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冈村宁次被老蒋无罪释放,毛主席得知后连夜发布紧急命令

任我去 2024-02-09 03:46:23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还是像往常一样审阅着各个部队传到总部的信件,虽说当时的日本败局已定,但冈村宁次依然十分镇定,毕竟他手上还有八十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

突然一名报务员急匆匆的跑进了指挥部:“将军,天皇陛下已经接受了《波茨坦宣言》,我们失败了。”

冈村宁次一把夺过电报,反复查看:“这不可能!这不可能!继续作战!天皇陛下怎么可能投降!”

冈村宁次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还幻想着靠自己手中的八十万部队力挽狂澜。

8月23日,东北的关东军在苏联红军的猛攻下已经全军覆没,日本控制多年的旅顺港也已经失守,中原地区的日军也四面受敌,在这样的局势下,冈村宁次只好默默的放下了指挥刀。

9月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内正式签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战场的日军再无有组织的军事行动。

递过投降书后,冈村宁次面露愁容,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

累累血债的侵略者

冈村宁次于1884年出生于一个落魄的武士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冈村宁次从小就崇尚武力,青年时期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从此一只脚迈进了军队。

日俄战争爆发后,冈村宁次正式入伍,在库页岛与俄军展开对抗,战后成为了参谋本部的一名参谋。

考虑到冈村宁次从小便对中国文化略知一二,一战爆发后,日本军部将其派往了青岛搜集德军情报,从此便开始了对中国人民的荼毒。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中国工作期间,冈村宁次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古典兵书《孙子兵法》,担任日本驻上海武官时,冈村宁次便依靠阴谋诡计,间接导致了中国一场著名的工人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日本职员枪杀了工人运动领导者顾正红,冈村宁次巧妙的利用中国工人与英国巡捕之间的矛盾,将中日矛盾转化为了中英矛盾,从而引发了“五卅运动”。

第二次北伐战争期间,冈村宁次趁革命军与地方军阀激战之时,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由出兵济南,大约有1000多名济南的中国守军被杀害,这也成为了冈村宁次手上积累的第一笔血债。

担任驻上海武官时,冈村宁次还经常从事间谍活动,利用职位之便搜集情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扩张行为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为了转移国际关注度,冈村宁次勾结川岛芳子、田中隆吉等日本特工,策划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由于在上海表现突出,冈村宁次深得日本高层的赏识,“一二八事件”后,日本军部将其派往了东北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多次率军“围剿”抗日义勇军,大量爱国人士在他的手上牺牲。

为了维护在东北的统治,冈村宁次大量收编土匪、伪军,并将这支部队称为“谋略部队”,历次对抗日武装的“围剿”作战中,“谋略部队”大多时候被当做炮灰来使用。

东北地区岂能满足日本的胃口?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关东军代表与中国代表熊斌签署了《塘沽停战协定》。

这一卖国条约实则是把华北地区变成了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日本的全面侵华奠定了基础。

全面抗战爆发后,冈村宁次被天皇任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统率24.5万人,是日军在中国规模最庞大的一个重兵集团。

新官上任三把火,冈村宁次刚被委任高职,便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他认为:“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是附骨之蛆,药劲一过便疯狂生长,所以对八路军的打压绝不能放松。”

为了打击八路军,冈村宁次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日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共有270万中国平民在大扫荡中丧生。

而冈村宁次则恬不知耻的在回忆录中描述:“当时自己提出的事‘三不政策’,即不杀、不抢、不淫,自己的初衷是想约束士兵的行为,从而收买人心,实现长期占领中国的目的。只是个别下级军官没有严格约束手下士兵。”

冈村宁次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有目共睹,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像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人一样在战后遭到清算,但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逃脱审判

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为了准备内战,第一时间给冈村宁次发报:“可保留现有武器装备,维持现有态势与秩序,除国民党军队之外,向任何中国武装缴械投降都将被视为非法行为。”

几乎同一时间,冈村宁次也收到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日军应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尽快向附近八路军游击队投降。”

从这两封电报中,冈村宁次看出了一丝生机,如果能够在国共两党之间巧妙斡旋,自己或许能免遭军事法庭的审判。

而冈村宁次的确也有足够的谈判筹码,他手上仍然握有八十万部队,纵观整个抗战历史,日军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国民党军队,历次大型会战中,平均阵亡比为5比1。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冈村宁次果断的选择站在实力更强的国民党一边,他亲自为蒋介石拟写电报,提出愿意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剿灭”共产党的部队。

考虑到冈村宁次有丰富的应对游击战的经验,蒋介石早已忘记了冈村宁次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命令亲日派代表何应钦与冈村宁次会面,何应钦承诺:“准许以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

有了何应钦的这句话,冈村宁次摇身一变,从待审判的战俘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然而,蒋介石将手上沾满国人鲜血的战犯奉为“座上宾”的行为不仅招致国内的强烈谴责,国际上也纷纷呼吁对冈村宁次进行审判。

迫于压力,蒋介石只好让冈村宁次出席1946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并让著名律师江一平为其进行辩护。

江一平曾经也是一名爱国人士,1925年,江一平还曾为遭到反动军警镇压的游行学生进行辩护。

日本侵华期间,他无比痛恨日本的罪恶行径,他还曾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救助上海街头的难民。

然而,随着自己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江一平逐渐被官场腐化,当蒋介石主动找到他,希望他为冈村宁次进行辩护时,他竟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江一平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气得浑身发抖,直言要与其断绝关系。

1948年8月,远东军事法庭开始了对冈村宁次的第一轮审判,法庭内座无缺席,人人都等待着这名恶魔遭到严惩。

在面对检察官“屠杀中国平民”的指控时,冈村宁次矢口否认,并狡辩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晓。

江一平更是编造出了一系列虚假证据为冈村宁次开脱,声称在中日战争时期,冈村宁次还曾给予河南饥荒难民粮食、棉被等物资。

江一平并非毫无根据的编造,冈村宁次的确给予过河南灾民粮食,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些灾民必须充当日军侵华的炮灰。

这一收买人心的行为却被江一平说成了大爱无疆,这时何等的恬不知耻。难道河南灾民的遭遇不是日军侵华造成的吗?

顿时法庭内一片嘈杂,嘘声一片,人们高喊:“江一平是卖国贼!”随着场面逐渐失控,主法官只能宣布休庭。在江一平的辩护下,冈村宁次因为证据不足,被判无罪。

这一消息瞬间引起了国内一片哗然,毛主席立即给蒋介石发报,要求国民党将冈村宁次交由解放军进行重新审判,但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我党又主动联系了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迫于压力,李宗仁同意再次逮捕冈村宁次,但行动晚了一步,冈村宁次在蒋介石、汤恩伯的掩护下,与其余260名战犯一同乘船返回了日本。

老天爷会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虽说冈村宁次逃脱了军事法庭的审判,但他结局依然十分凄凉。他的妻子星野理枝早在1946年便因为心脏病离世,夫妻二人甚至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两个儿子也都英年早逝。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感给冈村宁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晚年的他成为了孤家寡人,于1966年在东京死去。

远东军事法庭的英雄

当然,参加东京审判的人并非都是江一平这等无耻之徒,不顾全国人民的情感,为战犯进行辩护,他的存在反而衬托了军事法庭中的那些英雄的伟岸身姿。

1946年2月,美国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根据各个盟国政府提名,任命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主要法官,其中中国代表梅汝璈成为了主要法官之一。

赴日之前,梅汝璈慷慨宣示:“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国际法庭的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那些扰乱世界、残害中国的战争元凶逃离法网。”

在法庭中,澳大利亚审判长韦伯竟将中国代表的座位排在了英国之后。中国早在1931年开始就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英国仅在个别岛屿和缅甸与日寇进行过局部战争。

对于座位排序,梅汝璈非常不满,他据理力争,“如果坚持座位排序,这是否定中国抗日的付出,我将回国向政府辞职。”说罢,他当众脱下法袍。在梅汝璈的争取下,座位排序最终按照授降国签字的顺序来排列。

在涉及到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时,梅汝璈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国家的法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赞成将几个主要战犯送上绞刑架。比如“活菩萨”印度,更是建议用慈悲去感化他们。

法庭之上,梅汝璈情绪几乎失控,言辞激烈,舌战十国法官,最后甚至以死相抗。

梅汝璈提案最终表决结果以6票赞成5票反对的微弱优势获胜,他成功的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七名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当审判长宣布表决结果的那一刻,梅汝璈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面无表情,事后他说:“如果我不能把这些主要战犯送上绞刑架,3500万中国同胞死不瞑目。”

在讨论判决书的书写问题时,梅汝璈说:“日本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中国人民受到的伤害最深,只有中国人最能了解受害国的痛苦,所以判决书应该由中方书写。”

最终,梅汝璈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在判决书上写下了十万字,痛诉日军侵华时期的罪行,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了日方的质疑,梅汝璈平静的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但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上世纪六十年达,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他们美化战争,将曾经的战犯吹捧为“民族英雄”,重病缠身的梅汝璈写下了名为《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的文章。

1973年,梅汝璈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交代家人:“我去世后,把东京审判判决书的原稿以及我在国际军事法庭上穿过的法袍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结语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是所有中国同胞的一段痛苦的回忆,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公然包庇战犯,已经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他不仅伤害了全体中国人的感情,更愧对伤亡的320万国军将士。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梅汝璈这类为了民族尊严据理力争的英雄,他的事迹与正面战场奋勇杀敌的人相比,同样可歌可泣。

0 阅读:0
任我去

任我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