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子」出自于闽南方言,本意是“傻子”,后来被用来专指为女人付出了很多却什么都没得到的男人。
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鲁智深什么都没得到,却因此背上了人命官司,从此亡命天涯,其行径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凯子」。
更为关键的是,金翠莲和郑屠的关系,全凭金氏父女的一面之词,鲁智深不查不问,直接就跑过去将郑屠给打死了。
仔细梳理金翠莲的说辞,会发现她的话实际上破绽百出,可以说是谎话连篇,自以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郑屠其实死的很冤。
01以前有人替郑屠喊冤,认为他是「罪不至死」而已,但实际上,如果理清了金翠莲和郑屠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郑屠根本就没有罪。
金翠莲撒的谎很多,第一个是关于她的出身。
“奴家是东京人士,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一张口,金翠莲就在刻意将自己包装成「良家女子」,以博取鲁智深和史进的同情,这是女人「钓凯子」常用的伎俩。
金翠莲一家人,为什么放着好好地东京不住,要跑到偏远的渭州投亲呢?
原因很简单,太穷,日子过不下去了。天子脚下,又没听说东京闹灾情,日子何以过不下去了呢?
古人讲「安土重迁」,其渭州的亲眷也搬到了南京,可见这位亲眷也并不富有。
在这种情况之下,金翠莲一家在东京生活难以为继,为什么会千里投奔渭州这位亲眷,又凭什么认定这位亲眷会收留他们呢?
既然亲眷已经搬迁,他们又为何继续淹留渭州,而不是另作他图呢?而且,母亲病故,为何不归葬原籍,而是住在客栈当中呢?
只有一种解释,金家是乐籍出身,根本就没有种地的权力,又不想靠给别人当佃户生活,所以才跑到渭州去投亲。
据金翠莲所说:
“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
金老汉一个老爷们,怎么会唱小曲儿,又为什么自小就要教金翠莲,这足以说明她们就是吃这碗饭的乐户。
而金家之所以千里到渭州投亲,所凭借的底气,就是这个金翠莲,十有八九这亲眷家有个未婚男孩。
说句不好听的,金家这是跑到渭州来「卖」女儿的。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金氏父女的一系列反常行为。
金家作为乐户出身, 属于社会当中的最底层人群,所以金翠莲从小就要学习唱曲儿,以作为将来谋生的资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大户人家收为姬妾。
到渭州投亲,本来就是为了“嫁”女儿的,可亲眷一家搬迁到南京去了。
本来就没有钱,再加上母亲病亡,贫不克葬,金氏便只能赶快寻找下家,于是便嫁给了大官人郑屠为妾,想来这位郑屠的家世比金家的那位亲眷家要好得多,金家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金翠莲之所以姓「金」,就是因为她们一家是来傍大款的。
金翠莲在郑家的身份,相当于最低贱的婢妾,具体可参照《红楼梦》里的嫣红。
即便如此,对于金氏父女来说,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对金翠莲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归宿了。
02然而,通过金翠莲的诉说,我们是看不到这些的,这些内情都是金翠莲故意隐瞒淡化的,只不过性格大条的鲁智深没有察觉到。
因为已经和郑屠闹翻,金翠莲可能也知道鲁智深性情,所以才故意往郑屠的身上泼脏水。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所谓「强媒硬保」,是郑屠的第一宗罪,其性质等同于「强抢民女」。
“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厉害,将奴敢将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虚钱实契」,索要三千贯典身钱,是郑屠的第二宗罪,其性质等同于「敲诈勒索」。
然而,两件事情均是出自金翠莲之口,而且是自相矛盾、破绽百出。
首先,所谓的「强媒硬保」,实际上是金翠莲在自抬身价。因为媒妁之言,是娶正妻或正妾的时候,才需要履行的规矩。
而郑屠纳金翠莲,分明已经是「虚钱实契」,是买侍妾和通房丫头的流程,具体可参照《红楼梦》中薛蟠买香菱,又何来的「强媒硬保」一说呢?
而「虚钱实契」同样是疑惑重重。
古代一贯铜钱约等于一两银子,三千贯就约等于三千两银子,考虑到铜钱实际购买力的问题,一贯铜钱实际上大概只能兑换七钱银子,三千贯也大致相当于2100两银子。
试想一下,买一个侍妾,需要花这么多钱吗?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金氏父女既然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又为什么在没有得到钱的情况下,就会同意和郑屠签下卖身契呢?
而且,郑屠买下金翠莲是为了占有她,如果没有这「三千贯」的典身钱,在金翠莲被郑屠的正妻赶出家门以后,他又为何有执意找金氏父女要这三千贯钱。
具体可以参考《一捧雪》中,汤勤的正妻花大奶奶,在汤勤和侍妾莫雪娘结婚的当夜,她将莫雪娘赶出了汤府,逼得汤勤只好在外面和莫雪娘完婚。
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郑屠惧内,完全可以偷偷把金翠莲养做外宅,就如同后来的赵员外一样,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的撕破脸皮呢?
不排除一种可能,索要典身钱的是郑屠的正妻,彼因为不知道内情,只是看到了三千贯的典身契,所以才逼着金氏父女把钱还回来。
但从后来店小二跑去和郑屠报信来看,这件事情却是郑屠一手策划的。
03郑屠和金翠莲既然有典身契,从法理上来说,金翠莲已经是郑屠的人了,郑屠这么做到底是图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在「三个月」上,如果郑屠惧内,而且正妻不允许他纳妾,那么当初她就不可能把金翠莲买回家。
金翠莲在郑家生活了三个月,说明最开始,她是能被郑屠的大娘子接受的,后来因为发生了某些变故,所以才被大娘子赶了出来。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得而知,想来可能是金翠莲的行径,让身为大娘子的正妻感到了威胁与不满,所以才突然把金翠莲赶了出去。
而郑屠可能发迹,可能与大娘子有关,所以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在金翠莲的事情上达成了一致,这才没有把金翠莲偷偷地养为外室。
为了挽回损失,郑屠便找金翠莲父女追回当初的典身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金翠莲强制赎身。
还是那句话,如果当初没有收到典身钱,金翠莲为什么要签卖身契,如果当初没有付典身钱,郑屠夫妇又为何多此一举的敲诈勒索?
如果郑屠真的是「虚钱实契」,而且是强制限制人身自由,金翠莲父女为何没有报官呢?
要知道,官府或许是黑暗和不作为的,但是官府依旧是普通人维权的第一选择。
而金翠莲父女的事情,并非是官府不作为,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告官。否则,为了渲染自己的弱势,金翠莲父女不可能向鲁智深隐瞒官府偏袒郑屠的事情。
由此可知,在整件事情当中,金氏父女是知道自己不占理的。
所以,典身钱或许不是三千贯,但肯定是会有的。至于「三千贯」,或许是另有隐情,也或许是金翠莲故意撒的谎。
至于「虚钱实契」自然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金氏父女从前在客栈的吃住、花销,以及安葬金妻所需要的花费,肯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部分费用,自然是从典身钱里出的。
如今,郑家和金翠莲之间的契约提前解除,郑家想要追回一部分损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小结金翠莲父女生活在渭州数月之久,对鲁提辖的性情多少有些了解,她和鲁智深所说的话,刻意隐瞒了诸多实情,而是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以博取鲁智深的同情和援手。
整个「镇关西事件」,其实从头到尾都只是郑屠的家事,郑屠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并没有太过于出格的事情。
而鲁智深头脑简单,满脑子行侠仗义的思想,上赶着当「凯子」,把个好好的镇关西搞了个家破人亡,自己也从此变易姓名、亡命江湖。
虽然如此,这却无损于鲁智深江湖好汉的形象。
相反,通过「镇关西事件」,即表现了鲁智深的莽撞性格, 又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侠义精神,将鲁智深这个高大形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而另一方面,通过对金翠莲父女简单的勾勒描写,把底层人民为了谋生,所面临的那种无奈与挣扎一下子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