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话疯传网络:
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扛…
这句话源自两个故事,一个是图中的红衣服老太太,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的住院半个月;还有一个花衣服老太太,儿女花费5000路费回家帮她收麦子…
网友直呼:一模一样,我家里也有这一款老人原来,这样的老人不少,网友纷纷分享自己家里那个“有福不享、没苦硬吃”的老人,让人啼笑皆非:
1、丈母娘喜欢吃剩饭,把剩饭扔了就被骂的狗血喷头。
2、婆婆东西放坏了才舍得吃,感冒发烧舍不得花钱硬扛,扛不住了去医院花2000多
3、跟我老公爷爷奶奶一个样,八十多岁了,还要种稻子种花生种红薯,丰收了又搞不动,每次都要我老公开车回去帮忙收,一次来回费用500块,有时候一个月得回去两三次,一年下来这费用得买多少呀,我老公总说老人要多动动,有事做才能身体好…
4、我婆子妈得了癌症,花了几十万治疗,然后想回乡下疗养,又花了几万块钱把老家的房子装修了一下,在家里养鸡养鸭,甚至还想养猪,还承包了几块田的稻谷,真的是!上个月已经急性肝衰竭走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累的…
5、为了不浪费吃了隔夜西瓜,导致阑尾炎花了一千多…
6、还有更绝的:在家睡个懒觉,就像浪费生命一样
要我说,真是感同身受!我家里老人就是这样,剩菜剩饭过了很久还要吃,身体不好还要回老家干农活,好几个月都歇不过来 怎么劝怎么不听…
这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有人说,还是因为穷,缺钱花,不得已去吃苦。但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也确实有这种情况,却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个人认为,老一辈是一路苦过来的,已经形成了习惯和思维定势,也许他们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甜才完整吧?
有人认为,其实这样挺好的,不停的折腾,你的器官才能不停运转,人老了,一但歇着很容易生病。
可有些年轻人却认为,这只是自我感动式付出,人一旦开始了吃苦,可能就有吃不完的苦。即使没有苦吃了,也可能像他们那样自找苦吃。
每个时代人的思想都会有时代的印记,虽然我们不理解,但要尊重…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时代,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年轻时受的苦,种下了印记,走不出来了,所以才形成现在的“没苦硬吃,有病硬扛”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
但是,没有老一辈人的勤俭持家和辛苦付出,哪有我们现在的潇洒生活,咱们理解不了老一辈的苦干精神,就像老一辈人理解不了为啥我们一天到晚捧着手机,所以我们对老一辈人要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但话说回来,虽然吃苦是传统美德,但吃苦也要量力而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大家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