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神经损伤患者的潜在危机
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而言,压疮堪称康复之路上的 “隐形杀手”。由于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常常受损,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却难以察觉,这就为压疮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压疮一旦发生,首先带来的便是疼痛,这种疼痛会随着压疮的发展逐渐加剧,让患者苦不堪言。本就行动不便的他们,还要承受肉体上的折磨,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而且,压疮会严重延缓康复进程。身体的局部创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来修复,这会分散身体用于神经损伤修复和整体康复的资源,使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延长,康复训练也难以顺利进行。
压疮还极易引发感染,一旦细菌侵入破损的皮肤组织,就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如蜂窝织炎。若感染控制不佳,细菌进入血液,还会导致败血症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此外,感染还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预防压疮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至关重要,是保障他们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神经损伤为何易引发压疮
神经损伤之所以容易引发压疮,主要与运动和感觉障碍密切相关。当神经受损后,其所支配的肌肉会失去神经的控制,导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比如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瘫痪,无法自主翻身、移动下肢;脑部神经损伤的患者,也可能因肢体运动不协调,难以完成自主变换体位的动作。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身体局部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骨突部位就会持续受到身体重量的压迫,使得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也难以排出,从而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
同时,神经损伤还会导致感觉障碍,患者对压力、疼痛、温度等感觉变得迟钝甚至完全丧失。正常情况下,当身体某部位受压时,我们能及时感知到不适,并通过调整姿势来缓解压力。但神经损伤患者却无法及时察觉这种压迫,即使局部组织已经受到损伤,他们也浑然不知。比如一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脚部神经受损,即便鞋子过紧对脚部产生压迫,他们也可能毫无感觉,长时间如此,就容易在脚部形成压疮 。这种感觉缺失使得患者不能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进一步提高了压疮的发生率。
预防压疮的实用策略
了解了压疮的危害以及神经损伤与压疮的关联后,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 —— 如何有效预防压疮。其实,预防压疮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预防策略。
(一)体位管理
定时翻身堪称预防压疮的 “黄金法则”,就像给身体的血液循环按下 “重启键”。每 1 - 2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能让受压部位的组织有喘息的机会,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比如,很多卧床的神经损伤患者,通过严格按照这个时间间隔翻身,大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几率。
在体位选择上,30 度侧卧位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体位能巧妙地分散身体重量,让压力均匀分布,避免骨突部位承受过多压力。就好比给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安排了合适的 “座位”,谁也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 “喊疼”。为了达到更好的减压效果,还可以借助一些减压设备,气垫床就像一张充满弹性的云朵床,能根据身体的曲线和压力分布自动调整,让全身的压力都能得到有效分散;减压坐垫则是轮椅使用者的好帮手,坐在上面,臀部和坐骨部位的压力瞬间减轻,仿佛给这些容易受压的部位撑起了一把 “保护伞” 。
(二)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工作,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 “防护衣”。定期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和骨突处,能及时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汗液,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当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时,要第一时间清理排泄物,并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局部皮肤,然后轻轻擦干,让皮肤时刻保持干爽。
在清洁用品的选择上,一定要温和无刺激,就像给娇嫩的皮肤做 SPA 一样。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它们可能会像 “小刺” 一样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用力擦拭皮肤也万万不可取,这就如同用砂纸打磨皮肤,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变得脆弱易损。为了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可以在清洁后涂抹适量的润肤霜,给皮肤补充营养,让它时刻保持水润健康 。
(三)营养支持
营养在预防压疮中扮演着 “幕后英雄” 的角色,它为身体提供修复和抵御疾病的能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蛋、牛奶、鱼肉、豆类等,就像是身体的 “建筑材料”,能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增强皮肤的抵抗力;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像一个个 “小卫士”,参与身体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就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它们,能让身体和皮肤都充满活力。
对于吞咽困难的神经损伤患者,补充营养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将食物打成细腻的糊状,便于吞咽;也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它们经过科学配比,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为预防压疮提供充足的 “弹药” 。
(四)器具选择与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使用那些可能成为 “隐形杀手” 的器具,过紧的绷带会像 “紧箍咒” 一样勒住肢体,阻碍血液循环;不合适的夹板也会对局部组织造成压迫,增加压疮风险。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则能成为预防压疮的得力助手,助行器能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减轻身体局部的压力,就像给患者的行动加上了 “助力器”;轮椅的设计如果符合人体工程学,能让患者在乘坐时更加舒适,减少臀部和背部的压力 。
日常护理要点与误区
(一)日常护理要点
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有许多细节不容忽视。选择柔软舒适的床单,就像给皮肤铺上了一层温柔的呵护。床单要时刻保持平整,避免出现褶皱,因为哪怕是小小的褶皱,也可能成为皮肤的 “隐形杀手”,长时间摩擦皮肤,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 。病房环境也很重要,温度保持在 22 - 24℃,湿度控制在 50% - 60%,这样舒适的环境能让患者身心愉悦,也有助于皮肤的健康。
患者自身也不能 “躺平”,要积极配合治疗,这是预防压疮的内在动力。适当进行康复锻炼,简单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练习,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就像给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注入了活力,让它们能更好地抵御压疮的侵袭。
(二)常见误区
在预防压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很多人认为按摩可以预防压疮,觉得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但实际上,对于已经有压疮风险或初期压疮的患者,不当按摩可能会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因为此时皮肤和皮下组织已经比较脆弱,按摩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微小血管破裂,进一步破坏组织的完整性,就像在脆弱的伤口上撒盐,让情况变得更糟 。
还有人喜欢使用环状垫圈,认为它能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然而,环状垫圈会使垫圈周围的组织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反而增加了压疮的发生几率。这就好比给身体的血液循环设置了障碍,让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动,导致局部组织缺氧,更容易引发压疮 。
家属与患者的携手行动
预防压疮,不仅是患者个人的战斗,更是家属与患者携手共进的旅程。家属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 。
家属要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协助患者翻身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每一次的翻身,都是对患者皮肤健康的守护,能有效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在协助翻身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就像对待珍贵的易碎品一样,避免生硬的动作损伤患者的皮肤。同时,家属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皮肤状况,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仔细观察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破损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哪怕只是轻微的变化,也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寻求专业的建议和处理方法 。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措施是预防压疮的关键。要增强自我护理意识,把预防压疮当成自己的日常任务。比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尝试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简单的抬腿、抬手动作,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虽然这些动作看似微小,却能为预防压疮发挥重要作用。患者还要学会自我观察皮肤状况,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压的部位,定期查看,做到心中有数 。
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至关重要,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关爱与支持。家属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无论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是心理上的压力,都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回应。患者也要及时向家属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配合,共同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 。
早重视,早预防,早受益
神经损伤患者预防压疮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持久战 。从体位管理到皮肤护理,从营养支持到器具选择,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患者能否远离压疮的威胁 。
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将这些预防措施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不要等到压疮发生了才追悔莫及,早重视、早预防,才能让患者少受痛苦,早日回归健康生活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神经损伤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压疮防护墙,让他们在康复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