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解《论语》心得之|君子,正“好学”

婵道评文化 2024-03-21 02:26:34
引言:

本篇开始,仅为记录个人学习缠师解《论语》的心得。有些东西只看不写,会忘记得很快,看了,能写出自己的心得,才可以说懂得了一些。

内容过于晦涩,不喜地请划走,有缘者一起走一段,即为欣喜。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总体结构

对于古文,拿到子曰的一句话,先要明白中心思想是什么。

谁?——主语,君子。

干什么?——君子怎么了?后面的结构是三句话,三个分号。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结论是什么?——可谓好学也已。

这样一来,关键字有了,君子,做法,好学。

二、分散拆解1、好学

缠解:“可谓好学也已”,是“谓好学也可已”的倒装,“已”通“矣”;“谓”,称为;“可”,恰当、适当。

符合什么条件被称为“好学”才是适当的?

好学,是一个目标,形容君子的一个位次。扩展一下,位次是缠师多次提及的一个名词,易经里面变化的位次,比如上九到初九,表示的是当前处于哪个变化的位置。没学易经的,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都是水的位次,明确了当下的位次,才能有顺应当下位次的做法。比如人能在液态的水里游泳,在固态的水上滑冰,在气态的水里蒸桑拿。

2、做法

孔子给出“好学”三大标准:

一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解古文,不能用白话来套解。比如:食,第一反应就是吃,吃不求饱?跟“好学”八竿子打不着,难道吃饭八分饱才是好学?

缠解:所谓“食色,性也”,“食”,指代人的所有欲望;“无求”,不贪求;“饱”,引申为欲望的满足;“居”,在现实中当下的生存条件、环境,不单单指住房;“安”,安身立命。对欲望不贪求才是真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这是对君子“好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整天都想着“贪求”,用自己的欲望之眼来观察世界,哪里能看清楚世界?哪里还有“好学”可言?注意,“无求”,不是故意放弃,故意糟践自己,而是根据当下的条件适当的选择。

看了这个解释,感觉还是孔夫子说话言简意赅。

食,欲望,是人内在的需求;居,生存环境,是人外在的需求。两个字就把人的内在和外在说明白了,内在和外在自然构成了人的全部。

无求,不贪求。无求的前提是根据当下的条件适当的选择,并不是故意不追求。首先要明白儒家的君子思想是积极的、入世的,并不是道家的无为。君子无求,只是君子明白要求的是与当下位次相符合的内外在需求。如果贪求,也就是追求了与当下位次不符合的结果,结合以前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做不到实事求是。贪求,佛家所谓的着相,看不清当下,就不能正确的观察世界,用着相的观察,得到的就是假相。

求食饱,求居安,是正常人都期望的,也是合理的期望,君子自然如此。不对的是“贪求”,过度的求,疯狂的求。首先要客观的评价当下的条件,根据所得的当下,求得符合当下的食饱、居安,满足一个正常人的内外在需求。

君子对这种符合当下的食饱、居安,心里是满足的,想到的一个词是自渡。如果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又如何能照顾好别人。儒家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去改变“人不知”,让世界“人不愠”。

二是 “敏於事而慎於言”,即“於事而敏、於言而慎”。

缠解:“敏”,假借为“拇”,大拇指,转义为“印证”的意思;“慎”,通“顺”,顺应。通过当下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这才是真正的“敏於事而慎於言”。

於事而敏,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消息扑面而来。对于当下事件的发生,君子应当是要有印证的,不能人言亦言,被别人带了节奏,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也喜欢炒股,同比之下,听消息炒股的没有几个收益好的,大部分是被别人割韭菜的命。

於言而慎,慎言,是经常听到的一个词,现在白话文已经是谨慎的意思了。较古文“顺应”,变化较大。感觉还是顺应更合理、更让人有言行的方向,而谨慎只有一个态度,让人不敢言行。言论顺应的是什么?是当下的实际,是事实的真相,而不是别人带的节奏。现在的时间,正好是战斗民族净化乌纳粹的时间,如果没有多方面的了解真相,很容易被漂亮国打着和平的旗号带节奏,世界警察才是军火贩子,是和平的对立面。

三是 “就有,道而正焉”。

缠解:“就”,尽、穷尽;“有”,现实的存在;“道”,使之行道,使现实行“圣人之道”;“正”,指事字,上一表示方向、目标,下足(止)表示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倚地走去,对于儒家、《论语》来说,这方位或目标就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焉”,于此,在现实中。对现实究底穷源,使现实行“圣人之道”而在现实中成就之,这就是“就有,道而正焉”。

这句比较难解。我喜欢的是两个字:就和正。

有,相对于无,跟现在哲学讨论的存在、意识、物质这些理论差不多。

就,是君子对于现实当下的一种态度和做法,要尽可能的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现实存在,弄清当下,才能对当下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有准确的方向。

正,上面是一,下面是止。“一”象形理解,就如一条前进的道路,有方向、有目标;“止”,同足,脚趾,脚是用来走路的。一个“正”字,就有了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并且朝着目标走去。

三、归纳总结

缠解:孔子说:“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对欲望不贪求从而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从而安身;通过当下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对现实究底穷源,使现实行“圣人之道”而在现实中成就之,称之为“好学”,是适当的啊。

君子要达到“好学”这个位次,简单说就是三句话: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现实中能努力做到这三点,确实不易,人的贪嗔痴本性也不是容易改的。

孔老夫子既然指出了“好学”的做法和标准,吾辈当“正”之。

0 阅读:0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