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40句唯美诗词,你喜欢哪一句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3-07 04:39:51

01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明·王守仁《因雨和杜韵》

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阳明先生和杜诗,将贬谪龙场的孤寂炼成通天彻地的悟道机缘。灯火黄昏里的静坐,原来是心学破茧的关键时刻。

02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宋·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少游笔下玉楼深锁的薄情人,在彻夜梅笛声中照见自己的孤影。这冷寂非独属闺怨,更是文人面对理想与现实落差时的共同心境。

03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

——唐·李商隐《离席》

细微的草丛中,惊起了几只栖息的大雁;凋零的花瓣旁边,有人带着微醺的醉意。义山离席诗中的草木,都成了迁客的镜像。中唐的秋气渗入骨髓,让每个举杯的手势都带着时代将倾的震颤。

04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宋·陆游《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於人今秋偶复采菊》

几十年过去,人间的事物大都被时间消磨尽了,只有枕中的菊花闻起来还是当时的清香味道。放翁暮年重制菊枕,清香如时光琥珀封存少年诗心。这固执的嗅闻,是对抗岁月侵蚀的最后武器。

05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宋·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陈简斋怀友诗中,雨声成了传递花信的青鸟。这般诗意的等待,让南宋的离乱都染上了湿润的温柔。

06

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宋·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酒意已消,脸上红霞已散,可脸边余红犹在;美梦幻灭有如春山一样翠绿的双眉怎不蹙了又蹙!谢逸将柳絮风轻的春景写成美人迟暮图。这蹙眉间翠的细节,让北宋词坛的婉约有了工笔画般的精微。

07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可惜人们无法理解我的担忧,只能独自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仰望夜空,把一颗星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很久。黄仲则除夕夜的孤影,在银河下缩成时代的标点。这般落拓形象,竟成乾嘉盛世最锐利的文化批判。

08

天地两三胡蝶梦,古今多少菊花香。

——宋·汪莘《浣沙溪·九日》

天地间只有两三只蝴蝶在梦中飞舞,古往今来,它们有着无数菊花散发着香气,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宁静与美好。汪莘在重阳节俯仰古今,将庄周梦蝶的哲思浸入东篱菊酒。这永恒与短暂的辩证,让九日登高的习俗超越了节令,成了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

09

初疑潮汐还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

——宋·仇远《夜闻秋声》

一开始以为是海浪的潮汐声,后来又怀疑是下雨了,但仔细一听,这声音只存在于山林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夜听秋声的困惑,道破自然天籁的迷惑性。这听觉的误判,竟成宋末文人感知乱世征兆的隐喻。

10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清·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以月为镜,照见爱情最残酷的真相,物是人非的否字,戳破了所有怀旧的温情面纱。

11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唐·李颀《送陈章甫》

在城东门买酒请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李颀送别诗中的豁达,带着盛唐特有的酒神精神。这心轻万事的豪语,让洛阳城外的柳色都成了陪衬。

12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其六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

抚摸着皎洁的月光,转瞬间,感觉人世间已经过了好久好久,仿佛有千年之久。稼轩用东坡韵写时空浩渺,让赵宋的月光与盛唐的清辉重叠。这般宇宙意识,竟比苏子千里共婵娟更显苍茫。

13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范文正公以渔者艰辛写尽人间疾苦。这朴素的观察,让他曾经在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有了最接地气的注脚。

14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清·黄景仁《感旧四首·其二》

离别之后,隔着盈盈一水,枉自千万遍相思。今日重游旧地,回首往事,彷佛已隔三生了。黄仲则感旧诗中的「三生」说,将个人情殇接入佛教轮回观。这般时空错位的痛感,竟比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摧心肝。

15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清·黄景仁《感旧》

从此分别以后,你我音信全无,远望春山如同你的黛眉,但草烟迷漂,难见你的身影。诗人将失落的爱情写成山水画卷,黛山烟草成了永恒的背景幕。这悄然的收尾,藏着最深的无力与不甘。

16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宋·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身在异地,哪里知道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忽然惊喜地发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赵鼎建康上元词里的忽惊,道尽南渡文人共同的时空错乱感。这枝头春色,竟成了故国山河的替代品。

17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李长吉采玉歌中的青袅袅,将劳工的险境写成飘渺仙境。这残酷的美学,让中唐的民间疾苦有了超现实色彩。

18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元·张可久《人月圆 客垂虹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张小山客居垂虹,将人生三境压缩在十二字中。这蒙太奇般的组合,让元曲的苍凉直达巅峰。

19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离别的时间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抹去。白石道人元夕词,不成悲三字写尽至痛后的麻木。这欲哭无泪的境界,想必比嚎啕大哭更显情深。

20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唐·李益《水宿闻雁》

耿耿长夜难眠,起身坐起,透过船窗向外望去,只见空寂辽阔的寒江中,撒满了繁星与残月的倒影。李益水宿闻雁,将羁旅愁思铺满江天。这自起的细节,藏着中唐诗人集体性的失眠症候。

21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近代·苏曼殊《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不管生死离合这些大事,你就别问了,我就像那行云流水一般自在,只是一个孤独的行者,过着简单的生活。苏曼殊示仲兄诗,以僧衣裹挟革命情怀。这行云流水的自况,让民国诗僧的形象永远定格在烟雨江南。

22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宋·陈与义《雨晴》

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赏,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陈与义雨霁后独享星河,将孤独写成最高级的审美。这尽意明的观星,藏着南宋文人对抗离乱的秘密武器。

23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张元干送别词里的星象,成了主战派文人的精神图腾。这耿斜河的意象,让南宋的天空永远带着不屈的棱角。

24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唐·李商隐《端居》

台阶下的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红的树叶,在迷蒙的秋雨以及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勾起我那悠长的愁绪。义山端居诗中的色彩对冲,将寂寞具象化为视觉暴力。这寥落与愁的组合,让晚唐的院落成了时代的微缩模型。

25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欧阳修别后词,灯又烬的意象让相思有了灼伤的痛感。这连环的失落,竟比泪眼问花更显绝望。

26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唐·王维《酬张少府》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

27

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牡丹亭·第二出·言怀》

梦短梦长,皆是幻境一场;一年又一年,来来去去,已经不知今夕是何年!《牡丹亭》开场诗的双重叩问,将个体生命置于时空洪流。这存在主义的焦虑,让汤显祖的戏文有了哲学深度。

28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东坡夜宿燕子楼,将历史沧桑酿成月光酒。这何曾梦觉的悲悯,让徐州古城成了窥见永恒的门户。

29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宋·陆游《春游》

我也知道你终会死去、化作一抔黄土,只是无法忍受这美好的梦去得太匆忙。放翁春游诗里的不堪,道尽所有美好事物速朽的残酷。这清醒的悲哀,竟比沉溺幻梦更显诗人赤诚。

30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

我们二人相逢,相互怜惜疏放之态放,但愿他日扁舟再相逢。义山赠处士诗中的约定,将文人相轻转化为相惜。这扁舟故人的期许,让晚唐的江湖永远泊着温暖的承诺。

31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身影缥缈的孤雁。东坡黄州词中的孤鸿,是他贬谪生涯的精神图腾。这缥缈身影,竟成中国文人面对逆境的标准像。

32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宋·范成大《喜晴》

窗户间熟透的梅子已经掉落满地,墙下的竹笋已茂密成林。范石湖喜晴诗,以作物生长丈量时光。这熟与成的并置,让南宋的田园有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33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宋朝·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天空中的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得圆满。朱淑真秋夜词,赋予月亮人的情性。这不忍圆的共情,让宋代才女的幽怨有了宇宙级的回响。

34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放翁咏梅词中的更著,将人生困境推向极致。这叠加的苦难,反让江南驿外梅花炼成民族精神的象征。

35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唐·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元稹遣悲怀诗,眼前来三字写活记忆的残酷。这迟到的应验,可能比曾经沧海更显悼亡的锥心之痛。

36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清·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不知什么时候她才真正懂得春愁,还记得那回在花前相遇,含情低下头的模样。写女子当初嬉戏时的娇痴和近来见面时聚眉蹙额的神态对比,揭示了女子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写得细腻动人。

37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宋·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黄公绍社日词,将游子飘零写成山水囚徒。乱山深处的困守,让宋末的乡愁永远带着地理坐标。

38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十国·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纷飞的雪花,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后主别来春半词,还满的落梅成了挥之不去的离愁。这固执的飘落,让南唐的春天永远带着未化的雪意。

39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宋·苏轼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东坡黄州词中的琼瑶,将自然美景写成易碎艺术品。这小心翼翼的呵护,是贬谪诗人对美的最高礼赞。

40

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

——元·贯云石《殿前欢·畅幽哉》

自己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真是无奈,总是对着天慨叹。贯云石殿前欢曲中的对天开,将元代文人的郁闷化作仰天长啸。这般坦荡,让散曲有了直抒胸臆的豪迈。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0
香巧浏览文化

香巧浏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