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杨振宁夫妇和李政道夫妇的合影,两人因署名顺序决裂

你我都是历史 2024-12-19 13:54:10

杨振宁夫妇和李政道夫妇

1957年,杨振宁,杜致礼和李政道,秦惠君的合影!这一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都非常高兴,在参加颁奖前,杨振兴夫妇和李政道夫妇在斯德哥尔摩拍摄了这张合影,留作纪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威力,也想要制造原子弹,于是找到了西南大学物理学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等人,给他们经费和地方,让他们想法制造原子弹。

吴大猷对他们说,要想要制造原子弹,需要选拔人才,派往去美国学习,李政道被选中,于1946年来到了美国。然而到了这里发现,美国不愿意教原子弹技术,于是学习小组解散,李政道去了芝加哥大学,跟随费米学习理论物理。而此时的杨振宁正好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助教,两人便熟悉了起来。

当时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两人还都收获的爱情,杨振宁和杜致礼结成夫妻,李政道和秦惠君结成夫妻。

杨振宁和李政道

50年代,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合影!李政道和杨振宁都身穿白衬衫,黑色西裤,相貌堂堂,一表人才。1949年,杨振宁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随后他邀请李政道也来这里,两年后李政道也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两家还成为了邻居,开始了亲密的合作,包括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是怎么闹翻决裂的呢?其实和两人合作的论文署名有关。

季羡林之子季承曾担任李政道12年的助手,他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写了一本《李政道传》,在这本书里他系统地公开了杨振宁和李政道决裂的学术恩怨。

起初,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发表了两篇论文《凝聚理论》和《格气和伊辛模型》,按照国际署名惯例,署名的顺序应该是按照姓氏英文首字母,这样李政道的名字应该排在杨振宁前面。然而在第一篇论文发表前,杨振宁找到李政道商议,自己比李政道大4岁,如果李政道不介意,他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李政道对这要求表示吃惊,但也勉强答应了。第二篇文章发表时,李政道又说服杨振宁把名字顺序改回来了。

因为这件事,两人之间有些不愉快了,李政道决定和杨振宁分开。李政道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三年后成为哥伦比亚最年轻的教授,年仅29岁。

李政道和杨振宁

50年代,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影!两人都身穿西装,同时出席一场重要的活动,李政道和杨振宁正在交谈。

李政道和杨振宁分开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又在一起合作了。1956年,杨振宁来哥伦比亚大学看望李政道,李政道把最近的工作以及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性想法,统统告诉了杨振宁。起初杨振宁反对李政道的观点,后来被李政道说服,并表示愿意再次合作。随后他们把理论付诸实践,两周内完成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都做出了贡献,因此在1957年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在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仪式时,杨振宁向李政道再次提出要求“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也就是说,在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要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表示很吃惊,他不同意这样做。随后,杨振宁又去找李政道的妻子秦惠君,希望她能劝说李政道,通情达理的秦惠君同意了,她对李政道说“如果因为这件事闹出笑话,会让外国人看不起的。”

李政道很爱妻子秦惠君,他当年对秦惠君一见钟情,所以他听从了妻子的劝说,按照杨振宁的说法来做了。后来两人又合作了一段时间,同样还是因为署名问题,两人再次闹得不愉快,李政道决定和杨振宁分开,不再合作。

以上这些观点出资《李政道传》里的内容。当然这是李政道一方面的说法,杨振宁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如何,论文的署名前后问题,确实给两人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直至李政道去世,两人也没能和解,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1996年,秦惠君去世,安葬在苏州。2024年李政道去世,终年98岁,他留下遗言,要和妻子一起合葬在苏州。

李政道去世后,他生前的好友回忆,李政道之所以没有回国,他是不想给祖国增加负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