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4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佐涉嫌受贿、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已由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徐佐利用担任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董事长,以及中信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同时违规经营与中信戴卡同类业务,获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以受贿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追究刑事责任。
徐佐,1965 年 10 月出生于湖北大悟,拥有昆明工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背景,曾长期任职于中信集团核心企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他从基层检验员起步,历经质控部副科长、销售部经理等职务,2007 年升任中信戴卡总经理,2019 年跻身中信集团副总经理序列。在此期间,他主导推动中信戴卡从年产不足 50 万件的小企业发展为全球最大铝合金车轮制造商,年产能达 6000 万件,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并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3 倍。
然而,这位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产业创新奖的 “技术型高管”,却在 2024 年 6 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经查,徐佐背弃初心使命,存在六大严重问题:
政治蜕变
:弃守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污染企业政治生态,对抗组织审查;作风败坏
:多次违规接受宴请、收受礼品礼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失范
:隐瞒家庭房产情况,在干部选拔中收受贿赂;经济贪婪
: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道德沦丧
:生活作风不端,违背公序良俗;“靠企吃企”
:与他人成立公司经营同类业务,谋取巨额非法利益。法律定性与典型意义此次公诉中,徐佐被指控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引发关注。该罪名是指国有公司高管利用职务便利,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任职企业同类业务,获取非法利益且数额巨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涉案金额达十万元以上即可立案追诉,而徐佐被指控的 “数额特别巨大” 意味着其非法获利可能超过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徐佐案件是中央巡视组进驻中信集团期间查处的典型案例。2024 年 4 月中央巡视组进驻后,中信系已有徐佐、罗金辉、赵小凡等多名高管被查,凸显央企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徐佐的落马也暴露出 “技术专家” 与 “腐败分子” 的双面人生 —— 他在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却利用职务便利将商业机会转移至关联公司,严重损害国有资产权益。
司法程序与社会警示目前,徐佐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案件进入司法审判阶段。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严格保障其诉讼权利,听取辩护人意见,体现司法公正。此案的办理再次彰显 “打虎无禁区” 的反腐决心,尤其是对 “靠企吃企”“影子公司” 等新型腐败的零容忍。
从案件细节看,徐佐的堕落轨迹具有典型性:从技术骨干到高级管理者,其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私欲膨胀。这也警示国有企业需强化内部监管,完善高管竞业禁止制度,防止 “关键少数” 滥用职权。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所强调,党员干部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廉洁底线,任何以权谋私、“监守自盗” 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案件索引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2025 年 4 月 14 日):徐佐涉嫌受贿、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提起公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 年 12 月 12 日):徐佐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数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法律解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