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顶级需求是什么,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屋里涛说 2023-10-08 20:11:30

「所有的哀叹,抱怨,愤怒,都来自于对增长的无能」,

增长,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了吧,

增长其实包括很多,用户增长,产品增长,团队增长,运营增长,个人增长,模式增长,渠道增长,营销增长...每个点拉出来,都能再分出好多点,再细分的每个点,都能讲个一晚上,咱络络,

首先,用户增长,为了好记(强行对称),我当初把它分为两个方向,「引流」和「留人」,用户增长,有且仅有这两个点,

“引流”,就是所谓的引流(更多曝光),拉新(获取新用户),之类的,包括获客, 激活/注册/填表/加好友等求增量的行为,

“留人”,就是所谓留存,包括,付费,复购,裂变/转介绍,分销/代理等基于用户价值最大化利用的行为,

功利的说,就是,找到你要的人他们在哪儿,让他们看见,让他们来,让他们留下,让他们消费,让他们说好,让他们信任,让他们到处说,

那你肯定会讲,这要有一个好产品,才能让他们这样做呀,是的,

首先要有一个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产品,记住,是真实需求,不是伪需求,怎么区分呢,比如,电动牙刷,真(更干净),伪(更方便),咖啡馆,真(空间服务),伪

(喝咖啡),电子烟,真(装逼),伪(顶瘾),生日蛋糕,真(好玩/好看),伪(好吃),名烟名酒名茶,真(社交/送礼/待客),伪(自用)......

需求应该有无数种吧,哪怕是一些很平常的需求,都可能有百万用户,清宫图?倒计时?区号查询?土味情话合集?字数统计?连笔签名设计?BMI计算器?万年历?个税

计算器?歌词类?微博更新提醒?提肛提示器?对了,伟大的抽奖助手,用户数1.6亿多了,

记住,洞察真实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自己臆想用户的需求,而你说要去取 样?市调?抱歉,取样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下回开篇讲取样),取样不足,取样偏差, 将会如影随形,让产品人陷入虚幻的自嗨和颅内高潮,更重要的是,其实用户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伪需求能不能打,能,通过包装和渲染(所谓的微创新),教育用户(教育成本高), 新鲜的用户会为此买单,但是此类产品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甚至消亡,

真实的需求会有一个唯一的,明确的,可量化,能追逐的点可以打,也就是能凝练出一个指标,比如,日活,比如,用户时长,比如,购买频次/使用场景,拿用户时长举例, 很多人觉得讲用户时长很low,克制,但是平民嘛,没啥不可以聊的,拿微信来讲,这个app很好么,确实很好,但是真正绑住你的,让你每天打开几十次的,是你在这个app上的关系链,和工作生活的无数场景,而不是这个app本身,

那么产品增长,就出来了,就是找到这个需求点,这个唯一函数,然后产出更多需求和场景,比如香皂,能清洁就好了,是吧,但是衍生出好闻,清凉,护肤,甚至是减肥 皂?这是一个由供<需,到供=需,的一个过程,记住,这是一个无限游戏,供永远< 需,但无限接近,最健康,刚刚好,有句话叫做,愿我一生,求之不得,我觉得就很有感觉,

这里也可以思考一下黄牛这种生物的存在意义,做电商的朋友也可以想象,更愿意因为缺货下架而跺脚,还是因为没卖完而捶胸,

那你们就会问为什么供>需不好,过剩了嘛,耳熟能详的案例是牛奶倒入多瑙河,为啥倒呢,不能送/降价,因为送/降价会影响需求,据说卡宾之前每年烧掉很多衣服,也不降价,广州每年大量品牌的临期化妆品送掉,也不在专柜打折卖,又比如你楼下的面包店,每天都会扔掉大量面包,比如,互联网产品也有,过度的功能,影响体验...是吧,

再举例,比如医美,比如教育,大量的伪需求涌现,然后业态就乱了,获客成本就高

了,拿线上教育举例,学科课,然后开始,思维课,编程课,声乐课,兴趣课说是打

主需求以外的长尾需求,那么实际上呢,连最大的真实需求,提分,学科,都已经供> 需了,何况花式作死的伪需求,初期的喧嚣过后,用户会冷静,市场会给你几个耳光, 然后生态位的排列,就出来了,

要不,打开appstore,搜索番茄钟,你看看你多少同行在做这个如此小的领域里头厮杀,再搜搜笔记产品,todolist类试试?

蛋糕大,分得人多,蛋糕小,人就少,一样的哇,所以呀,如果是个人想做点事儿,爬虫爬一下知乎,百度问答里头,问最多的问题,有个排行,然后筛选一些自己能做的, 长期做下去吧,会有势能出来的,

比如?选择做一个盒子,也就是工具箱,里头包含着无数种小需求,每个需求者都能循声(搜索)而至,长久的被看见,被传播,

其实呀,说一千道一万,人们本质的需求就两点,1,让生活更好,2,提效降本,

有很多朋友问我,需求会不会变啊,其实呀,与其关注变化,不如关注有什么是不变的,

不变的肯定是衣食住行啊,

比如,教育,医疗,餐饮,家装,大健康,汽车,房产,保险,医美,生命科学,零售,泛娱乐等等,

我们再扯扯,变和不变,很微妙,

不变的肯定是需求,任何行业,供永远小于需,但是无限趋近于供等于需,这就最健康的,在这个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不影响总需求前提下,同一需求的变体,比如,星

座,塔罗,情感咨询,倾听类产品这些没有也行吧?甚至我认为,苹果手机,本身就

是硬生生多出来的需求,因为很美很颠覆,很自我实现,

完了,我朋克文青发作,感觉有一个很美的画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胞状物,咕噜噜咕噜噜,滚动,然后啪一下,分成了两个,其中一个长得好奇怪,然后这两个继续咕噜噜滚动,又啪的一声,可能炸了,又或者多一个,又或者回去合成了新的一个,

某些时候,变就是不变,md,拗口,能理解么,变这个事儿,本身,是不变的,比如, 硬件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的趋势,就是真正的趋势,这个是不变的,屏幕更大,网速更快,流量更便宜,这意味着什么呢,信息载体的迁移?社群社交大利好?精神世界的丰盈可能将由游戏来实现?不懂,但可期,

另外,系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了解下,

比如电商,它只是零售的一部分,线上多了,线下就少了,这是零售系统里头的结构性调整,这是变,还是不变呢?

理解了吧,不变的肯定是本质,人性的东西,

比如,让人们的生活过的更好,更舒适,更快乐,更长寿,更健康,更美丽......

比如,生物行为的底层逻辑,“提效降本”(读三遍,背起来),更方便,更快,更有利,更便宜,更确定,更高效,更安全......

起因是这样的,一直觉得赚钱是一个复杂事件,有多个影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心理、情绪,这些「务虚」层面的问题,

我们还会遇到,其他一些「务实」层面的问题,比如 ——

如何提升商业敏感度,发现身边的隐藏机会?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克服人性,提高自驱力?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项目?

……

只有虚实结合,两者都做好,才能让赚钱这个复杂系统,正常运转起来,

反之,缺少任何一个,这个系统都没法正常运转,

只「务虚」,不「务实」,就会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只「务实」,不「务虚」,就会心力不足,半途而废,

诸君,共勉,

0 阅读:11

屋里涛说

简介:我是杨涛,十八年互联网人,持续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