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袆衣引发的风波,历史上杨妃真是唐太宗的弟媳吗?

纵横点 2024-09-05 17:39:50

古装大剧《风起霓裳》原名《大唐明月》,是以大唐王朝为历史背景的,而该剧剧名中的“霓裳”也很有讲究,一看就有鲜明的唐元素,因为唐玄宗创作过有名的乐曲《霓裳羽衣曲》,所以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剧情的设定就在唐朝,“霓裳”是神仙衣服的意思,故事里所有的风波都来源于制衣事件,因此用“风起霓裳”也是恰如其分。

热播剧《风起霓裳》里的唐太宗

《风起霓裳》的故事源于一件袆衣,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件袆衣的制作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风波和惨案,也改变了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件袆衣,完全是尚衣局的人献殷勤的产物,因为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仙逝,后宫一时无主,而杨妃是当时被认为极有可能掌管后宫的人选。

《风起霓裳》的故事因袆衣风波而起

剧中尚衣局的人因为之前怠慢过杨妃,因此就想在杨妃确定被立为皇后之前,就提前制作一件册立皇后大典所用的袆衣来讨好她,这是尚衣局内部的自作主张,而女官卓锦娘一心想成为“大家”,就颇有野心地接下了这制衣任务,但是所制袆衣根本达不到要求,为此她到民间逼迫自己的师傅“天下第一针”安氏出手,安氏为了自由和女儿答应帮她修改袆衣。

卓锦娘是《风起霓裳》中的大反派

袆衣改好并呈现到杨妃面前之时,她本人也是被震撼到了,安大家的绣工针线的确是一绝,女人毕竟都喜爱华美的衣服;但天不遂人愿,太宗这个时候到后宫看到了这件皇后袆衣,他本无意再立皇后,看到杨妃竟然提前准备,有上位之心,便大发雷霆,怪罪下来,杨妃欲以死明智,事情就这样闹大了,卓锦娘为了撇清关系,迅速“甩锅”,陷害了自己的师傅安氏,安氏因此被逼自杀,而安氏之女库狄琉璃就此成为孤儿,命运也由此改变,但精湛高超的制衣技艺她却已经了然于心。

《风起霓裳》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大唐时代

故事中卓锦娘是彻头彻尾的大反派,正因为她自不量力的制作袆衣,才引发了这冤案,才酿成了这惨案,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安氏确实很无辜,拥有举世无双的技艺竟然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而这件袆衣本来是送给杨妃的,正因为要讨好她,才出现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有这个杨妃的存在吗,她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媳”这又是真的吗?

《风起霓裳》里的杨妃

历史上确实有杨妃这个女人,其实《风起霓裳》中也提到了,杨妃原来是齐王李元吉的妃子,也确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媳”,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元吉之后,便纳了齐王妃,她便是杨氏,这是符合历史的,也确有典籍记载。

影视剧中的唐太宗与武媚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极有作为的帝王,一生妃嫔众多,子嗣众多,长孙皇后是太宗挚爱,而后宫的“太宗四妃”也极为有名,是按照“贵淑德贤”为序而封,也就是妃子的封号里会有此四字,这并非是特指哪四个妃子,而生前身后获得过这些封号的有杨贵妃、韦贵妃、阴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等,这些后妃们又为太宗生下了十四个儿子:

“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阴妃生庶人佑,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韦妃生纪王慎,杨妃生赵王福,杨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蒋王恽,后宫生楚王宽、代王简。”

唐太宗李世民与杨妃

其中生下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就是《风起霓裳》中出现的杨妃,需要注意加以区别的是,太宗李世民还有其他两位杨妃,一位是杨贵妃,她可不是后世玄宗的那位杨玉环,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便是她所生的,永徽元年这位杨贵妃还被封为了“赵国太妃”。另一位杨妃则是隋炀帝之女,她为太宗生了第三子吴王李恪、第六子蜀王李愔。

唐太宗李世民与曾是李元吉王妃的杨氏

《风起霓裳》中的杨妃在历史上被提到的时候往往是杨氏,而不是杨妃,因为她最终被太宗李世民所抛弃,并不被承认,因此称呼杨妃并不太准确。

杨氏在历史上通常被称为“齐王妃”、“海陵王妃”、“巢王妃”、“巢剌王妃”等,这些称号的获得都因为她曾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

影视剧中的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封齐王,大哥是太子李建成、二哥是太宗李世民、三哥是李元霸,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人物,这哥们四个都是太穆皇后窦氏所生,也皆是勇武之英雄,但在权力的争夺过程中,李元吉是太子李建成一派,他帮助李建成多次暗害李世民,李世民随后便在武德九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唐太宗对于自己的嫂子、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没有明显占有,而对于自己的弟媳齐王妃杨氏却堂而皇之纳入。

热播古装剧《风起霓裳》剧照

太宗贞观年间,为了安抚皇族宗亲,李世民赠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巢王,给他的谥号为“剌”,对于纳入杨氏,也有拉拢之意,所以太宗与杨氏之间,其实更像是一种情人姘居关系。

《风起霓裳》里的武媚娘

游牧民族有“收继婚”的习俗,比如匈奴、突厥等往往父死,子娶后母,兄死,弟娶其嫂;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就曾嫁给过匈奴祖孙三代单于,而隋唐皇帝身上都有鲜卑胡人血统,当时离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并不久远,可能到了唐朝依然有这种风俗,所以太宗纳杨氏这件事,在当时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并且也为社会所接受,而纵观大唐有朝一代,风气也是比较开放与宽容的,在种种原因之下,太宗李世民就这样纳了自己的弟媳杨氏。

影视剧中的大唐后宫之杨妃

根据记载,杨氏极有可能为李元吉生下过子嗣,但是李世民将李元吉的后代都给杀掉了,其中极有可能就包括杨氏为李元吉所生之子;但封建时代,一介妇人,身不由己,命运也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委身给李世民,对于杨氏也算不错的归宿。

在历史上,唐太宗确实考虑过立杨氏为皇后

在李元吉被杀以后,一开始杨氏跟李元吉的其他姬妾等是住在一起的,地方非常拥挤而狭窄;因为是罪臣之妇,所以各方面的居住条件自然是很差的,后来杨氏被李世民相中以后,很得宠爱,并为李世民生下了第十四子李明,封为曹王,他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

热播剧《风起霓裳》剧照

杨氏可能的确是姿色过人,又能讨得太宗之欢心,《风起霓裳》中关于她可能被立为皇后的传说,其实所言不虚;在历史上,唐太宗的确有立她为后的打算,可见对她的宠爱与认可;但是立后的事因为著名谏臣魏征上书“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而被阻止,这是魏征用春秋秦穆公女儿怀嬴多次嫁人的典故来警醒太宗,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李世民听后便立即作罢,并没有把封后事宜真正付诸实施。

“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

《风起霓裳》里的唐高宗李治

在放弃封杨氏为后以后,太宗李世民再也没立任何人为后,为帝一生,也只有文德皇后长孙氏唯一的皇后。对于杨氏,太宗的处理也比较绝情,生前他就下令在其驾崩后,不允许杨氏陪葬昭陵,不承认杨氏曾是自己妃嫔的事实,可见对于杨氏曾是齐王李元吉的妃子,他还是介怀的,并没有从心里原谅和接纳杨氏,对她从未有真正的信任,等于是彻底抛弃了杨氏。

在历史上,唐太宗纳入了曾经是自己弟媳的杨氏进宫

而贞观二十一年杨氏就先于太宗而逝,太宗在两年后的贞观二十三年驾崩,所以在《风起霓裳》剧情中,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生病,杨妃还在世,并侍疾,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此外,在剧中还出现了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担心太宗安危,意欲取代太子李治伺候太宗的情节,这展现了他想争取皇位的野心。

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李治

对于曹王李明,在历史真实中,他对于太子晋王李治其实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李治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虽然是第九子,但是为嫡出;而李明是原来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所生,其出身境遇跟李治没有可比性,而且历史上太宗李世民还直接把曹王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当儿子,也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规矩中,李明都不算是太宗的儿子,而是曾经齐王李元吉的儿子,可见唐太宗对于这个儿子并不待见,而一切都是因李元吉而起,因杨氏而起,李明实际上只是“背锅”的。

在《风起霓裳》中,大唐士族子弟的装束

在真实历史中,李明于贞观二十一年才被封为王,而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李明那个时候实际才六七岁,也并不像《风起霓裳》中展现得那样,已经是翩翩青年。历史上的李明在高宗年间,还被卷入到了侄子李贤策划的谋反中,所以被降爵成为零陵郡王,在武则天大杀宗室的时候,他也没有幸免于难,被黔州都督谢佑所逼杀,后来武则天死后,李明才被恢复了曹王爵位,并陪葬了父皇的昭陵。

影视剧中的大唐后宫女官

儿子的一生命途多舛,杨氏的一生更是厄运不断,先是丈夫李元吉在政变中被杀,让她成为浮萍,基本的生存保障都失去了,被李世民相中纳入,又没名没分,儿子还被过继给了罪人前夫李元吉,杨氏的封号更是因为李元吉的封号而不断变化,从齐王妃、海陵王妃变到巢剌王妃,可就是不算太宗的正式妃子,而仅仅算是个姘居厮混的情人,她死后也不被允许葬在昭陵,这种明显的被抛弃和被藐视,说明了杨氏真是不折不扣的可怜女人。

影视剧中的大唐后宫妃子

封建王朝的女人,往往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经常会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们的身世如雨打浮萍一般,她们更是没有什么话语权,那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生的悲哀,而杨氏只不过是古代万千无辜女性的代表罢了。

纵横点原创历史文章,喜欢就请点上方的关注吧,谢谢支持!

0 阅读:13

纵横点

简介:人文历史寻迹,古典名著解读,影视传奇回味,尽在纵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