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作为波罗的海小国,近年来在反华道路上动作频频,堪称反华急先锋。
一,主要体现
- 严重干涉台湾问题:立陶宛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代表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致使中立关系急剧恶化.
- 无端指责抹黑中国:其政客频繁借所谓“人权”“民主”等问题,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妄图误导国际舆论,给中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 紧跟美国反华步伐:立陶宛对美国存在严重的“安全依赖”,试图通过反华举动取悦美国,获取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支持与庇护,增强自身在欧美阵营中的地位.
- 破坏中欧合作大局:在欧盟内部,立陶宛常扮演破坏者角色,在中欧班列等涉及中欧合作的项目中制造障碍,干扰中欧正常经贸往来,损害双方共同利益.
不过,立陶宛的反华行径并未给自身带来好处,其国内经济因中立关系恶化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面临出口受阻、濒临破产的困境,这也说明其反华行径是不得人心且违背历史潮流的.
二,虽如此,它却频繁挑衅中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外部因素
- 美国支持:立陶宛与美国渊源深厚,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立陶宛就曾提供援助。美国一直支持立陶宛发展,如今立陶宛为讨好美国,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企图通过挑衅中国来展示其对美国的忠诚,赢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
- 欧盟影响:欧盟内部存在分歧,立陶宛等中东欧国家综合实力较弱,对俄罗斯抱有敌意,更依赖北约及美国的安全体系,立场亲美。立陶宛企图通过挑衅中国等行为,刷存在感,提升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绑架欧盟对华政策.
自身因素
- 战略误判:立陶宛低估了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的决心和能力,也高估了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挑衅中国来获取利益.
- 国内政治因素:立陶宛国内存在民族主义情绪,部分政客为了塑造“不屈服于强权”的国家形象,凝聚民心,转移国内矛盾,采取强硬外交立场,挑衅中国等大国.
- 经济利益权衡:立陶宛认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规模小,恢复与中国关系所获利益有限。相比之下,在“援俄”等议题上讨好西方,能得到更多经济军事援助,捍卫自身战略安全,因此选择挑衅中国.
历史及地缘政治因素
- 历史记忆:立陶宛曾长期受沙俄殖民统治,对俄罗斯有深深的戒心和恐惧。在其认知中,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因此对抗中国被视为对抗俄罗斯的延伸,以此向西方国家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忠诚”.
- 地缘政治:立陶宛处于北欧与东欧交界处,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通道,其境内的克莱佩达港是重要枢纽,且作为北约成员国,对立陶宛来说,其战略位置使其认为有一定的地缘政治资本,可以在大国之间进行一些冒险的外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