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雍正即位前的重要支持者,年羹尧和雍正两人“如胶似漆”,关系甚好。
但是在1725年,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病逝仅仅20天后,雍正就下令让年羹尧自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年羹尧自尽后,他的家人下场又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君臣契合康熙三十九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年羹尧高中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任职。不到十年时间,他就升为四川巡抚,掌管一方大权。
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妹妹嫁给时为雍亲王的雍正为妃。

雍正有意夺嫡,年羹尧便成了他手中的利器。在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年羹尧出谋划策,支持雍正,对他建立储君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具体来说,年羹尧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网,为雍正收买人心,争取重要大臣的支持。

可以说,没有年羹尧的帮助,四皇子想要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大宝,恐怕难度会大上几倍。
而年羹尧最让雍正器重的,是他两次出色地带兵作战,立下汗马功劳。
年羹尧立下两次汗马功劳
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当时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突然率军入侵西藏,给西部边疆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康熙皇帝对此高度重视,紧急派遣四川总督康秦率军前去征讨准噶尔军。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前线作战之际,清军中的一部分兵士突然哗变,四川巡抚年羹尧得到这个紧急情况的报告后,毫不犹豫地立即采取行动。

一面派人前去前线传达自己的指令,稳定军心,一面亲自向康熙皇帝请命,请求前往前线指挥平定这次兵变。
年羹尧的果断应对和超前行动,赢得了康熙的赞赏。
康熙看到年羹尧在关键时刻能够临危受命、迅速应对,显然对他这个年轻将领十分欣赏,于是当机立断任命年羹尧亲自带兵入藏,前去征讨准噶尔军。

年羹尧如获重任,立即调动全军积极准备,在西进的路上还特地增设了许多驿站,确保清军的后勤供应。
此举让康熙对年羹尧的才能更加肯定。终于,年羹尧的军队进入西藏境内,和准噶尔对垒。
年羹尧指挥有方,接连取得几场胜利,终于平定了这场战乱。次年,年羹尧胜利归来,受到康熙皇帝的高规格接见。

康熙不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自对年羹尧进行嘉奖和恩赏,还正式任命年羹尧担任四川总督兼巡抚,掌管西南军政大权。
可以说,凭借这次将功,年羹尧彻底稳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成为令各方看重的大将军。

第二次是在雍正初年,青海地区突然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财政拮据,无力运兵遣将远征,这对统治的稳定性构成了极大威胁。
在这危急时刻,年羹尧再次挺身而出,自请出征青海平叛。由于年羹尧已经在先前的征讨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雍正对他也极为倚重。

于是雍正当机立断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亲自率军前去青海,镇压罗卜藏丹津的叛军。
年羹尧全权负责这场征讨,他再次发挥出色的用兵之能。

年羹尧采用计谋周密的行动方案,不仅俘获了罗卜藏丹津的母亲和妹妹,还接连歼灭罗卜藏丹津的主力军。
仅仅两年时间,年羹尧就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成功稳定了边疆局势。
凯旋后的年羹尧,获得了雍正更高规格的接见。他的官职也不断晋升,很快就成为雍正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

“威震西北”的年羹尧,在全国声名显赫,无人能敌。可以说,这两次征讨奠定了年羹尧在军事上的卓越威名,也让他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但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年羹尧逐渐变得骄横跋扈,时常以大势人。他的许多行为都触犯了皇权,引起了雍正的不满。
年羹尧骄横跋扈激怒皇上
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年羹尧在给地方官员的公文中,直接使用“令谕”二字,而没有使用平行敬称,这在礼制上已经明显地暗示他觉得自己级别大于对方。
在军中,各族领袖前来觐见,年羹尧强迫他们必须下跪,且需要提前报备,征得允许方可进入。

这种矫枉过正的作风让本应礼遇的各族领袖倍感不满。
雍正派御前侍卫前去辅助年羹尧,也被他当成下人使唤。这些侍卫本是为帮助年羹尧的,却被如此对待,可以想见他们的怨言。

雍正亲自颁发的圣谕到达,年羹尧不按规矩跪拜接旨,而是坐在桌前傲慢地倾听,然后让副官代为接旨。
这在皇权社会是对君权的明显蔑视。
年羹尧从前线回京的途中,命令各地总督必须跪在道旁迎接,而他经过时连一眼也不看这些同僚,全然没有同为大臣的谦逊礼节。

进京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要下马行礼,年羹尧却不屑一顾,还觉得自己地位比他们更高。
就连年羹尧进京朝见雍正皇帝的时候,见了皇上也不行三跪九叩大礼,毫无臣子的谦逊自重,这种失礼的举动令雍正大为光火。
年羹尧贪婪无度激怒皇上
除了跋扈专横外,年羹尧还极为贪婪,这也引起了雍正的愤怒。
年羹尧凭借掌控西北大权,收入本已十分可观。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选拔官员,形成自己的势力,被称为“年选”。
具体来说,年羹尧利用身为西北大员的便利,收受巨额贿赂以进行人事安排。

例如,山西巡抚赵之垣送给年羹尧珠宝二十万两,请求升迁。再比如,工部郎中岳周也送给年羹尧两万两白银,请求保荐他升为布政使。
只要你出价够高,年羹尧就可以安排你获得提拔。而那些通过贿赂获得官职的人,也必定对年氏忠心耿耿,从而扩大年羹尧的私人势力。

这批官员被称为“年选”,都成为年羹尧的心腹爪牙。这使得朝廷在西北的统治力量被架空,年羹尧成为实际上的西北霸主。
这已经严重触犯了雍正整顿吏治、惩治贪污的政策方针。
一个帝王刚刚继位,急需建立权威。奈何心腹大臣不仅贪赃枉法,还如此嚣张,简直是在皇帝面前刺激挑衅。

起初,雍正还试图委婉劝诫过年羹尧,让他改过自身。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年羹尧已经到了骄奢淫逸的地步,根本不可能收敛。
于是雍正开始设计整肃年羹尧。

他首先换掉年羹尧的心腹,任命自己的亲信进入年羹尧的麾下,同时暗示朝中大臣要与年羹尧划清界限,不要再靠拢。
然后,雍正找准机会,以年羹尧在朝贺词中一个字写错为理由,宣称他“居功自傲”,已经对皇权不敬。
凭此,雍正就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调任他一个虚衔闲职。

年羹尧还不知悔改,到了新的任地之后,仍然我行我素,摆谱架子。这彻底触怒了雍正,于是雍正进一步剥夺年羹尧所有的官职与爵位。
朝中大臣们很快察觉到皇帝的态度转变,纷纷上书检举年羹尧的种种罪行。

1726年1月13日,也就是年贵妃去世后的半个月,议政王大臣、刑部奏上年羹尧大罪九十二款,46岁的年羹尧终于在狱中自尽,就此功败垂成。
而且他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逃过一劫。

年羹尧的正室原本也是权贵世家的千金,还有两个妾室。她们本可以活的安稳体面,却都被发配边疆,在异乡就此终老。
年羹尧的孩子有的被即决处死,有的发配边境充军,再无翻身机会。他的兄弟也被撤职查办,官禄顿失。
一个功高盖主的大将军,就这样因为骄横跋扈而失势被诛,连累家人无一幸免。年羹尧一生,最终不光彩地以家破人亡告终,这就是功败垂成的悲剧。

【1】《雍正上谕内阁》卷九十四:又如青海背叛之时,年羹尧领兵进剿,而隆科多以私怨年羹尧之故,百计阻挠,不顾军国之重务。王在朕前,力言此番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方能迅奏肤功。朕从王言,而隆科多不能从中掣肘,于是青海旋即荡平。
【2】《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99,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十一日条.明清实录数据库 [引用日期2022-05-29]
【3】郑小悠.《年羹尧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4—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