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清·袁枚《偶步》
信步园中,漫步在西廊幽深之处,不期然间一朵兰花静静地绽放在眼前,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雅致之美。在无人处撞见兰花的孤芳。这般不期而遇的惊喜,大抵是文人刻意求闲的意外收获,教人想起性灵派推崇的偶得之妙,最忌刻意雕琢。
02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唐·李白《箜篌谣》
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太白以山海丈量人心的距离,道尽人际的永恒困局。这人与人之间内心的隔阂与距离,即使表面亲近,内心也可能如山海般深重难以逾越。
03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在清凉月色下,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于良史在山夜完成两桩盗取天机的壮举,捕月留香。春山默许这僭越之举,原是因诗心至诚处,草木风月皆愿作同谋。

04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宋·苏轼《江神子·江景》
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东坡江上观荷,在残荷败叶间窥见永恒的美学。表面写景,实则是对弹筝人的描写,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这「尚盈盈」的风骨,大抵是文人历经乌台诗案后,为自己重塑的精神图腾。
05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宋·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江南之景,似火樱桃,如雪荼蘼,映辉斗艳。稼轩笔下红白交织的夏夜,藏着英雄暮年未冷的余烬。这般秾艳与清冷的碰撞,竟让带湖的草堂成了淬炼词魂的熔炉。
06
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宋·释宗杲《送超僧鉴》
若是能把红炉中的那一抹雪花化作光明,散播到人间每一个角落,成为照亮黑夜的灯火,那是多么温暖而神圣的愿望。宗杲禅师送僧偈语,将佛理慈悲炼成燎原星火。这「照夜灯」的宏愿,让禅门公案有了温暖尘世的温度,有点像暗夜萤光点点。

07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宋·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她倚着和煦的春风,嫣然一笑,百花失色。那一刻,她的风华独绝足以让万物黯然。稼轩赋梅词中的转盼,写尽文人心中理想的孤高。这般以梅喻志的狂傲,大抵是南宋志士对现实最优雅的反击。
08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唐·太上隐者《答人》
偶尔会来到松荫下,高高地枕着石头睡觉。这该是多么遗世独立、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啊。太上隐者的答人诗,把隐逸写得浑若天成。这般偶来的随性,饶有魏晋名士扪虱而谈的真趣,教人忘却红尘纷扰。
09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明·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少年胸怀天下,天下大事,儿女情长,点点滴滴都是深深的情怀和远大的志向。王船山更漏子词里的点点深,是文人士大夫以血泪篆刻的志节。这三个字如金石坠地,让晚明的残阳在词中永不沉落。

10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宋·张抡《踏莎行》
云朵轻盈地飘飞,花朵儿一朵朵地绽放,在这悠闲的时光里,我静静地品味着岁月的流转。张抡踏莎行词捕捉浮生片段,将碌碌时光写得轻盈如絮。这般闲中过的智慧,想必是宋人历经靖康之变后的生存哲学。
11
似梦中云,云外雪,雪中春。
——宋·刘辰翁《行香子·雪履无痕》
就像在梦里追逐着那飘渺的云朵,云外又是一片洁白的雪,而雪中又孕育着春天的生机,生活就像这变幻莫测的梦境,充满了诗意与期待。刘辰翁以连环譬喻写雪,让冬景透出春信的暖意。
12
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
——宋·向子諲《更漏子 雪中韩叔夏席上》
梅花洁白如雪,雪又如同纯洁的人心,都不染一丝尘埃,生活中我们也应追求这份超脱与纯净。向子諲宴席咏雪,将三者澄明之境融为一体。这般物我相照的笔法,大抵是宋代文人追求格物致知的诗意实践。

13
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色秋。
——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孤云独鸟在暮色中的川光里悠然漂浮,千家万户、万井千山被笼罩在秋日海一般的广阔色泽之中。李嘉祐登阁远眺,以「孤」「独」二字写尽中唐气象。这苍茫秋色里,分明晃动着安史之乱后文人集体的萧瑟身影。
14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
——宋·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路过来往的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我就像当年的陆凯那样手捧折下来的散发着幽香的梅花,却没有人能够替我送到千里之外的陇头北方(因为那里被金人占领)。放翁斜阳废苑前,将故国之思凝成枯萎的梅枝。这谁与寄的深情一问,竟比铁马冰河的直抒更显沉痛彻骨。

15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宋·辛弃疾《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
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稼轩临江仙词中的裁冰意象,把诗句写得冷冽清绝。这般苦寒中的诗意,大概是英雄投闲置散后的精神涅槃。
16
一微尘里三千界,半刹那间八万春。
——宋·释心月《沈兼签记梦》
在一粒微尘中洞见三千世界,在半刹那之间体验八万春秋。释心月记梦诗以微观见宏观,让佛理有了惊心动魄的时空张力。这般宇宙意识,竟比庄子的蜗角争雄更具禅锋。

17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宋·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一带远山如眉黛横卧,一脉清流拉长了月亮的倒影,秋夜的云影映入潇湘。一个蘸字,让潇湘山水成了水墨画卷。这秋影的朦胧,正是金代文人对江南最温柔的想象。
18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元·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一首秋居小令,把隐士狂态写得天然浑成。这般星斗满天人睡也的放达,是多少元人对抗异族统治的精神桃源啊。
19
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宋·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以月寻人的拟人最是精妙。这破窗而入的清辉,竟让汴京的繁华都成了梦境的陪衬。

20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唐·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
睡梦中醒来,一弯斜月照着半个空床。小窗吹来的风,触动琴弦哀鸣作响。韦庄清平乐词,让无心的风成了最高明的琴师。这风触鸣琴的天籁,真的是晚唐文人最后的清雅抵抗。
21
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五代·李珣《南乡子·归路近》
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以千万朵写尽南国生机。这烟雨中的豆蔻花,竟让五代词坛多了几分湿润的柔情。
22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元·张可久《殿前欢·次酸斋韵》
白云飘忽在青山上面,我对着美酒开怀畅饮。张小山次韵酸斋曲,把友朋酬唱写成云水襟怀。这对酒开怀的豁达,正是元代曲家对命运无常的最佳解药。

23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宋·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稼轩满江红词中的啼破,将愁思写得有裂帛之声。这子规夜啼的意象,竟比把吴钩看了更显英雄末路的苍凉。
24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宋·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贺铸伤春词里的琴语,把不可言说的情愫化作弦上的清音。如此奇绝的“心寄”的含蓄,也算是北宋文人最优雅的情感表达。
25
诗酒社,水云乡。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诗酒结社,水云为乡,以诗意的生活态度,寄托了友人间相互倾慕、寄情山水的理想情怀。稼轩送友词中的水云乡,原是文人对抗宦海的精神乌托邦。这三字里,藏着南宋志士未酬抱负的温柔转身。

26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
——宋·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在水边的楼阁中,微风轻拂,枕上的玉石也带着一丝凉意。在精致的牙床和竹席上,弥漫着藕花的清香。六字对仗写尽夏夜清趣。这藕花香的细节,让宋词的婉约里多了几分江南水泽的湿润。
27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清·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墙角一朵孤花,明艳如此,虽独自绽放却生命力旺盛。定庵过废园见孤花,将这抹亮色写成末世宣言。这般明如许的倔强,正是近代启蒙者最动人的精神剪影。
28
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宋·贺铸《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
庭院深深,幽静雅致,花木丛丛,传出了几声黄莺的啼叫。西斜的太阳好像有意识地把它金黄色的光晖照射过来,透进小窗,使这对爱侣完全沐浴在夕阳金色的光晕中。贺铸鸳鸯梦词,“偏傍”二字最见炼字功夫。这有意无意的斜晖,许是词人百无聊赖中最鲜活的见证者。

29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唐·韦庄《更漏子·钟鼓寒》
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韦庄更漏子词,五字写尽晚唐的华丽荒芜。这香露红的凄艳,恰似残阳在朱门上涂抹的最后口脂。
30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张先画堂春词,将江南风物写成流动丹青。这深色轻衣的少女,是无数人心头永不褪色的青春印记。
31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会稽观雨,让秋风成了穿越时空的信使。这曾到吾庐的确认,是这位南宋志士对初心未改的温柔自证。

32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唐·杜牧《蔷薇花》
蔷薇花朵朵都鲜艳饱满,蔷薇叶张张神采奕奕,一路的蔷薇花团锦簇,香气扑鼻。牧之蔷薇诗中的醉字,把花香写得有了酒的烈度。这般通感手法,竟让晚唐的颓靡里绽出盛唐的酣畅。
33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宋·赵以夫《扬州慢·十里春风》
在雨后的窗前,几朵花儿映入眼帘,仿佛是从梦中惊醒,那来自天边的香气悠悠地飘来。词中的梦惊回三字写活花魂。这天际香浮的奇想,恰恰是南宋文人对抗偏安的芬芳武器。
34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
——宋·贺铸《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春意将尽,梅子也已半黄,傍晚时分,疏落的雨丝透过帘幕送来的阵阵清寒。词人以向晚疏雨定格春逝瞬间。这半黄的梅子,原来是词人心事将熟未熟的隐喻。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