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写的错字,你发现了吗?

人情在艺境 2025-04-10 00:04:47

现在的书法展中,参赛作品中错字屡见不鲜,饱受诟病。那么古人是不是就没有犯错的时候呢?其实不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也有犯错的时候,碑帖中那些错别字就是例证。

汉隶《张迁碑》

《张迁碑》中“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王念孙《汉隶拾遗》:“‘爰既且于君’,义不可通,明是‘爰暨于君’之误。《魏元丕碑》:‘爰暨于君’,即其明证矣。”是说原文“既且”当为“暨”字,书碑者误将一字上下分离为两字,遂成“既且”。

两位学者的考证,铁证如山。

晋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把“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快”字就写成了“怏”。“怏然”最早出于《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辛垣衍怏然不悦”。显然,它也有不满和不服气的意思。用于《兰亭序》,语境并不合适,显得莫名奇妙。后人论证普遍认为是一处错字。

唐楷书《九成宫》

启功先生的这页临书,指出了欧阳询在当年抄写《皇甫诞碑》时,误将“秦”写作了“泰”,体现了启功先生的博学及读帖、临帖的深入而认真的精神。

史料记载,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闵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当然不会是什么“东泰”。“秦”与“泰”字形相近,欧公抄写时,或许是原稿潦草难于辨识,也可能一时走神,误“秦”为“泰”。因此勒石立碑,一误千年。

0 阅读:2
人情在艺境

人情在艺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