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才女从市井烟火里截取春光,花苞颤巍巍似要诉说早春私语。这般细腻非贵妇赏花,倒似女儿家将整个汴京的春意,都藏进绣帕包裹的羞涩里。
02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宋·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燃般红艳的樱桃簇拥绽放,照亮了一架如雪的荼蘼,稼轩笔下樱桃似烽火,荼蘼如降幡。这一组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描摹出江南之景的美好,也是是英雄暮年独酌时的幻视,春色愈浓,愈显出剑鞘里锈蚀的叹息。

03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宋·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梅树枝头稀疏分布的花朵脉脉含情,在淡远的天空背景下,云朵悠然来去间,几枝洁白如雪的梅花犹如天边的写意,勾勒出孤高傲世的意境。石湖居士写梅如写禅,数枝疏影便成天地文章。梅香渗进宋人笔墨,自此丹青里的留白都带着冷冽清气。
04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宋·李清照《怨王孙·春暮》
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李易安暮春独步,梨花浸月的光景里藏着词人最深的孤傲。这银辉不似人间物,倒似从《金石录》残页里渗出的泠泠清光。

05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于良史在山夜完成两桩盗取天机的壮举,捕月留香。这般僭越竟得春山默许,原来诗心至诚处,草木都愿作同谋。
06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宋·姜夔《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荷花倒映水中,船桨在花影中划动,泛起了阵阵波纹,竟有丝丝凉意。白石道人夜泊寒江,将羁旅愁思凝作词中琥珀。红衣褪色的倒影里,晃动着南宋残山剩水最后的温存。

07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元·陈孚《江天暮雪》
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只自在漂流,被厚厚云层笼罩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陈孚摹写江天暮雪,孤舟蓑笠化作水墨点厾。这空濛非是避世,实乃文人将天地纳为胸中沟壑的气度。
08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宋·张榘《青玉案》
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在荒村路上拾取零落的晨光,霜痕月屑皆是光阴的碎银。这般行色匆匆的赶考人,何尝不是另一个版本的寒江钓叟?

09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元·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吴西逸秋居图卷里,醉客扫云踏月的狂态,竟与魏晋名士扪虱而谈的气韵暗通。星斗落满青衿时,方知天地为衾枕的豁达。
10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唐·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山间的月亮并不知晓心中的思绪万千,水风只顾吹落眼前的花朵,碧空中云彩也随之摇曳生姿。飞卿词中的恨意如藤蔓疯长,山月水风俱成无情看客。这迁怒天地的痴态,又似晚唐文人对着崩裂的盛世发出的无望诘问。

11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五代十国·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千里江山笼罩在深秋的寒色中,遥远而苍茫,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在芦花深处,悠扬的笛声穿透月色,在高楼上回荡。李后主梦回江南,孤舟笛韵里浸着故国冰凉的月色。这隔世的苍凉,让汴京的囚徒在词中重建了金陵的倒影。
12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我独坐在山馆之中,目测满地飘零的桐花如雪般覆盖了一地。元稹对桐花自语,落英铺就的信笺上写满无人接收的思念。中唐的月光透过窗棂,将诗人的孤独拓在曾峰馆的砖墙上。

13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唐·白居易《船夜援琴》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乐天夜泊抚琴,却发现琴声竟会惊破天地的大寂。这领悟让他收拢琴弦,从此只弹拨心湖的涟漪。
14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宋·陈亮《虞美人》
黄昏时庭院里柳枝飘摇,寒鸦啼叫。还记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曾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陈亮在虞美人词里埋藏往事,梨花与明月凝固成永恒瞬间。这记忆的琥珀,折射着南宋志士铁甲下的柔软。
15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清·苏曼殊《本事诗》
穿着草鞋拿着破钵,无人相识,曾经多少次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苏曼殊以袈裟裹挟红尘,樱花桥上的足印是情僧留给乱世的偈语。这自问没有答案,如同他永远在出世入世间摆渡的灵魂。

16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宋·黄庭坚《诉衷情》
渔翁归来的时候已是水寒江静,只见满目青山明月当空。月下悠然归舟,载着比月光更清澈的禅意。这意境非是逃禅所得,而是将宦海风波沉淀后的澄明。
17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宋·李清照《浣溪沙》
徐徐晚风吹拂着庭院的落梅,淡淡的云层来回飘荡,半遮半掩的月亮挂在夜空。易安暮年词笔愈见瘦硬,落梅淡月织就的寂寞,竟比《金石录后序》的泣血文字更摧心肝。
18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其七》
我自认为我的心中没有一件烦心的事,在湖边看见一条小鱼在层层的绿萍中跳出,跃出水面。湖上寓居,小鱼跃波的刹那照见本心。禅机不假外求,正是文人将案头山水化作真山水的觉悟。

19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东坡初夏词如青绿山水,荷翻榴燃的生机里藏着贬谪者的豁达。这赤子心性,让黄州惠州儋州的苦楚都成了画上闲章。
20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春日的杏花雨沾湿衣裳却并无凉意,杨柳风吹过脸颊倍感温柔不寒。志南和尚绝句打通五感,把春风写成可触可感的实体。这分毫把握的功夫,非诗僧不能为,如同以苇杆丈量江海。
21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寇准《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寇准暮春词里的青梅,酸涩里带着未熟的希望。这意象让晚春愁绪有了出口,落红不是终点,青果已在枝头酝酿来日。

22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宋·张先《天仙子》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张先预感落花满径的宿命,却以冷眼旁观。这先知般的叹息,是词客对无常最优雅的妥协,既然留春不住,且收残红入砚。
23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现代·吴藕汀《小满》
白桐树的叶子已经落光,露出了破旧的屋檐,让人不禁担心,以后每年梓树开花的时候,这景象会不会也变得萧条起来。吴藕汀小满诗暗藏时序焦虑,桐花谢幕的忧伤里,梓树新花已悄然酝酿。这更迭之叹,让现代诗人与唐宋先贤在节气里重逢。
24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徐俯《春游湖》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徐俯春游截取戏剧性瞬间,断桥孤舟的构图暗藏生机。这巧思让人想起宋人册页,总在留白处藏着欲说还休的余韵。

25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清·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江面水已结冰不再流动,水面下的鱼儿藏在梅花的倒影中,好像在嚼着梅花玩儿。八指头陀题画诗冷艳奇绝,鱼嚼梅影的想象让寒江雪景顿生灵动。这禅机如暗香浮动,需以心眼观之方得其妙。
26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唐·高适《塞上闻笛》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高适塞上闻笛,将乡愁谱成落梅遍洒边关。浪漫的奇想让铁衣征夫都成了折梅客,每个甲缝里都藏着故园的碎片。
27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李华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山里,听见盛唐最后的回声。自开自落的花树,也许是历史伤口结出的寂寞痂痕。

28
醉来深入荷花去,卧看青天飞白鸥。
——宋·白珽《湖居杂兴八首·其一》
喝醉了就深入到荷花丛中去,躺在船上看天空中白鸥飞翔。白珽湖居诗中的醉客,把宦海沉浮兑作荷香一枕。这放达姿态,正是宋代遗民在易代之际守护的最后体面。
29
一声羌笛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元·王冕《梅花》
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只见无数的梅花,飘落在野桥上。王冕画梅亦写梅,笛音散入虚空处,花瓣飘零自成春秋。这冷寂画面,隐约透露出寂寞与孤单之感,又或是元末文人拒绝媚俗的风骨宣言。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