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家庭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所以买玩具是奢望,买书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的儿童读物是什么,是一本本很旧的小人书,是哥哥姐姐学过不用的旧课本,是小伙伴们互相传递的那一本本不知名的破旧书籍……但是,我们依然读得津津有味,开启了我们的文学启蒙,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现在,儿童的书籍市场是非常火爆的,各种适合孩子的书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茁壮地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书橱里都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但是,家长们却多出了很多的担心。一些细心的妈妈,总是可以从儿童读物里,找出一些对孩子不利的蛛丝马迹。当他们把这些“害处”发布到网上,一大批家长就应声而起,开始清理孩子的书柜,绝对不能让“有害书籍”,污蔑了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看看拥有锐利眼神的家长,都找到了些什么?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里一本叫做《天真妈妈》的图书,因为里面有一些内容引了妈妈们的关注,也纷纷被家长们抛弃。遭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曹文轩推荐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也有著名动物小说家沈溪石的《狼王梦》。《狼王梦》本来就是关于动物的一本书,可是出现了狼群为了争夺食物打架的内容,被家长们判定为,内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不适,认为“少儿不宜”。
网友看到后表示: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给孩子挑选书籍,估计很多孩子都没有书看了。我们小时候,《故事大王》都没有看过几本,基本上只要是有字的书,什么武侠小说、散文诗集、都拿起来就看。也没有看到哪个人因为看了哪一本书就学坏了,也没有孩子因为一本书就心灵受到了伤害和污染。也许并不是孩子的心灵太脆弱容易被污染,而是这一辈的爸爸妈妈太玻璃心了。
父母几乎想要创造真空的、绝对安全的环境把孩子包围起来,对孩子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
父母为孩子选书不用想得太多。
现在已经有很多种适合孩子的读物了,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儿童读物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专门的儿童读物,不过是一些比较经典的书籍,在孩子们之间传看罢了。我在初中毕业之前,就已经读过了四大名著,其中对于《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连续看了好几遍。
我的孩子小时候,我给孩子挑选了一本书叫做《好习惯的养成》,因为我希望他在生活中能够养成一些好习惯。可是,孩子根本就不看,每次我拿起这本书要读,他就跑开去拿别的书了。反而是无意间买的一套《大卫不可以》,让孩子一口气看了一套的“大卫系列”,并且总是叨叨,不想像大卫一样做很多错的事情,小朋友吃饭要好好吃,好好洗澡、在学校也不能胡闹等等。
博览群书总是有好处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读书也是这样的。我们给孩子挑选书籍,尽管有的时候父母都是精挑细选的,但是不一定能入得了孩子的眼。有时候,我们无意间买的书,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就像有的山珍海味虽然很贵,但是有的人就是不爱吃,粗茶淡饭却格外香甜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只要是大方向对的书籍,我们都可以放心让孩子拿来读,不用因为孩子读什么样的书而太纠结了。
一些书籍的内容,看似不好,但是不断成长起来。
书籍不一定都是积极向上的,里面肯定也会有一些反面的人物和事件。就比如,我曾经给孩子买过一本关于儿童安全防范方面的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有人敲门,儿子总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清楚是谁来了,然后再去开门。一些书籍把生活中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给孩子看,我觉得这恰恰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孩子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好的、坏的并存,才能对孩子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我们如果把孩子的思想管理得像一个无菌的环境一样,他长大了到了社会中去,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只要内容是健康无害的,我们让孩子读什么书,让他从书里了解这个世界,比让他去现实中去碰壁,大概会更好一些。
父母给孩子选书的捷径:看作家、看出版社。
正规的出版社,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的书,他们都会比较专业地把关和初选,然后才会发行上市。另外,有好的作家,才会有好的作品。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大多还是值得孩子一读的。
书籍、网络、社会、家庭,孩子在不同的环境里,接触不同的信息影响,成长的过程就是有对有错,向着对的方向去努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