接不追究,简化追责程序。
第四、容错纠错清单。要追究,但追究过程有容错。
第五、减责清单。哪些是减免责任事项?
第六、严格追责清单。这和负面清单还不一样,是对顶格处理,严格追究,坚决杜绝,一经发生,严肃处理事项的强调,是经营底线,发展底线,安全底线等三个底线的叠加区。
有很多地方国资委和国企说白老师你这个六个清单太啰嗦了,能不能一个大清单全涵盖呢?其实可以。但我之所以分项来描述,只不过是说我们思考正面清单的时候就专门思考正面清单,思考负面清单的时候专门思考各种禁止项,思考免责清单的时候,直接哪些不追究的,用很刚性的语言可以直接描述安大家心的把事儿说清楚等等。
一件事一件事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清单可以分开想,可以合着出,但是分开想,专门想,一件事一件事情的想,恐怕比你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个玩的时候学学的时候玩恐怕要好得多得多。
三、上级和总部对事项与人员容错,事项和当事人要积极进行减损减亏减失误,二者之间要闭环起来。做好七个环节
第一、定期,不定期进行风险排查
第二、风险管理策略调整
第三、重大风险的应对预案
第四、风险预警,确认,通报,应对制度
第五、风险分散及化解机制
第六、减免,挽回损失行为
第七、风险触发因素及风险责任认定
容错免责是不是就是用肉身去扛,靠上面的负责人敢于给某个事项和人员宽容,敢于替事项和人员担责就可以了。容错免责只是出资人,上级管理者对事项和人员进行积极鼓励的一个出发点。
事项当事人作为责任与风险的担当者,在知道自己受到容错免责办法的保护了以后,要积极的减免损失,防范风险。当事人的积极行为要在前面,上级对当事人的免责在后。落实在7个抓手上。
第一、定期不定期进行风险扫描风险排查。当今企业的经营融合度越来越大,企业不仅受到传统风险威胁,还往往被风险的“交叉感染”所威胁,同时企业的经营情况常变常新,不断的会出新新风险,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产生危害的排序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定期,不定期进行风险在扫描,风险再排查看似过于紧张,但其实是充分的考虑了今天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营风险的特殊性。
第二、根据风险排查的结果,对贵公司的风险策略要进行调整。比如不要面临美西方对我脱钩锻炼,企业还大喇喇的搞各种过于乐观的海外投资海外并购。风险策略要定期调整,到什么山唱什么曲儿。
第三、要对重大风险要形成应对预案,乃至要有备胎计划。不能风险来了,我临时想预案,提前腹中有预案,有b计划c计划,为求战先求败。在战斗之前先想我失败了怎么办?我如何退出?资产沉没风险我怎么化解?
第四、要形成风险预警,确认,通报,应对4个动作的衔接。最重要的是风险预警要有很多预警指标,要有预警触发机制,要有预警的被动触发,还要有预警的主动报告。
第五、风险的分散及化解机制。风险出现要么超出风险预判的情况,要么因种种风险的叠加超过阀值溢出,要么是风险管理措施预案失效。风险出来后,关键是研究分散及化解应对之策在哪里?要么把风险打散成多个小风险后各个击破,要么转移,要么承担,要么对冲,要么经营和驾驭风险,总之,要主动,要有为。
第六、最最重要的是防范,抢救,减免,挽回损失,减小危害性,抑制风险传导和放大的积极准备和应对行为,以及相应的减少,挽回损失与危害的事实与证据固定,这是容错免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上级给你容错,你要积极减少,挽回损失与危害。二者互为表里。
第七、最后复盘风险触发的因素,及其中的风险责任认定。当事人到底占多少,其他因素占多少?
写给未来的话
容错机制将会推动系统越来越灵动,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竞争力。
一个能容错机的强大组织,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能个性化设计冰迭代进化容错机制的组织是具有强大进化能力的。一个很多管理者都关心容错机制,参与其设计与迭代的变革型,将是竞争者的噩梦和创新者最好的家园。
于是,卓越企业战斗在三条战线,宏中微参差影响。
1、用创新与战略规划推动组织跨越式,突变式进化于突破。
2、用变革于管理推动组织脉冲式,渐变式进化与突破
3、用容错推动微小而密集的变异和进化!
交错发生作用,交错影响系统,交错产生蝴蝶效应。
也许其中宏大与细微,刚性与柔性之间的交融,渗透,化学反应是最值得关注的力量,变数与实操抓手。
【全文完】
图源:视觉中国
另请关注,近期华彩即将推出系列线下巡回研讨会,主题如下:
1. 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的落实
2.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治理与党建
3. 新公司法下的集团差异化管控
4. 十五五规划的前瞻思考与五个重大转型
5. 投融资新政梳理,投资管控与防风化债
6.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7. 系统推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工程与市值管理
8. 法务、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建设;
9. 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10. 其他需要的主题。
若您对以上主题感兴趣或有其他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战略、管控(含治理、董监高建设)、风险内控、人力资源的需求,请联系华彩咨询,我们将为您精准打造兼具理论体系性和落地实操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