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踢出中国市场!垄断中国市场30年,却扬言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唐唐视野商业说 2024-09-05 01:31:1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丨唐唐视野编辑丨唐唐视野引言:

甲骨文曾经风光无限,现在却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真是风水轮流转。2019年,它宣布关闭中国研发中心,裁员900多人,这一幕像极了“王者落幕”。面对中国科技巨头的崛起,甲骨文的所有尝试都像是在给自己挖坑,最终自食其果。

2019年,甲骨文宣布关闭中国研发中心,裁员900多人,这不仅是一个公司决策,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曾几何时,甲骨文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数据库技术几乎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的核心行业。然而,随着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甲骨文的市场份额急剧缩水。为了挽回颓势,甲骨文尝试过多种策略: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加大技术投入、推出新的产品服务,甚至在业务领域上进行调整。但这些努力并未带来显著成效。最终,甲骨文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市场份额被蚕食、技术优势不再、合作关系破裂。决定关闭中国研发中心,似乎是甲骨文的一种无奈之举,但更像是其在中国市场“失利”的自我证明。这样的结局,除了自作自受,还能说什么呢?

1.为什么甲骨文曾经是中国市场的王者?

1998年,甲骨文闯入中国,凭借数据库技术横扫一切。彼时,中国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甲骨文,这个美国科技巨头,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上的“大佬”。从政府机关到银行、电信,再到能源领域,几乎所有重要部门都用上了甲骨文的数据库。

甲骨文的技术可不是“纸老虎”,它的数据库系统以高效、稳定著称。那时候,中国本土企业还在技术的边缘徘徊,能有这样一个“外来猛兽”给整个市场带来技术革新,自然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甲骨文还跟中国多家企业签订了“独家协议”,让其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光是2003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3亿美元,占据了中国数据库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可以说,甲骨文的存在,简直像是给中国信息化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家公司的影响力有多大?看看中国各大银行、政府部门的IT系统就知道了。几乎所有的数据核心、交易处理都在甲骨文的系统上运行。甲骨文还在2006年成立了“中国甲骨文研究院”,进一步深化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其技术渗透的深度和广度,让其他竞争者望尘莫及。

2. 甲骨文真的如它所言“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甲骨文进军中国后,坐上“头把交椅”就开始摆谱,彻底暴露了它的“贵族病”。从一开始,甲骨文就瞧不起中国市场的“土鳖”,还公开宣称绝不培养中国员工,这不是打脸吗?别的不说,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可是“口无遮拦”的主儿,他在多个公开场合扬言:“中国员工再努力,也别指望在甲骨文混上高层。”这话一出,简直像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业界的集体不满。

甲骨文在中国的“去中国化”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不仅在合作中对中国企业百般刁难,还把重要的技术岗位牢牢攥在自己人手里。2011年,甲骨文竟然要求中国联通支付一笔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理由竟是“技术协议执行不到位”。要知道,那时候的中国企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根本无力与这个巨头抗衡。

这种赤裸裸的蔑视态度,不仅刺痛了中国企业的神经,也让整个市场寒心。更夸张的是,甲骨文一度让中国员工承担繁重的技术开发任务,却拒绝将核心技术传授给他们。甲骨文的傲慢操作,最终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也逼得中国企业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誓要打破这个“技术暴君”的垄断。

3. 中国企业是如何“反击”甲骨文的?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上不可一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自从阿里巴巴宣布自主研发数据库后,甲骨文的“好日子”就开始倒计时。2008年,阿里巴巴启动了代号“飞天”的数据库研发计划,领军人物是王坚博士。这不是普通的项目,这是中国企业向甲骨文发起的“技术宣战”。

甲骨文起初根本没把阿里巴巴放在眼里,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公开嘲讽,称中国企业“只会剽窃技术”。可话音未落,阿里巴巴就用实际行动给了他一记“耳光”。2010年,经过数年潜心研发,阿里巴巴推出了OceanBase数据库。测试数据显示,OceanBase的事务处理速度比甲骨文的产品快20%以上。短短几年时间,淘宝、天猫等核心系统全部转向OceanBase,直接甩开了甲骨文。

与此同时,华为、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也不甘示弱。华为的GaussDB、腾讯的TDSQL等国产数据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国产数据库不仅在性能上追平了甲骨文,甚至在数据安全、易用性等方面全面超越。2013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急剧缩水,而国产数据库的崛起速度简直令人咂舌。

4. 甲骨文真的被中国市场“扫地出门”了吗?

2019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荣光”终结。它宣布裁撤中国研发中心,裁员900多人。这一决定震惊了业界,但对于熟悉甲骨文与中国市场博弈史的人而言,这只是个“迟到的判决”。拉里·埃里森曾自信满满,认为甲骨文不可或缺。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崛起,甲骨文的辉煌逐渐褪色。

甲骨文并非没有尝试过“翻盘”。面对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的现实,甲骨文试图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来挽救局面。比如,甲骨文曾与腾讯、华为等巨头接触,试图达成新的合作协议。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是徒劳。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甲骨文不再有依赖。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公司的数据库技术全面赶超,甲骨文原有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地位被彻底瓦解。

裁撤中国研发中心的背后,是甲骨文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技术优势不再,市场份额崩塌,合作关系破裂。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未能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过度依赖技术垄断,不尊重本土文化与员工,忽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甲骨文的致命伤。

结语:

甲骨文的故事给所有外企敲响了警钟。在中国市场,傲慢与偏见只会招致失败。要想在这片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上生存,外企需要摒弃旧思维,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中国企业共进退。这不仅仅是甲骨文的教训,也是所有外企在全球化时代的必修课。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



4 阅读:7760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7:11

    只要核心技术被中国掌握,就没有几个国家能卷的过[笑着哭]

  • 2024-09-30 23:51

    狗屁文章

  • 2024-09-06 17:49

    甲骨文公司从开始就心术不正,一直抱怨中国科技人才太多了,美国公司竞争不赢。而不是抱着友好合作的心态开展运营。

  • 2024-09-27 17:38

    太正常了

  • 2024-09-07 01:23

    旧文

唐唐视野商业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