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考了第三名嘛,又不是第一,有啥了不起的?!”
路上遇到“尴尬”一幕,孩子兴冲冲向爸爸报喜,当爸的却劈头盖脸“浇”下一桶冷水。
儿子不服,略带委屈又有点气愤地反驳:
“我们老师说了,这次考试难度大,前10名都很棒!”
爸爸显然不愿意听,立马挥手打断了儿子的话,向儿子灌输自己的思想:
“难是吧,那为什么你们那谁每次都第一?不学学人家好的方面……”
没啥值得骄傲的!
你离优秀远着呢!
不就考了第三名嘛,又不是第一!
……
这样的论调你是不是很熟悉?你是不是也经常在生活中以打击的方式“激励”孩子,即便心里为孩子取得的成绩高兴,却总是努力装作不在意,甚至不惜打击孩子的热情,往他头顶浇上一盆盆冷水,只为怕孩子骄傲自满,只为督促让孩子谦虚进取。
但亲爱的爸爸妈妈,你是否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你熬夜赶出方案,满心欢喜交到领导手里,期盼着好评,结果却被要求“重写”。此时此刻的你,做何感想?你的内心是不是很崩溃?你还能否满心欢喜感谢领导的“栽培”?
孩子也是一样,或者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如成人。
父母作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一句肯定的话,往往会成为孩子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但当孩子满心欢喜向父母证明自己的努力时,非但没有的得到肯定,却还要无条件接受“批评洗礼”,孩子情何以堪?
很多父母会认为:无论怎么做,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理解。
可对于心性单纯的孩子来说,他眼中看到的是父母“恨”的样子,心中也无法将其理解为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无法理解,孩子对父母的误解越深,怨恨阅读,久而久之,亲子关系疏远,亲子矛盾四起,甚至爆发出更多无法调和的亲子问题。
并且,孩子若习惯性被泼冷水,次数多了,就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即:当孩子反复尝试一件事却无法获得成功时,他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做再多努力都没有用。
当这种思想不断占据孩子的大脑,孩子就会对所做的事失去信心,丧失尝试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哪怕结局能得到好的变化,他也不愿意。这种消极状态,一样会被迁移到学习上来。
父母孩子是亲人,不是仇人,父母只有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准确向孩子传递自己的用意!对于父母而言,需要的是正确的“话术”——用孩子能够感知到的正面沟通方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效果。
《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一书中指出:非暴力沟通的诀窍在于父母的改变,当父母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后,孩子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譬如这个场景,如果父母的当场给予肯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一直很努力,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及时的肯定鼓励反馈到孩子心理,能够起到正强化作用,让孩子的内心像充满了一团火一样,凡事都有满满的动力,包括学习。
孩子难过的时候怎么安慰?
孩子悲观的时候,怎么引导?
孩子委屈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的时候,父母该怎么治?
孩子自私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引导?
孩子恐惧的时候,父母该怎么疏导?
……
“沟通”需要正确话术,它会让父母的一言一语,听在孩子心里,像插上翅膀一样感觉自由而亲切。好的话,是金玉良言;不好的话,就像寒风刺骨。
如果你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每一句话说到孩子心底,起到预期效果,那么建议您一定要翻一翻《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这本书。
这本书,从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让父母在日常案例中看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场景,换角度审视自己与孩子,从而更好地帮助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父母错误的言行会带给孩子怎样的误导与伤害?
作者透过表象看本质,仔细阐述了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和心理动机,然后指导父母用正面管教的力量,解决问题。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一本教父母正确话术的非暴力沟通“术”,值得每个父母学习借鉴。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